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

章六章 与雷锋同行的人

第六章

与雷锋同行的人

雷锋啊,我的战友!你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续;你的热血,在我身上沸腾。

——“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

“雷锋班”

雷锋去世以后,曾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战友们无比地怀念他,他们都为雷锋的突然离世感到惋惜。除了战士们,还有很多人一直挂念着雷锋。这些人,有的是雷锋曾经帮助过的人,有的是受过雷锋教育的小学生。有的人听说了雷锋的事迹后,特意来部队缅怀他……雷锋所在的部队常常应群众的要求,举办雷锋事迹展览。

战士们都明白人死不能复生,必须正视雷锋已经去世的事实。战士们知道比怀念更有意义的,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把雷锋生前的精神延续下去,让雷锋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雷锋的战友想,随着时间的流逝,雷锋是否会被人们淡忘呢?几十年后的人们,还会知道曾经有这样一名伟大的战士吗?怎样让大家永远记住雷锋——这位时代楷模的名字呢?经过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政委的提醒,战士们想到用雷锋的名字来命名雷锋所在的四班。这样一来,即便现在四班的战士退役了,总会有一批一批新战士加入进来,每一位进入四班的战士都肩负着发扬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的责任,雷锋精神就可以得到继承和发展。

于是,在雷锋去世两个月以后,与他同班的战友们写了一封《雷锋班申请》,向党支部提出申请,希望把雷锋生前所在的班命名为“雷锋班”。申请书的内容是这样的:

党支部:

雷锋生前是我们的亲密战友。他虽然牺牲了,但是他那种先进的思想和光荣的事迹,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决心以雷锋烈士为榜样,学习他对阶级敌人的刻骨仇恨,对党和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学习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学习他艰苦朴素,不乱花一分钱,处处注意节约,热情支持人民公社和灾区人民生活的高尚品德;学习他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苦钻精神;学习他对工作积极负责,坚决完成任务的模范行为。他的许多优秀品德和高尚风格都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我们四班为纪念和发扬雷锋烈士的光荣事迹,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表示,决心继承雷锋烈士的革命精神,把雷锋烈士的革命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为此,全班同志特请求上级党委和首长批准我们班为“雷锋班”的光荣称号。我们全班都有决心,一定要练好过硬本领,发扬硬骨头作风,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拉得出去完成一切任务,处处给全连树立榜样,保持光荣称号,珍惜雷锋班的荣誉,决心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四班全体战士:张兴吉 王继学 陈庆林 田生绵 韩玉臣 乔安山 庞春学 蔡永海 于泉洋 1962年10月12日于抚顺

这篇申请言辞恳切,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四班战士追寻雷锋足迹的坚定信念。收到这封申请书后,上级领导非常重视战士们的请求,很快做出批复,同意授予“雷锋班”的称号,并由国防部转给沈阳军区。国防部鼓励四班战士和部队等同志一起学习雷锋的优秀品质。

雷锋的战友和上级领导的苦心没有白费,在雷锋逝世50年后的今天,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没有忘记雷锋的名字。“雷锋班”的称号,毛泽东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媒体的持续关注宣传……这些都对宣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没有这些点点滴滴,我们无法像现在这般真切翔实地了解雷锋,无法一次又一次地在神州大地上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

雷锋身上具备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是全民族的使命。亲爱的朋友,你如果有机会到“雷锋班”参观,在那里追寻雷锋的足迹,相信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自1963年“雷锋班”成立以来,已经有24人担任过“雷锋班”班长,除第十任班长已过世外,其余都健在。

第一任班长现在已年过七旬,据他回忆,初次见到雷锋,是在雷锋刚入伍时。那天雷锋作为新兵代表,在大会上发言。由于当天风太大,雷锋拿着的稿子被风刮跑了,但雷锋一样完成了演讲,并表明自己要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决心。

在第二任班长的印象中,雷锋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战士,他做事时,要干就一定要干好。第九任班长目睹雷锋的节约箱、储蓄箱、针线包、理发工具等几件“宝物”以后,更加坚定了发扬光大雷锋精神的信念。第十八任班长表示,学习雷锋精神不容易,但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能从中领悟到莫大的幸福。第二十四任班长说进雷锋班是每个年轻军人的愿望,自己是通过激烈的竞争才当上“雷锋班”的班长的。

2012年3月2日的《北京晚报》上,报道了一则“雷锋班”现任班长搀扶摔倒的老人,却被认作是撞倒老人的肇事者的新闻。“雷锋班”现任班长在开车途中看见一位老人摔倒后没人扶,忙停下车帮忙搀扶老人。老人却大声嚷着说,自己是被开车的给吓倒的。

前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现任班长有口难辩。平时他本着发扬雷锋精神的态度,以老班长雷锋做榜样,多做善事,多行善举今天这一幕,让他感到委屈和不解。这时旁边有人看明白了,悄悄告诉他,碰上这种事,只能自认倒霉,给点钱了事。无奈,这位班长把自己身上的钱全部拿出来给了老人,让他去医院检查一下,老人这才不再言语。

