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第五十七章:分崩离析(三)

坐落于孟加拉湾科罗曼德尔海岸低平地带的南印度东岸的“珍珠”—马德拉斯此刻正沐浴在上午明媚的晨光之中,这座从163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建的贸易站和次年又建的圣乔治堡为中心发展而成的印度第四大城市。虽然在1996年她的名字被印度官方顺应当地居民的习惯改为泰米尔语的“金奈”(“chennai”),但是旧称马德拉斯(“madras”)仍被广泛使用。沿海岸延伸约15千米,最高海拔仅7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印度洋带给她无限的温暖和湿润。这里全年温热,最热月5月份平均气温33c,而最凉的月份1月的平均气温也在24c左右。

每年高达1233毫米的降水量令整座城市的郊外布满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但这座城市的500多万市民中却极少有人知道,此刻在他们所居住的城市郊外,一列承载着毁灭的列车正在茂密的丛林之中缓缓停下。这列多少有些破旧的绿色火车,这列火车与普通列车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由3个内燃机火车头牵引,拖带着8个全封闭的8轮车厢,这些车厢虽然从外形上看与普通的冷藏车厢并没有不同,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车厢的连接处是假的,至少有3节车厢是整个连在一起的,以使这种导弹列车拐弯时的速度不能太快。从它诡异的行踪之中人们就不难判断出这列车厢的特别之初。没错,它正是冷战时代令美国战略核力量中央指挥部的指挥官们心神不宁的俄罗斯导弹列车。

这辆从北国退役下来的导弹列车曾是强大红色帝国3个铁路机动导弹师,共计12列导弹列车中的一员,在俄罗斯战略火箭军的科斯特罗马基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彼尔姆的大森林里都曾留下过它的足迹。但是此刻就如成千上万曾为了理想而坚持的俄罗斯人一样,它也被昔日的主宰抛弃了。从它停靠的那座名为无论是在地理地形图、行政区划图还是在铁道路线图上,人们都找不到这个车站—“矢车菊”出发,这列没有任何编号的列车一度被封存在洞库之中,等待着被拆卸的命运。

但是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最终它并没有和同僚一样等来被肢解的末日,而是被秘密的卖给了远在南方的盟国—印度。这并不是一笔轻松的交易。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印度,实际上都并不愿意进行这样一次充满了尴尬的军火买卖。但是复苏中的俄罗斯需要更多的硬通货,而当时正积极筹划着利用东进战略张显“大国雄风”的印度则需要一种真正可以威慑到对手的地面机动战略力量,最终2辆老旧的弹道导弹机动发射列车被拆散之后混在俄罗斯政府出口给印度的武器之中运低了目的地。

当然俄罗斯人并不是傻瓜,这2辆被秘密出卖的弹道导弹机动发射列车不仅被拆除了长期处于战备值班状态之下的“红色手术刀”—前苏联时代最先进的3级固体燃料的pc—22(北约称之为ss—24“撒旦”)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导弹。更由数十位来自俄罗斯的资深军工专家驾御着。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2辆导弹列车依然属于俄罗斯,只是暂时租借给印度使用而已。

列车一般由6~8节车厢组成,其中有两节车厢各装一枚导弹,电源车车厢、测控车车厢、指挥通讯车车厢各一节,其余为人员生活车。列车平时停放在导弹基地的车库内或支线、专用线上,战时可作长距离的机动转移,在铁路上的任一点实施发射。而这些随时处于发射状态之下的弹道导弹机动发射列车其作战区和作息区则由数个车厢隔离开来,除战备值班人员,谁也无权进入作战禁区。而米罗诺夫无疑是此刻最接近“核按钮”的人。这位来自俄罗斯伏尔加河中游的城市—古比雪夫的俄罗斯战略火箭军的退役老兵,他的职务是发射组中的少校工程师。

一旦接到新德里实施核打击的命令之后,他将亲自执行。此刻他已经在战备位置上值6个小时班,按照轮岗的计划他马上将可以休息12个小时。

列车内的装置与普通列车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同级别的包房属于官衔不同的长官,列车还有军官食堂和士兵食堂,作为来自俄罗斯的“贵宾”,米罗诺夫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在印度人的悉心安排下其舒适绝不会差于一般的软卧车厢。

看着眼前不断闪动各种按钮和仪表,已经年近六旬的米罗诺夫早已没有了刚刚入伍时的兴奋和激动。在已经失去了信念和理想的他看来这个世界明天是否就会毁灭与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在战略火箭兵近卫红旗导弹师服役的日子曾是米罗诺夫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但是这一切却并没有延续太长的时间。在阿富汗的群山之中,米罗诺夫失去了自己一生的骄傲—他刚刚从军校毕业的儿子,而在随后到来的国家解体的旋涡之中他更失去了相濡以沫了近30年的妻子。在那些风雨如磐的岁月里,战略火箭军的光荣和责任曾一度支撑着这位倔强的老人支持下去。但是最终他所等来的依旧是裁撤的命令。

