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六十三章:花谢孟买(一)

断断续续的飘了近3天的风雪终于在此刻彻底的终止了,在刚刚获得独自的锡金王国,位于首都甘托克市郊的机场之上,一架架这几天来不停从拉萨冒着风雪将补给物资运低这里的中国空军运-8s型中型军用运输机正整齐的停放在跑道两侧的停机坪上,从紧张的飞行中解放出来的中国空军的飞行员们轻松的和自己所驾御的雄鹰旁与担任着警戒任务的中国陆军士兵们闲话着家常,战线的推移已经让这里从前沿变成了后方。

“各先遣突击集群的进展如何?”此刻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长李光汉少将正乘坐着新型的越野指挥车与集团军军部的车队一起行进在前往乃堆拉山口的公路之上,经过中国陆军工程兵数十个小时的强修,数条从乃堆拉山口延伸到西里古里走廊的临时战备公路网已经基本成型,担任集团军前锋的第149机械化步兵师和集团军直属装甲旅的主力已经通过这些临时公路网开赴前线。

按照前苏联陆军“苏式闪电战”的理论,为了保证行进的速度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从团级到集团军各级部队都组建了先遣突击集群,这些先遣突击队在主力部队前方30到40公里的区域内运动。借助其强大的火力和机动型粉碎敌军的小规模抵抗,这些可以保证主力部队始终保持纵队行进,而不必展开战斗队形。根据前苏联陆军机械化部队快速推进的经验,部队从行进状态展开成战斗队形,特别是大部队展开成战斗队形往往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因此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苏联陆军便十分重视先遣部队的组建,以保持强大机械化集群的进攻速度。

在开阔地形之上展开装甲突击之时,苏联陆军往往以一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坦克加强营(有时甚至为团)和一个野战炮兵团组成的先遣支队。而进攻敌方拥有防御工事的筑垒地带时,红军更往往以车载步兵、自行火炮、火箭炮、野战炮部队和大量工兵组成攻坚力量。这些先遣部队所承担的作用是在高速运动之中为主力部队撕开缺口,所以在遭遇敌军顽强抵抗的要塞时,他们往往不会展开攻坚战,而是迂回到敌军的翼侧继续前进,消灭拔除钉子的任务往往交由主力部队的第一梯队,有时甚至是第二梯队来承担。而与此同时,先遣支队则将继续向前推进,对敌军防御纵深持续施加压力。

在建国初期,年轻的新中国曾在各个领域都以苏联“老大哥”为师,以“铁脚板”踏平了蒋家王朝的*,在面对席卷东欧、北亚的苏联红军时,又何尝不想一尝“铁马钢刀、气吞万里如虎”的快感。陆军由骡马化向摩托化和机械化的转变其实早在建国后的第一个十年便被提上了日程。1955年刚刚走过朝鲜战场的硝烟,在用鲜血和生命体会了现代化立体战争的威力之后,中国陆军终于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苏联红军撤防旅(顺)、大(连)的机会,接收苏联红军第7机械化师的全部重装备,以*第64军第190陆军师为主体,组建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机械化部队—第1机械化师。

第1机械化师是我军第一支由机械化步兵、坦克兵、炮兵、高炮兵等兵种组成的合成战术兵团,成为我军有史以来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快速机动部队和足以应付突发战士的装甲突击力量。但是面对当时国内百业待兴的残酷现状,以及兄弟部队依旧停留在骡马化的情况之下。这一支部队的出现,注定只能为实现中国陆军的装甲化和机械化探索积累经验。虽然在1958年10月举行“滨海防御战役中机械化师的机动作战”演习中,该师连续成功完成了防空降、反突击以及向新的方向实施机动作战等科目,但是最终等待他们的却依旧不过是昙花一现式的辉煌。