回去后,现任班长把这件事汇报给团里,消息传开后,大家都议论纷纷。做好事还做错了吗?雷锋精神还怎么发扬下去?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表示,碰上一次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并不代表全都是这样。作为“雷锋班”的人,绝不能袖手旁观,冷眼相待。经过这次考验,“雷锋班”学习雷锋精神的信念没有动摇,而且更加坚定了。

雷锋精神的继承者——孙桂琴

照片中的小姑娘

在雷锋留下的珍贵照片中,有一张是大家格外熟悉的。那是雷锋在建设路小学当校外辅导员的时候拍下的。照片上,雷锋身边围着7个小孩,他们正在听雷锋叔叔讲革命的故事。其中,那个靠近雷锋帽檐的小女孩,叫做孙桂琴。她是建设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当时,她才10岁。

拍照那天,个子小、胆子也小的孙桂琴,看到这种场面,既兴奋又害怕。最终,还是悄悄地躲到了一边。这一幕,正好被雷锋看见了。雷锋走过去,和蔼可亲地把她拉到自己身边,亲昵地摸了摸她的头。由于她个子矮,雷锋就找来一块砖头,垫在她的脚下,刚好够到他的帽檐。孙桂琴瞪着大大的眼睛,认真地听雷锋讲故事。就在这一瞬间,闪光灯一照,这一温馨的时刻成为永久的纪念。

那时的孙桂琴身体弱,常常生病。雷锋便将她列为自己重点辅导的对象之一。只要有空,雷锋就找到孙桂琴,陪着她到操场上锻炼身体,增强她的体质。他不止一次地向孙桂琴传授保护身体的重要性和锻炼身体的方法。经过雷锋的悉心辅导,孙桂琴的身体渐渐强壮起来,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这样的转变,让雷锋十分欣慰,也让孙桂琴对雷锋更加的喜欢和信任。之后,不管遇到任何难事,孙桂琴都喜欢找雷锋,寻求帮助。

孙桂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和一位伟大的战士结下了缘分。这种缘分深深地影响了她的一生。不过,她至今也忘不了听到雷锋叔叔牺牲的消息那一瞬间。

孙桂琴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是1962年8月15日,也是学校正式开学的日子。学校领导派她和三名少先队员到部队去请雷锋叔叔来参加开学典礼。没想到,走到半路上,就听说雷锋叔叔出了事故,不幸牺牲了。那一刻,她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往下落,怎么也止不住。她不相信这是真的,赶紧跑到雷锋所在的部队驻地问个明白。当部队的人证实了这个消息后,孙桂琴“哇”的一声就号啕大哭起来。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她内心喜欢和尊敬的雷锋叔叔就这么不辞而别了。这让孙桂琴小小的内心遭受了不少打击。从雷锋的追悼会上回来后,孙桂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多做好事!

孙桂琴初中毕业,就赶上了一个风风火火的年代,当时的知识青年都时兴上山下乡。作为矿工子女的孙桂琴,自然是更应响应号召。此时此刻,她又回想起雷锋叔叔曾经说过的话: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孙桂琴决心响应祖国的号召,到年轻人应该去的地方。最终,她选择了到农村去。这一年,她才17岁。

农村,对她而言,是一个充满着新奇的地方。那里的山山水水和乡土人情吸引着她。同时,那里的辛劳和苦难也锻炼着她。很多农活,孙桂琴没有听过、见过,更别说是干过了。她当时还算一个没成年的孩子,身上没有什么力气。在播种花生这样的农活上,孙桂琴吃尽了苦头。她弯着腰干了一天,最后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是,孙桂琴没有喊累,她一直坚持不懈地苦撑着。时间长了,这位从城里来的姑娘,也逐渐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渐渐地赶超了其他的青年,与当地的村民也打成一片。

“时时刻刻向雷锋同志看齐”

1969年,中苏两国关系开始紧张起来。在农村生产队的孙桂琴立马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表达了想要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决心。只要一想到能和当年的雷锋叔叔一样,扛起刀枪,保家卫国,孙桂琴的内心就止不住地激动。

在等待党组织批准的日子,孙桂琴收到了雷锋班寄来的一封信。战士们在信中,向孙桂琴介绍了部队备战的紧急情况,表达了人人保家卫国的急迫心情。看完那封信,孙桂琴心情越发地着急了。

经过一番努力,孙桂琴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更让她高兴的是,她被分到了雷锋生前所在的连队。不过,她没有如愿以偿地上前线,而是当了一名电话接线员。这让孙桂琴心里多少有些失落和灰心。由于她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因此一开始她并没有热情耐心地对待这分工作。

