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五)下

作为前苏联最为擅长于研制运输机的安东诺夫设计集团研制的一种战术中程军用运输机,被北约称为“幼狐”的安-12曾是前苏联空军在20世纪60至80年代中的标准军用运输机和战术空运主力机种。昔日红色帝国的长臂—前苏联第105空降师正是乘坐着它,驻地白俄罗斯的维杰布斯科起飞,千里奔袭布拉格,将杜布切克的春天扼杀在了摇篮之中。虽然从1974年起它的地位逐渐被新进的伊尔-76型运输机所取代,但是在出口的波兰、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的装备序列中却依旧老当益壮。而在印度空军之中,安-12型军用运输机更曾一度客串过轰炸机的角色。

在1965年爆发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之中,印度空军第44运输机中队的飞行员们曾驾驶着安-12型军用运输机轰炸了克什米尔高原上的巴基斯坦军方阵地。不过当时的印巴两国都还处于刚刚脱离襁褓的起步阶段,无论是空军战机还是地面防空火力都远非今日可比。所以安-12型军用运输机的临时客串,除了担心装在临时挂架之上的炸弹性能不稳定之外,并没有太大的风险。但是在今时今日的战场之上,印度空军再度将安-12型军用运输机派往一线却可以只能是一种几近疯狂的自杀行为。

此刻在印度空军的2架安-12型军用运输机20吨的货舱之内,各有1枚8吨左右的俄制重型空爆炸弹,这2个其貌不扬,宛如一个大型液化气罐的圆柱体此刻正安静的躺在轰鸣的机舱之内,如果不是弹体上赫然写着的俄文字样,或许谁也不能想到这也就是莫斯科所宣称的“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赫赫有名的“炸弹之父”。这种弹体之内装有7.8吨新型高爆炸药的毁灭之王,其爆炸威力相当于44吨tnt炸药,杀伤半径更达到330米。其威力甚至略胜于美国波音公司一直吹嘘不已的moab—“炸弹之母”。

在新德里雄心勃勃的备战计划中,在从莫斯科重金采购的4架图-160型“海盗旗”战略轰炸机的方案中除了310枚的kh55巡航导弹之外,还有12枚“炸弹之父”型空爆炸弹。按照俄罗斯军方的宣传,这些威力强大的炸弹不仅是坚固掩体的“粉碎机”更是瓦解敌军抵抗意志最为有效的“重锤”。印度空军曾无数次的幻想过属于自己的图—160型“海盗旗”战略轰炸机掠过战场的天空,将一枚枚的重型空爆炸弹却粉碎自己的敌人。

但是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南部群山之中,4架不明国籍的螺旋桨式战场飞机却无情的终结了新德里的幻梦,失去了图—160型“海盗旗”战略轰炸机这个优良的平台,来自莫斯科的“炸弹之父”陷入了有弹无枪的尴尬之中。虽然美国空军的“炸弹之母”由于体积过于庞大,也不得不采用c-130系列运输机进行投掷。

但是美国空军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战斗机群,往往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战场的制空权,而面对着高强度战争的消耗,印度空军却正在逐步的被逐出天空。

不过面对着与世仇巴基斯坦之间存亡在此一举的战略决战,印度空军还是决定铤而走险,由2架安-12型军用运输机装载这种杀伤力惊人的武器,在少数战斗机的掩护下从安巴拉空军基地起飞,长途奔袭巴基斯坦空军前沿最大的军用机场和指挥枢纽—位于拉合尔的萨果达空军基地。这个疯狂的计划与其说一次冒险,不如说是一次绝望的自杀。没有人会天真的相信,由这6架老旧的俄制战机组成的攻击编队,可能穿越由庞大的战斗机群和地面防空火力组成的巴基斯坦战场防空体系。

但是事实却给了印度人一丝希望,随着印度军方网络战中心内法里特和他的黑客战友成功的渗透入了巴基斯坦军方的指挥中枢,巴基斯坦军方的整个防空体系的部署情况便一目了然的呈现在印度空军的面前。在经过细致真正的策划之后,印度空军小心谨慎的为自己的这最后一击选择了一条相对安全的道路。

巴基斯坦的防空体系基本上以6部美制tps-43g3-d远程雷达为主构建起来,其他来自中国和英国的雷达作为其在中高空领域的补充。而45部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机动脉冲多普勒雷达则负责对低空入侵者的监控。这一体系在巴基斯坦本土防御或许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是随着战线的延伸,这个原本完善的系统需要面对更多而且更为广泛的挑战。大量新近占领的战区需要部署更多的防空雷达,但是巴基斯坦空军显然早已不将印度空军视为对手。所以在战区内仅有少数几部低空雷达担任着对空监视的任务。这一疏忽本身并不致命,因为在战区的天空之中几乎始终都有巴基斯坦空军的战机在盘旋着,但是当印度军方的网络战中心获悉了对手的全盘部署之后,这个漏洞显然给了对手以可趁之机。

印度空军的这支突击集群按照预定的飞行路线,首先从安巴拉空军基地起飞,向北进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这片土地目前正处于纷乱之中,刚刚接管主要城市的巴基斯坦陆军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部署防空体系。这6架战机可以轻松的从这里切入巴基斯坦的领空。不过接下来的航程却是对这些飞行员技术和意志的终极考验,他们必须低空穿过巴基斯坦东北部的高原和群山才能真正的进入敌国的本土。而在这一地区他们要躲避的不仅是巴基斯坦军用雷达的监视,还有数不清的巴基斯坦对空警戒人员的眼睛。所以印度空军不得不选择在黎明时分出发,借助了灰蒙蒙的晨霾的掩护,向着拉合尔的方向挺进。