在现实的无奈面前,中央军委先后减编了该师所属的榴炮团和重型坦克团,重新将其列入了普通部队的序列,将机械化步兵师的理念重新锁进了保险箱。

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年轻的中国陆军所能作的惟有等待和彷徨。整个60年代,在东、西两大阵营在冷战的阴霾之下,努力提高着己方地面部队的装甲突击与反突击能力之时,中国陆军却不得不面对长时间的政治学习、*以及支“左”、支“农”,忙碌于水利生产,国防施工的工地之上。在技术装备之上中国陆军普遍训练不足,基本技能水平还依旧处于业余状态。直到1969年,才有部分野战军被改装为摩托化;1985年,全军才最终全部淘汰骡马化,改装为摩托化,部分驻防关键地域的精锐摩托化野战军才有机会重新开始向机械化方向发展的尝试。长期以步兵为主的中国陆军才第一次开始组建了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步兵、防空导弹兵、航空兵等诸军兵种合成的集团军。直到1989年,中国陆军的普遍机械化水平甚至还不如二战后期苏德战场之上交战双方的水平。

虽然在这些岁月里,中国陆军并非没有辉煌的胜利,从中印边境冲突到中苏珍宝岛之役,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陆军在面对技术装备略强自己的对手时,丝毫不处于下风,甚至多以完胜收场。不过在微笑背后,却是不可回避的无奈,中国陆军所依仗的依旧是步兵“大无畏”的勇气,以及“200米见真功”的近战技术,凭借着射击、投弹、刺杀和土工作业方面强悍的单兵素质将对手驱逐出了战场。严格意义上讲中国足以傲视世界的是“步兵无敌”而并非“陆军第一”。

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脱胎换骨,中国陆军从终于在一次次的军事演习之中,真正感受到了属于自己的“装甲雄风”,不过面对自己祖国围绕四周的高山、雨林、海峡,中国陆军刚刚获得的地面装甲突击能力似乎只有在三北地区的平原和沙漠之上可以一展身手,但是在这条战线上所要面对的却是比自己刚为强大、且更富有进攻精神的机械化军团。在他们面前,中国陆军更多的时候只有玩防守反击的余地,而没有铁骑奔射的资本。最终走出了机械化时代的中国陆军更多的课题是泛海登陆的两栖突击以及尽快赶上世界各国新时代信息化的浪潮。

终于今天在翻越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之后,平坦如砥的恒河平原终于一览无余的展现在了中国陆军的兵峰之下,在过去近半个世纪只能出现在每一个中国陆军战士梦中装甲突击战术终于可以化为了现实,这一份压抑已久的渴望最终化成了不可遏止的欣喜和张扬,中国陆军的战车们第一次宛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在敌国的领土之上纵情的咆哮和驰骋起来。或许印度陆军很难理解眼前的这支军队如何如此勇猛,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抱怨的只能是自己长期的人品问题终于爆发了。

虽然刚刚完成了在东南亚地区的部署,经历了马六甲地区热带雨林的鏖战搏杀和安达曼群岛的背水攻坚,但是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在此刻却全然没有久战的疲惫,刚刚补充了大量新兵的各部队没有给远道而来的客军—兰州军区的第21集团军任何机会,全军以在马六甲战场之上一直没有机会一展身手的第149机械化步兵师为前锋,气势汹汹的从锡金直扑西里古里走廊,然后继续向南奔驰而去。

中国陆军第149机械化步兵师的前身是于1945年10月组建的冀鲁豫军区独立第2旅,虽然在众多“红军师”面前谈不上根红苗正,但是他的战绩却同样辉煌。

1947年北上赴东北后,改建于四野之中战斗力位具首位的一纵(也就是后来声名赫赫的38军)参与了辽西会战、主攻沈阳、平津战役。1949年编入第18军,番号改为第52师。驻防于西藏南部的江孜、日喀则、亚东地区,成为此后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中绝对的主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更是以偏师的身份,重创越南陆军皇牌部队—316a师主力。强行突破了山高坡陡,地形复杂的越军“沙巴防线”,最终与友军携手给予了越南陆军以重创。

而在中国陆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一批整编改装的机械化师之一,中国陆军第149师更成为了中央军委配置在西南方向针对中印边界的快速反应部队。

常年以来一直都以中印边境地区为主要预设战场,常年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山区进行针对性训练,在糟糕的山区公路之上,第149师整师整团摩托化开进时速都可以达到40公里,随着“老搭档”—中国陆军第52和第53山地步兵旅在锡金和西里古里两地的奇袭得手,由中国陆军第149机械化步兵师的2个主力团—第445、第446团为主力组建的6个先遣突击集群的便如风驰电掣一般穿越依旧犬牙交错的战线,不仅扫荡了印度陆军各地的残余抵挡力量,一举打通了甘托克到西里古里的战略走廊。

