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凶人手记

第186章 往事越千年

第186章 往事越千年(1/3)

“那怎么现在就只剩下一尊香樟木韦陀像了呢?”我觉得有些奇怪:“其他的那些佛像去哪里了?”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释远大师的脸上流露出怅惘的表情:“到南宋末年,国力日益衰弱,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越是世道艰难,寺庙道观中的香火越是旺盛,但信众、香客们的布施越来越少,往日那些一掷千金的豪绅们也都不见了踪影。出家人以慈悲为怀,遇到些家贫如洗的香客,我们非但不收他们的布施,反倒要贴补他们点干粮和盘缠,遇到荒年还要下山开办粥场赈济。这么做妙音寺的名头倒是越发地响亮,但时间一长就入不敷出,妙音寺的经济情况也变得窘迫起来。到后来,寺里的住持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愿意出高价的豪绅把大殿里供奉着的佛像请回家去,收来的钱粮则继续用来赈济穷苦的百姓。”

听释远大师说到这里,我心里对妙音寺僧众的高风亮节十分感佩。老赵却有些疑惑问道:“遇到荒年,粒米贵如金,手上就算有钱也不见得能买到粮食,而且那个时节正是朝代更替、乱世将至的时候,会有人愿意拿钱来换这种既不能吃也不能用的塑像么?”

“那些佛像在妙音寺里受了百余年的香火和供奉,能把这样的佛像请回去是极大的福缘,也会有大福报的。所以能在妙音寺请佛像的消息放出去之后,杭州那边的达官显贵有不少人都赶过来。但是住持坚持佛像只能一尊一尊地请,什么时候妙音寺里的钱粮用得差不多了,才会有一尊新的佛像允许达官显贵请走。要不是这样,恐怕一开始妙音寺里的所有木雕佛像就要被一扫而空了。而且在送走佛像的时候,寺里也和施主事先说清楚,布施必须一半铜钱一半粮,这样就避免了手里握着铜钱却买不到粮食的窘境。”

“那一任的住持是有大本事的人。

当时天台县并不是没有粮,只是有些大粮商勾结在一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住持收了钱粮之后,就把粮食在县城里以比市价低两成的价格发卖。那几个大粮商不清楚妙音寺的存粮底细,摈不住了也都把存粮拿出来发卖,粮价就逐渐平抑下去。粮价回落之后,住持又请人在市场上购粮,待粮价出现上涨势头的时候再次发卖。通过这样的手法,天台县的粮价没有再高得离谱,不知道多少本来可能会在这次粮荒当中忍饥挨饿的老百姓填饱了肚子。但这种做法却遭到了许多既得利益者,特别是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的嫉恨,造谣中伤说妙音寺从粮食买卖的过程中牟利,原本的佛门清净地就这么被沾染上了铜臭味。更有这些粮商背后的靠山在士林中摇唇鼓舌,诽谤妙音寺。住持没想到自己一片苦心却换来这种结果,受不了打击,抑郁而终。新一任住持就没有继续平抑粮价的魄力了,只能老方一贴继续开粥场赈济。只是妙音寺被人诽谤之后,慷慨布施的豪绅愈发少了,为了维持妙音寺运转,寺里的佛像就一尊接着一尊被人请走。到最后,寺里的香樟木佛像只剩下五尊,分别是四大天王像和韦陀像。”

“怎么不把释迦牟尼的像留下来?反倒留了这几尊佛像?”我有些不解。

“施主请看,增长天王手中持剑,剑锋代表着‘风’,广目天王手中握着的是琵琶,奏出的曲调就代表‘调’,多闻天王手中持伞,代表着‘雨’,持国天王手中握着的蛇则代表‘顺’,合起来就是风调雨顺的寓意。”不等释远大师回答,知客觉岸先向我们介绍起来。可能是因为平常负责礼宾接待的事宜,他的介绍较释远显得更有趣味性,“在荒年里,其他的佛像可以被信众请走,可司职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说什么都得留在妙音寺里。至于韦陀菩萨,专门护

持佛法和道场,当时妙音寺正被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攻讦,正是需要韦陀菩萨庇佑的时候,说什么也不会在那个时候把韦陀菩萨的塑像给送走。”

“那四大天王的佛像又去哪里了?”问这话的是钱三千。

“元灭宋以后,虽然忽必烈带头崇佛,但妙音寺却没有趋炎附势,干脆就闭起山门,僧众们避世修行,钻研佛法,平时只与一些淡泊名利、不愿意仕元的隐逸之事来往。“释远接过话头继续痛陈妙音寺的历史,“本来这样避世清修也挺好的,可惜乱世一到,连我们这方外之地也没有办法躲过时代的洪流。”

“虽然妙音寺藏匿在深山之中,但对外面的大事也时有听闻,知道当时反元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红巾军已经搅动得元朝岌岌可危。当时江浙一带出了个张士诚,贩卖私盐出身,竖起反元义旗,割据一方。在建立大周政权之后,张士诚也出了一些免除苛捐杂税、促进农桑的政策,在民间口碑非常好。有一天,妙音寺门口突然来了一彪人马,叩击山门,进寺投宿。”

“当时妙音寺的住持叫做渡厄,他和这队人马为首的聊了几句后才知道眼前的就是张士诚。因为张士诚推行的一些政策切实降低了老百姓的负担,所以渡厄对张士诚的印象很好,所以对这队人马招待得也非常热情。张士诚在渡厄的引导下参观了妙音寺。在走进天王殿的瞬间,张士诚的目光就被分立大殿两头的四大天王佛像牢牢地吸引住了。”

“渡厄见张士诚对这四尊佛像感兴趣,就把这几尊佛像的来历和这些年来妙音寺如何把其他佛像一一送走,只留下这几尊香樟木佛像的经过向张士诚介绍了一遍。等渡厄说完了,张士诚也开口了,说他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妙音寺能够答应。张士诚表示,只要渡厄点头,他日后定鼎中原绝对不会忘记妙音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