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第四十四章:新的战场(二)上

美军在新加拉加究竟使用了何种武器?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一直令全世界的军事专家揣测着。由于*一直对该地区保持着严密的封锁状态,各国的军事观察员们大多只能从一些模糊的卫星图片和当天晚上部分目击者所流传出来的恐怖的描述中寻找答案。

中国空军第22空降师中士—薛兰州,被认为是在那个恐怖的黎明中最为接近爆炸中心的中国空降兵之一,当时他所在的连队正在距离新加拉加以南40公里的一个山谷中行军。在后来由他口述,两位英国记者所撰写的《恶魔之夜》一书中,曾如此描述当天晚上的情景:“当时我们的小队正在急行军,突然在新加拉加的天空之中出现了一个明亮火球,它是如此的闪亮以至于我们都以为那是另一个太阳,但是随着传来的那一阵清脆的爆炸声,火团很快扩散,渐渐消失在那一片漆黑的夜色之中。此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按预定计划向新加拉加穿插,在接近刚才那个爆炸中心的地狱,我们看到数以百计的车辆散乱的遍布在道路两旁,这些车辆有的是突然熄火停在原地,有的则是像无头苍蝇一般撞翻在路边,但同样的是驾驶室只留下一具具冰冷的尸体。在新加拉加的街头同样遍布着死亡,数以千计的游击队和平民在短时间之内死在街上或他们所处完好的建筑物内,越接近爆炸中心这些死者的样子越是安详。相反在爆炸中心的边缘,在死神降临之前,这些人显然都经过了长时间的挣扎和煎熬才得以最后的解脱。”

根据以上的一些描述,《恶魔之夜》的两位作者所得出的结论是当天晚上在新加拉加上空所爆炸的是一枚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用于实战的经过强化的“感生辐射弹”,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

第三代核武器又称特定功能核武器,通过特殊的设计,增强或减弱某些核爆炸效应,达成某些特殊杀伤破坏效应,从而提高了实战运用的灵活性。而中子弹正是以高能中子为主要杀伤因素,相对减弱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针对有生目标的小型氢弹。

由于人类最早制造的核武器—原子弹是一种铀裂变炸弹,虽然每次裂变反应都放出2~3个中子,但又大都用于去轰击周围其它铀原子核使之形成自持链式反应。所以无法在爆炸中释放出大量中子流。

而第二代核武器—氢弹则是聚变弹,聚变反应也放出中子。不过普通氢弹普遍是采用的裂变-聚变-裂变模式的三相弹,聚变反应放出的快中子除用来轰击锂6造氚外,还要用来轰击贫化铀238形成裂变反应,所以普通氢弹爆炸所产生的中子仍主要用语轰击其他武器,不会产生大量外泄杀伤。而在供实战中投入使用大量杀伤有生目标的中子弹则是“二相弹”,即先引爆小型原子弹,再利用裂变反应放出的中子轰击聚变材料氘和氚,也就是去掉了“第三相”外壳铀238.造成大量的中子流。

中子弹爆炸时,聚变能量的80%为高能中子携带而增强了核辐射,并使跑坏性较大的冲击波等的作用大大缩小。所以在战场上,中子弹只杀伤人员等有生目标,而不摧毁如建筑物、技术装备等设备。从薛兰州的种种表述之中,两位英国记者不难得出,当夜有一枚中子弹在新加拉加上空爆炸的结论。不过该书的作者却没有将使用这种“违反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公约”的罪名加到美国人的头上。

在《恶魔之夜》一书,两位英国作者即尽自身的想象力,杜撰出了一个“*为了阻止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介入巴厘岛的战斗,而率先进行核摊牌,秘密使用中子弹,从而有效的吓阻美国海军即将展开的军事干涉。”书中穿插了大量有关中**方中子弹研制的猜测,以及在战前的部署情况。在两位英国记者的想象之中,中**队在展开对印属安达曼-尼科特群岛的两栖登陆战之前,便进行了使用中子弹攻击岛上印度军方要塞群的打击计划。大约有12颗1000吨当量的中子弹被中**队部署在了其位于新加坡的军事基地之内。