在印控克什米尔边境的山峦之中,德那巴汗失去了他的第一个战友—1架米格-21型战斗机在低空飞行中意外的撞上了山岩幻化成了黎明中的火球,但是幸运的是这一次意外似乎并没有触动巴基斯坦军队的神经,毕竟在辽阔的战线之上一场激烈的炮战正在全面的展开。巴基斯坦空军没有更多的战机可以被派去荒芜人烟的群山之中却调查一起莫名其妙的爆炸。

无暇为自己的战友默哀,德那巴汗和他的编队继续向南飞行。他们沿着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传统国境线低空飞行。一直以来都印度的苦难充耳不闻的天照大神这一次似乎终于显示了神迹。机群没有遭到更多的阻挠便接近了拉合尔附近的天空,但真正的考验此刻才开始。频繁起飞的巴基斯坦战机和机场附近的防空部队显然不会再对他们的出现保持承诺。首先发现他们的是巴基斯坦空军的野战高炮团。由于巴基斯坦在地对空导弹方面的投资极少,更多的时候巴基斯坦空军依靠高射火炮来保护自己的天空。

航速缓慢的安-12型军用运输机自然成为了这些高射火炮的猎物。在到处纷飞的曳光弹中,一架安-12型军用运输机的机翼率先被击中。虽然机组成员努力挽救着自己的战机,但是随着高度和航速的迅速降低,更多的炮火开始密集的招呼在这架可怜的战机身上。在绝望的情况,印度空军的飞行员选择了在一个足以摧毁自己的高度向巴基斯坦空军的高炮阵地投下了第一枚“炸弹之父”。

在早已沉默许久的空袭警报声中,萨果达空军基地一片慌乱。大多数的战机执行的都是对地攻击任务,所以到处可见为战机更换武器装备的地勤人员忙碌在各自的战机左右。而更多已经升空的战机则已经扑向德那巴汗的编队。虽然米格-27h型战斗轰炸机在设计之初便不是一款以夺取制空权为目标的空优战机。但是在德那巴汗这样的皇牌飞行员的手中,却依旧可以压制住同样没有配备中距离空对空导弹的巴基斯坦空军的f-16a/b型战斗机。

在漫天飞舞的p-60红外型近距空对空导弹和aim-9m“响尾蛇”近距离格斗导弹之中,德那巴汗和他的战友们奋力冲破巴基斯坦空军的层层阻截扑向自己的目标。“进入投弹程序……。”印度空军应该感谢安东诺夫设计集团的科研人员,他们在机头顶端设计了一个和轰炸机相近的全透明机头罩,可以让领航员在导航时轻松的观察地面情况。随着向左右打开的货舱大门徐徐打开,毁灭开始滑向地面,就在这架安-12型军用运输机准备投落这枚“炸弹之父”的瞬间,2枚aim-9m“响尾蛇”近距离格斗导弹从它的后方急速扑来,那是正在返航之中的巴基斯坦空军第9战斗机中队指挥官卡特里中校的愤怒。在空袭区域的“误击”已经令他颜面无存,此刻再让印度人将自己的空军基地端了话,那么巴基斯坦空军干脆解散算了。

但就在卡特里中校所发射的导弹即将命中印度空军的这架运输机的刹那,一个高速掠过的黑影阻挡住了他的导弹飞行的轨迹。那是一架印度空军的米格-21型战斗机。卡特里中校几乎很难相信以米格-21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可以飞到这里,或许答案只有一个。对方根本没有考虑过返航。“好吧!我用机炮也可以击落你!”卡特里中校驾御着自己的战鹰猛的冲破由那架在空中被炸到解体的米格-21型战斗机的残骸,同时打开了机炮的按扭。借助着计算机计算提前量,再不断的根据弹道矫正射击,用f-16型战斗机安装在左侧边条翼内的m61a1型20毫米机炮击落大型目标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就在一连串曳光弹的前方又有一架印度空军的米格-27h型战斗轰炸机牢牢的遮蔽住了卡特里中校的炮火,这绝对是一位老练的飞行员,他巧妙的用自己单薄的机身挡住了卡特里中校的每一次开火,甚至在驾驶舱被连续被击中,战机熊熊燃烧起来的情况,他依旧在用自己和战机掩护着那架安-12型军用运输机完成最后的投弹。“这绝不可能……。”就在卡特里中校的惊呼声中,一个黑色的圆柱体缓慢的从安-12型军用运输机的后舱门滑入了蓝天之中,随着不大的橘黄色降落色徐徐打开,毁灭已无法挽回。

目睹着他落下的方向,所有巴基斯坦空军的飞行员和地勤所能选择的只有掉头就跑。但是他们其实已经无论如何也逃不出死神的怀抱了。随着炸弹重重的撞击着跑道中央的地面,弹体内的化学混合浆状物会与周围空气相混合形成可燃性烟雾,并在相应的化学反应后爆炸。俄罗斯空军的这种“炸弹之父”采用了“两级引爆技术”。同传统武器相比,这种新型炸弹产生的冲击波与超高温作用距离更远,爆炸后产生的局部真空环境更能加剧这种炸弹的破坏力,爆炸不仅产生足以摧毁周围任何目标的剧烈冲击波,而且其火焰还会迅速耗尽周围数百米范围内的氧气,地面人员就算没有葬身火海,最终也会因窒息而死。

面对着机场方向徐徐升起的巨大火球和久不消散黑色的蘑菇云,卡特里中校只能无奈的选择转场飞向后方的查克拉拉机场。随着萨果达空军基地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巴基斯坦的空中优势便几乎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