而在西里古里城下,刚刚在火车站被横穿不丹展开奇袭的中国陆军第53山地步兵旅打了一记闷根,几乎连锅端了整个师部的印度陆军第922步兵师毫不容易才恢复了指挥系统,让通过铁路机动抵达战区的各部队在西里古里城郊地域下车展开。各个集结地域内到处堆满了散乱一地的武器弹药和补给物资,背着步枪的步兵四处奔跑着寻找属于自己的连队,而军官们则大声咆哮呵斥着每一个人,在没有月台等卸车设备的情况下,印度陆军的士兵们只能用肩背手扛的方式将沙袋和原木搭成陡坡让坦克、步兵战车和大口径火炮等重型装备从平板车上艰难驶下。

又一辆俄制t—72m1型主战坦克缓慢的挪动着履带,在步兵们手舞足蹈的指挥下在狭窄的平板车上小心翼翼的转向,敞开的炮塔顶盖之上已经被长途奔袭搞的筋疲力尽的印度装甲兵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驾御自己的战车之上—已经有多辆坦克因为下车时操作不当,底部朝天翻倒在地。被脚下的铁轨吸引的全部目光此刻无论如何也无法看到在地平线的尽头卷起的一股股烟尘。“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中,这辆可怜战车的炮塔被从侧面射来的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击中。

整辆坦克猛的一振,虽然这一击并不足以摧毁这辆坦克,但是却已经震撼了每一个印度陆军士兵早已恐慌的心灵。

一发又一发的炮弹从远方的地平线上飞来,准确的命中着那些刚刚卸下火车的车辆和火炮。纷飞的火焰和碎片令拥挤而混乱的这个“临时车站”瞬间成为了充斥着死亡的地狱。慌乱中的印度陆军士兵第一时间能想到的不是奋起抵抗,而是四处溃逃,在混乱堆放的各种武器的弹药被引爆之前跑到危险距离之外。但是在那些裹挟着无数以爆速飞行的各种碎片面前,人类的奔跑速度显然无济于事。

而停留在火车之上的印度陆军的坦克则在眼前不断涌起的连环爆炸之中,成为了一路冲杀而来的中国陆军02型100毫米轮式坦克歼击车的最佳目标。

与驰援吉隆坡的中国陆军第58机械化步兵旅反坦克连所装备的05型120毫米8轮坦克歼击车不同,中国陆军各机械化步兵师的主力团所大量装备的主力轮式坦克歼击车均为主炮选用100毫米滑膛炮的这种02型突击炮。突击炮,可以说是一个被历史遗忘已久的名词,20世纪30年代处于疯狂扩军之中德国陆军为了弥补自身装甲力量的不足,发明的一种以反坦克火炮为主要攻击武器的自行火炮。由于当时德国国力有限,坦克部队只能集中到装甲师,而成本较低的突击炮则以营为单位配备给步兵师,隶属于炮兵序列,作为步兵师最主要的装甲突击力量及反坦克火力。这一概念在随后的战争中为主要交战国所接受。但是随着二战的结束,由于步兵火力不断增强、步兵战车的出现、以及对反坦克导弹的迷信等原因,突击炮逐渐变成历史名词,一度消失在战场之上。

直到20世纪末,随着铁幕的瓦解冷战结束,两大阵营之间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骤然减少,而各地区中、小型武装冲突问题却凸显出来,在讲究快速部署的新战略环境当中,重型的主战坦克一度成为了笨重的冷战遗物,取而代之的是车体轻、速度快、后勤简便的轮型装甲车。在这方面西欧的各国可谓先知先觉,其轮装部队在80年代便已经宣告形型,而拥有装载着大口径反坦克的轮式坦克歼击车,而一度成为了轻型装甲车辆对抗主战坦克的无双利器,而日益在日益强调机动性和火力的中国陆军之中,装备轮式坦克歼击车的呼声也在21世纪的初叶到达前所未有的程度。

