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传奇

第四十二章 兵兆

李月回到苏州后的第二天,秦朴便匆匆赶来,他带来的一个情报:最近一个多月有人在江南一带大规模采购粮食,而且都是现银支付。!!李月一楞,遂命立刻调查采购人的背景。下午秦朴就来报,采购者不象是汉人,而且粮食的流向全部都是南诏。

“南诏并未发生灾荒却大规模购粮,这种情况,做战争准备的可能最大,”江惊鸿分析道。

“可是他们刚刚和大唐签署停战协议没几年,自己也元气大伤尚未恢复,没理由再动干戈啊?”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我想云南那边一定是出什么事了。”

“那就立即向京师问讯。”

苏州的信鸽还未放出,长安的消息已经传来,杨国忠奏请皇上重置姚州,帝准。杨国忠便派心腹贾颧为都督,点兵三万准备再讨南诏。

“看来杨国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啊!”

“我听说皇上已经不理朝政,终日享乐,偶然只听听杨国忠的汇报。”

李月摇摇头,为上位者如此荒**,苦的却是天下的百姓啊!

“公子以为这次的战役结局如何?”

“贾颧,庸才也!你看朝廷兵还未发,南诏就开始准备,我估计还是不妙啊!”

江惊鸿想想说道:“不对!公子,时间上不对!南诏一个多月前就开始采购粮食,加上决策、路途耗费,这最起码也要两个月,而杨国忠奏请重置姚州,只是五天前才发生的事,说明这只是一个巧合。”

“你的意思是南诏自己想发动战争,可去年才发生过一次大战,南诏自己就元气大伤,它没理由啊!难道是另有其人?”

“吐蕃!”江惊鸿和李月同时脱口而出。

“一定是吐蕃!去年吐蕃与南诏结为兄弟之邦,南诏改元为赞普钟元年,一定是吐蕃准备发动战争,故借南诏来筹集粮食。所以他们所买粮中以粗粮居多,这一般是喂牲口所用。”

“这虽然只是我们的推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得马上赶回去。”

“公子我觉得无论推测是否正确,你都应做一个选择。”

“什么选择?”

“南诏或者吐蕃,你只能选其一。”

“说实话,我两个都想,可我的军职却不能做主帅,若真让我选,我会选吐蕃。”

“公子的理由?”

“杨国忠久任剑南节度使,和南诏的战争,主将必和他有关;相反,在对吐蕃的战争可以让我发挥的余地更大,况且我还有一支奇兵在天祝。”

“我也是这样认为,不过大唐屡败于南诏,公子若能胜之,则更显功绩。”

“惊鸿放心,我早晚会和南诏一战。”

李月命桑明源留在江南为南方三道总负责,命风叶组建月组江南分组,命秦朴负责江南道日组;

在安排好一切后,李月携赵绿敏直接从苏州日夜兼程赶回长安。在途中接到太子密函,命他立即回京有要事相商。

“啪!”一只茶杯被摔得粉碎,“蠢材!统统是蠢材!二百多人就只剩二十几人,你们还有什么脸来见我。”郯王李琮铁青着脸指着地上的林雁南破口大骂。

“郯王殿下,是因为对方实在太过于厉害,我的二弟在一个照面内就被对方杀死。”

“那你告诉我,你说的对方是谁,别再说只有两个人,鬼才会相信!”

“郯王殿下,确实是两个人,一个是年青人,一个是个老道士,他们的武功相仿,都高得吓人,尤其是那个年青人,下手极为狠辣,出手之下,绝无活口。请郯王明鉴!”

“大哥,林先生说的可能是真的,你忘了那个李月了吗?你不觉得这个年青人的风格和李月在嵩山时的表现很相似吗?”

“我早就猜到是他了!但那个老道士是谁?”

“这个属下确实不知。”林雁南低声答到。

“陈放,你知道吗?”

“属下也不知!”陈放躬身答到。但他已经隐隐猜到,这个老道士应该就是铁剑观死了几十年又冒出来的师祖长乐了,他这次回去,已经略略查到了一点眉目,但他不愿再惹火上身,故没有说出来。

“先不要管李月,林家主、陈掌门,我的大风堂已经被你们俩折腾得差不多了,但在江南贩盐的事还得继续,就麻烦你们再抽出一些人手,派往江南,林家在常州,终南派在杭州各设一个点。

暂时就不要招惹李月他们了,要集中精力运盐和开武馆。我再给你们每人十万两银子做启动资金,同时也会写信给陈少游关照你们。你们可否明白?”

“属下遵命!”林雁南和陈放齐声答道,合法贩卖私盐,这等美事如何不肯。

林雁南和陈放走后,李琮头痛地看着寿王李瑁:“这个李月我们该如何对付他呢?”

“大哥!从现在的情形看来,李月其实并没有主动招惹我们,反而是我们屡屡去惹他,我倒觉得如果大哥不去动他,他自然就消失了,现在我们大风堂几乎损失殆尽,所以这一阶段应把重心放到朝堂和积蓄财力之上,大哥觉得如何?”

“十三弟说得很对,我最近确实有点因小失大了,我的目标不应是江湖琐事。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叶管家!给杨相国下张帖子,请他晚上来吃顿便饭,十三弟你也来吧!”

“啊!不了,今晚我还有事,下次吧!”

李月回到长安后,立即前往东宫,李亨闻李月归来,亲自出门迎接,李月见太子眉头紧锁,不禁问道:“殿下,出什么事了?”

“西域出事了,吐蕃和大食勾结,一南一北出兵威胁我边疆,西域各国请求与我朝支援,皇上已经命安西都护府大将军封常清出兵,但吐蕃又突然陈兵至沙州南,企图从东西两线包围我安西都护府,现封常清紧急请求朝廷支援。”

“太子恐怕不知,南诏也要配合吐蕃,从南线拖住大唐吧!”

“李月如何知道?”

“我在江南正遇南诏大规模购粮,所以推测是南诏和吐蕃已经达成协议。”

“那杨国忠派贾颧偷袭南诏岂不危险?”

“知己不知彼,必败无疑!”

李亨叹一口气说道:“前几日杨国忠奏请父王,要求派东宫六率府的士兵去支援封常清,也是想把我也拖下水。”

“看来杨国忠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贾颧凶多吉少,又怕殿下参他,所以要把殿下也拉下水,皇上答应了吗?“

“皇上答应了,而且是钦点你率本部去支援封常清,所以我才急着找你回来。”

“哦!我倒也想一战,不过我要面圣一次,殿下可否能帮忙?”

“没问题,你何时想面圣?”

“越快越好!”

“那就明天吧!过两天皇上要去骊山了,我现在就进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