但是迫于国际社会的可能压力和印度政府的核反击,*才最终停止了对安达曼-尼科特群岛使用中子弹的预定计划。结果由于准备不足,中国和东盟的登陆部队果然在面对岛上的坚固工事时,伤亡惨重。而当西线的印属安达曼-尼科特群岛两栖登陆战陷入僵局,而美国又极有可能介入巴厘岛问题时,北京再也坐不住了,下令部署在新加坡的战略空军对叛军的重要据点—新加拉加进行中子弹打击。

在《恶魔之夜》中,两位记者如同写推理小说一般,将整个事件用他们的想象重新编织了起来。甚至中国空军从新加坡起飞轰炸安达曼群岛的战机出勤记录也被他们拿来作为证据,他们认定当夜从新加坡起飞的众多战机之中,至少有2架是携带有中子弹的,其中一架正是新加拉加屠杀的罪魁祸首。虽然存在着无数的硬伤,但是在中印战争之后席卷西方的“新*”理论之下,该书仍在西方各国获得了不错的销量。

不过也有好事者出来指出,虽然中子弹靠大量高能中子不仅能杀伤暴露在野外的人员,甚至能杀伤工事建筑和坦克装甲车内的人员。但是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低当量,通常只要千吨级,有效作用半径小,因为只有爆炸当量为1千吨和1千吨以下时,增强辐射武器的辐射杀伤半径才大大超过同一当量武器的冲击波破坏半径。

一颗1000吨tnt当量中子弹爆炸时距爆心800~1000米处的核辐射剂量为同当量原子弹的20倍左右,但对人员的瞬时杀伤半径可达800~1000米。即便算上后续杀伤,一枚中子弹也不可能有效的杀死新加拉加城内及其周遍所有的居民和游击队员。而在当天夜间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只有一次爆炸,也就是说除非投下的不是中子弹,否则就不只是一次攻击。

另外一个疑点出现在薛兰州后面的描述之中,在进入新加拉加之后,薛兰州和他的连队很快被召回国内。在此后薛兰州中士和他的战友经过了长达12个月的“封闭式训练”,在此期间按照他个人的描述:“每天都有数十名医生对我们进行详细的全面体检,记录下我们的心跳、血压等各方面的数据。”如果真的是中子弹袭击了新加拉加。那么*根本无须如此紧张,因为虽然是强行军,但是从爆炸发生到进入城市内,薛兰州和他的连队在路上花费了近2个小时的时间。

虽然所谓中子弹是“干净”的核武器,是相对于原子弹和氢弹来说的,其实在爆炸后中心半径4~7km以内(当量不同有所差异)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遗留辐射强度,无防护装备的人体是无法入内的,但是在其中子流瞬间杀伤的较大半径内其中子流轰击原子产生的遗留辐射是比较轻微的,人短时停留是比较安全的。

并且很快地辐射水平就会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降到人体可以承受的水平。放射性同位素将很快衰变成稳定元素。也就是在1个小时之后进入中子弹攻击过的区域理论上都是无害。

虽然《恶魔之夜》的作战在此后极力的辩解说,当晚*使用的是经过加强辐射作用的中子武器,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子弹,但越来越多的疑点还是让其难以自圆其说。不过在中美两国的机密档案没有公开之前,世人仍然只有继续猜测而已。

直到近半个世纪之后,人们才在中**方一些核心人士的回忆录中得知,当天夜间美**方实际在新加拉加投放的是一颗首次运用于实战的经过强化的第四代核武器—伽玛射线弹。

根据工作原理和性能,人们把核武器分为四代。第一代核武器是利用重原子核(如铀-235和钚-239)裂变反应原理制成的原子弹,也称裂变弹。第二代核武器是利用轻元素原子核(如氘、氚)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聚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氢弹,也称聚变弹.氢弹由初级和次级两部分构成,初级引发聚变反应,次级则发生聚变反应并引发重核裂变放出更多能量。第三代核武器则是核爆炸驱动的定向能武器,除了了中子弹之外,还有核电磁脉冲弹、冲击波炸弹等。而所谓“第四代核武器”是以核子间的作用为基础,但性能又不同于现有核武器的新一代核武器。

一般认为包括金属氢武器、核同质异能素武器、反物质武器以及超钚元素和超重元素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