面对军方日益紧迫的要求,中**工迅速拿出包括有4种口径(125、120、105、100毫米),4种底盘(两种8x8底盘和两种6x6底盘)在内的4种备选方案。其中125毫米火炮由于装填系统过于庞大复杂,所以几乎无法将其安置在轮式底盘之上;而国产的89式120毫米滑膛炮优点明显,其性能堪与德国莱茵公司的rh-120型火炮匹敌,足以对抗现役任何国家的主战坦克。唯一的问题在于其体积与后座力太大,只采用8x8轮式底盘。在快速部署中受限制较大。而105毫米线膛炮与100毫米滑膛炮的选择弹性则较大,其中能与大量的现役59系列、88系列坦克采用通用弹药可以105毫米炮的一大优势,而100毫米滑膛炮性能虽与105毫米炮相当,但只能与86式牵引反坦克炮共通弹药。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标的呼声一度集中在装备120毫米的8x8底盘和装备105毫米的6x6底盘之上。但是结局却令所有人大跌眼睛,最终中国人民国防军选择了少量采购装备120毫米的05型轮式坦克歼击车用于装备机械化步兵旅,而真正夺得头筹的主力型号却是一直不为大家所看好的02型100毫米轮式突击炮。

而其中原由细想起来也并不复杂,02型轮式突击炮采用了的是目前中国陆军各集团军都广为装备的86式牵引式反坦克炮作为主炮,选用这种型号可以减少数量庞大的中国陆军各主力师磨合和训练的过程。虽然86式100毫米滑膛炮的威力仅能满足于对抗第二代主战坦克。不过02型轮式突击炮最初的设计思想便是以牺牲战术性能,换取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把中国步兵师的火力、机动性提升。而且在后续型号的改进之上,02型轮式突击炮架设了炮射导弹的导引装置,可携带6枚炮射反坦克导弹,也算初步具备了有效打击第三代主战坦克的能力。

而最为有意思的还在于这种新型武器的命名之上。炮兵部队坚持将这类新型战车称为自行反坦克炮,或者复古称为“突击炮”,却坚持不象05型12毫米轮式战车那样冠以坦克歼击车或驱逐战车的头衔,因为坦克歼击车隶属于装甲兵管辖,而突击炮则是如假包换的炮兵兵种。

一辆又一辆的印度陆军坦克在平板车上被当作重装甲靶标而遭遇中国陆军这种新型轮式突击炮的**,最终被一一打着,成为了铁轨之上宛如串烧的风景。

而在整个恒河平原之上,印度陆军第922步兵师早已溃不成军。面对着中国陆军第149机械化步兵师宛如水银泄地般的猛攻,早已由于长途奔袭和师部遇袭而处于混乱状态之下的印度陆军几乎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印度陆军的士兵除了转身向南撤退之外,唯一的选择就是面对一路狂奔而来的中国战车放下武器,高举双手。

而与地面部队的快速推进几乎同时展开的还有第13集团军陆军航空兵的“蛙跳”攻击,恒河平原之上数十辆的印度陆军的军用卡车和步兵战车正象非洲大草原上被狮群围猎的角马般疯狂疾弛着,不时有车辆由于抛锚而被迫停了下来,但是他们的同僚除了表示同情之外只能继续扬长而去,这空前狼狈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他们曾是拱卫过新德里的精锐部队之一。

无论如何这个机械化步兵营中的绝大多数人相信他们已经摆脱了被歼灭或俘虏的命运。因为只要再全速开上几个小时,他们就可以抵达印度东部比哈尔邦城市格蒂哈尔,那是的守备部队应该还在坚守着城市。但是就在所有人都憧憬着进入城市后的那一份解脱之时,数个掠过他们头顶的黑影却另他们的所有梦想化为了泡影。那是4架机身下方悬挂着一辆8轮全地形车的通用型直升机,一个印度陆军的军官显然认出了它的型号—那是美国陆军的uh-60“黑鹰”直升机。“我们在同时对抗中美两个大国……。”绝望的声音中所有的车辆停下了已经过热的引擎。

不过这显然是一场误会,因为这些直升机的外型虽然和uh-60“黑鹰”直升机几乎没有区别,但却是不过装备于中国陆军的民用型号s-70而已。20世纪80年代,为加强青藏高原地区边防,中**方曾向美国西科斯基公司采购过24架s-70型通用直升机,印度陆军驻防一线的山地步兵曾有幸目睹过他们的风采。但是从新德里赶来的印度陆军第922步兵师却显然被这些已经使用了20多年的战机吓的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