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要穷养,身要娇养

第十八章 斑点颜色发黄的,可吃“补中益气丸”

除了青色的黄褐斑之外,仔细观察的话,黄褐斑中还有颜色发黄的和发黑的两种。发黄的人多脾虚,因为脾的颜色是黄色。你观察消化不好的孩子,或者是有慢性肝病的人,面色往往是偏黄的,而且黄得无光泽。消化不好的孩子一般是脾虚,如果这种黄色不改变,孩子是很容易感冒咳嗽的。因为脾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抵抗力的基础。与此同时,脾属土,而肺属金,五行的顺序是土生金,脾为肺之母,通俗地讲,“母肥才能儿壮”,脾一虚,肺就要受累。所以平时消化不好、胃口很差的孩子,总比其他孩子容易感冒咳嗽,稍微吃得不合适了马上就咳嗽、痰多了。反过来,一旦他们因为药物或者饮食调养得当了,小脸不那么黄了,中医讲的脾气虚好转了,感冒发热也就减少了。

至于慢性肝病病人,大多是面色萎黄的,这和肝硬化时合并黄疸有关系。但是,很多人即便是通过药物治疗,黄疸退了,面色仍旧是黄的,因为他们的脾虚体质没有改变,仍旧暴露了脾的病色。中医对这种肝病的治疗,要大量用到补脾的药物,比如黄芪。我见过一个肝硬化病人,黄芪用到了120克!他就是靠这样大剂量的补脾药,振奋着虚弱已极的脾气。

如果黄褐斑的斑点颜色偏黄,说明这个人是偏于脾虚的,再细究其他症状,一般还有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平时很容易疲劳,严重的到了下午连说话都有气无力了。因为脾主肌肉,脾虚的时候肌肉的力量会明显下降,过去弱书生的“手无缚鸡之力”,就是脾虚的典型症状。

这种人也可以是个胖子,但是肯定是明显的虚胖,肉摸上去很松,肌肉无力。他们的胖是因为脾气虚,没有运化能力,很多代谢物不能代谢出去的结果,包括沉积在体内的过多的脂肪,也是燃烧能力不足的后果。而且这种人的消化系统也会频繁出问题,比如硬的、凉的都不容易消化,大便要么偏干,要么很容易稀溏,总之很难成形,这就更说明他们本身是脾虚体质,祛斑的治疗也要从补脾入手。

中国人的肤色是黄色的,黄是脾的颜色,所以脾胃是中国人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是最能影响整体健康的环节,否则中医不会将脾胃视为“后天之本”,特别是当女性的容颜出现问题,很多时候就是脾虚在作祟。

我见过一个女病人,快50岁了,是一家报社的总编辑,虽然没什么痼疾,但一直给人“病秧子”的感觉。她始终体质很弱,脸上就有很严重黄褐斑,而且无论是斑点的颜色还是没长斑的面部肤色都偏黄。她每天下班回家都没力气说话,她的家人也知道,这个时候不去打搅她,一定要等到她吃完晚饭,坐在沙发上缓一会儿,才有力气说事情……她就是个典型的脾气虚患者,吃的那顿晚饭等于给她补了脾气。后来,她为没劲说话去看了中医,开出的方子就是在经典的补脾方“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加减的。当时正是秋天,医生让她坚持吃上3个月的山药,就这么配合着吃了快4个月时候,下班的时候感到明显地有了气力,她倒是一直没在意脸上的斑,但是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斑点的颜色也变淡了,不像以前那么黄了……这就是补脾的效果,如果不明白这个原理,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补中益气丸”也有祛斑的效果呢!但是有个前提,这个补脾药能祛除的黄褐斑,一定要是脾虚性质的。

除了“补中益气丸”,能在药店买到的还有“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都是这种脾虚人适合长期吃的保养药,它们的药性很平和,针对的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慢性衰弱体质,是可以久服同时也是应该久服的药物,因为体质的形成是常年的,甚至是遗传下来的,几代基因作用的结果,所以改善体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常用的补脾食物

大枣、山药、莲子、小米都是补脾餐桌上的常备食材。

每天蒸一段山药当点心吃,也可以将山药、莲子加在粥里一起煮,比如加在“小米红枣粥”里。“小米红枣粥”是中国传统的补养食物,过去经常是给产妇喝的,就是通过补脾气来补益分娩后受损的气血。在你决定补脾的时候,最好这一年四季都喝这个粥,虽然食物的效果不及药物,但养成习惯之后,可以和中成药一起,“润物细无声”地扭转脾虚状态。这种方式的祛斑肯定不是速效的,但是绝对是无害的,而且是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