虽然在强大的红色帝国崩溃的刹那,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战略火箭军的大部分骨干力量。但苏联解体对战略火箭军所造成的沉重打击却几乎是无法消弭的。

因为在俄军20种战略导弹中有12种是在乌克兰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市“南方”设计局研制并由该市南方机械厂生产的。俄战略火箭兵600枚现役战略导弹中只有40枚“白扬”pc-12m可以完全由俄罗斯国产的。其余导弹的技术维护、寿命延长都取决于留在乌克兰的研制者。乌克兰独立后,宣布其无核地位,不拥有不生产核武器,从苏联继承来的核导弹生产设备全部销毁。而俄军所有铁道式导弹战斗系统都是在乌克兰境内制造的。最终米罗诺夫只能亲眼看着导弹列车的车厢盖在专门的拆卸洞库中被前后掀开,然后车厢四周自动放倒,形成了一个坡,巨大发射架是可以向两边移动的。在这种状态下,一直处于战略值班状态下的ss—24“撒旦”导弹将被艰难的拆了下来。

不过平心而论米罗诺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依然是幸运的,在退役之前的一个月之前,他接到了师长弗拉基米尔。基里洛夫少将亲自递来调令,这是这位即将赋闲的老上级对米罗诺夫最后的一次“关怀”了,这不仅意味着米罗诺夫还可以拿到每月500美金的丰厚收入,更让这个孤独的老人可以远离冰冷阴森的公寓。

“刚刚……接收到新德里方面……的最新命令—核攻击!”随着耳机里响起有些生硬的带“咖喱味”的俄语。米罗诺夫知道这又是那位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法克尔机场的“恐怖袭击”中侥幸逃出的软件工程师—木塔卡博士。虽然木塔卡是印度海量的软件工程师中少数同时通晓英语和俄语的另类,但毕竟写和说是两回事情。此刻加上一种空前紧张,正在指挥通讯车车厢内的木塔卡几乎是结结巴巴的念完了手中从新德里传来的信息。

按照印度原定实施战略核反击的指挥体制是:以总理为首的印度政府内阁向战略部队司令部授权,然后通过其向国防参谋部下达核反击命令,紧接着按级别关系通知有核部队投入战斗,整个过程不超过30分钟。不过这些时间并不代表着真正将核武器发射出去的时间。

由于事前无法测定发射点处的经纬度、高程和基准方向,因此,要求发射列车上装载快速定位、定向设备,到列车停稳后,测控车车厢将迅速工作起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给出需要的数据。在数据得到确认的同时装载在车厢内的印度自行研制的“太阳神”(苏里雅)-iii型导弹也将完成起树和发射的装备工作。

这些工作在俄罗斯的冰原之上并不难完成。战时可作长距离的机动转移,在铁路上的任一点实施发射。但是这项技术对国家的铁路网要求较高,不仅铁路里程要足够,使导弹能在大范围内实施广泛机动,同时铁路质量也要达到要求,普通的铁路根本无法承受运载时的重力及发射时强大的后推力。这也是世界上为什么只有个别国家掌握此技术的原因。

但是对于印度而言,要想作到如此的随停随射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在铁路网络最为完善的马德拉斯附近。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处地方可以在修整之后作为临时的导弹发射阵地。所以当接到攻击命令之后米罗诺夫知道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最后的工作。“我的目标是……。”随意的翻看着从指挥通讯车车厢传来的目标方位信息,几乎无须辨认米罗诺夫也知道那是美国西海岸的航空工业重镇—西雅图。

“一个精明的选择!”作为美国西北部重要工商业城市、港口,西雅图不仅是印度自行研制的“太阳神”(苏里雅)-iii型导弹完全可以够到的目标,更是波音航空公司总部工厂所在地,生产世界喷气客机总数50%以上。很难想象西雅图变成一片火海之后对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巨大冲击。米罗诺夫此刻似乎已经看到了采用的是运输发射简封装的苏里雅-iii型导弹由位于发射筒底部的固体燃料发生器瞬间爆发的高压,将导弹射出发射筒。起飞重量100多吨的导弹像迫击炮弹一样射出……以及那漫天燃烧的毁灭之火。“这个世界早该如此!”

米罗诺夫的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有条无紊的进行着自己的工作。

“目标已经出现在预定位置!各小组注意!”但就在列车缓缓停下的丛林之中。数十名全副武装的特种兵正虎视眈眈的注视着眼前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