不过在不久之后,她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不对。自己已经实现了当兵的愿望,而且还留在了自己最敬爱的雷锋叔叔生前所在的连队,自己应该感到幸福才是,可她却怠慢了工作。这时,她回想起雷锋叔叔当年说过的话,要跟着党走,党指向哪,就打到哪。孙桂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赶紧调整了心态。之后,她在接线

员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受到了战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听到领导的夸奖,孙桂琴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要时时刻刻向雷锋同志看齐,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服务。”

为了掌握更多的军事技术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瘦弱的孙桂琴利用休息时间,走出机房,与男兵们一起练爬杆,修理通信设备和线路等。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孙桂琴几次都想放弃,但转念一想,雷锋同志当年为了练习投弹技术,也吃了不少苦头,现在她放弃了,岂不是辜负了雷锋同志当年的教诲了?于是,她又鼓起勇气,将苦难一一克服了,最后的技术一点也不比男兵差。不久,孙桂琴便当上了电话班的班长。

也许是她的身体太差了,也许是她太劳累了,孙桂琴病倒了。医生告知孙桂琴,她得的是重度贫血病。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肯低头的孙桂琴自然不会向病魔屈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孙桂琴的病渐渐有所好转,气色也相比之前红润了许多。

命运是公平的。虽然生病的孙桂琴不能再回到电话班,但恰巧这时国家要从工农兵中选拔一批大学生出来。孙桂琴正好被推荐到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里学医。也许是因为自己得了这个贫血病,孙桂琴最终选择了血液学专业。

“我是雷锋的学生,我做的还不够”

经过三年的寒窗苦读,孙桂琴最终由一名普通的战士,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军医。毕业后,孙桂琴成了沈阳军区陆军总医院的一名血液内科大夫。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孙桂琴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尽量地化为临床技术,帮助很多病人成功地恢复了健康。

这一做,就是二十年。

从医二十年的孙桂琴,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履行着医生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责,赢得了同事、院领导以及病人的一致好评。这段期间,她曾多次被评为学习雷锋的标兵,并获得了沈阳军区颁发的“学习雷锋”金质奖章。这二十年来,她从没有忘记雷锋当年对她的教诲。她常说:“我是雷锋的学生,我做的还不够,我需要更加努力……”

有一次,她的科室迎来了一名年轻病人。这个不满20岁的小伙子,刚刚考上了炮兵学院。正当他在高兴之余,兴奋地为自己规划未来的时候,却被告知得了血液病,不能顺利地进入炮兵学院学习。当医生向他告知这一结果的时候,他感觉天突然之间就塌了,所有的憧景美好都瞬间消失了,留给他的只有伤心与绝望。

了解到这个患者的特殊情况后,孙桂琴格外地关注他。孙桂琴发现,这个小伙子的情绪十分低落。有时候,他一个人默默地站在窗口,不说一句话,一站就是一下午;有时候,他精神恍惚,无论谁跟他说话,他都完全没有反应……孙桂琴看到这种情况,知道这个小伙子遭受的打击不轻。如果这时候,没有人拉他一把的话,可能就真的毁了。

孙桂琴开始利用空闲时间,与这个小伙子聊天。她为这个小伙子讲雷锋的故事,讲自己的亲身经历,讲部队的生活,谈理想、谈工作……总之,能与小伙子讲的话题都试了一遍。小伙子一开始爱答不理的,后来渐渐地也不那么反感孙桂琴了。只是,他仍然不肯敞开自己的心扉,去正视自己的问题。

孙桂琴并没有放弃,她仍然对这个小伙子从生活和精神上给予关怀和帮助。她一直期待着小伙子健康的那一天。小伙子的家是外地的,家里的亲人一时间也赶不过来。孙桂琴就像一位母亲一样,给他买来许多好吃的东西。那年春节,很多患者都回家过年了,唯有那个小伙子不能回家,一个人冷冷清清地待在病房里。孙桂琴了解情况后,冒着风雪,带着自己包好的饺子,送到了病房。当那位小伙子看见热腾腾的饺子时,眼泪瞬间掉下来了。孙桂琴陪着他过了除夕,迎来了新的一年。小伙子十分感动,一直不停地说谢谢。孙桂琴笑呵呵地说:“新的一年开始了,你也要打起精神来,树立与病魔抗争的信心,争取早日战胜病魔,重获新生。”

小伙子满含泪水,用力地点了点头。最终,小伙子的心魔解除了,病魔也渐渐远离了。小伙子康复了!

孙桂琴望着小伙子脸上又重新展现了笑容,也欣慰地笑了。

孙桂琴这一生,一直以自己是“雷锋的学生”为傲,时时刻刻谨记雷锋的教诲。同时,她也一直以雷锋为榜样,与雷锋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雷锋的优秀学生——陈雅娟

雷锋叔叔的袜子

雷锋和一个头戴蝴蝶结、系着红领巾的小女孩在一起看报纸的照片,相信很多人都见过。照片里的小姑娘名字叫陈雅娟,读小学时是学校里少先队的大队长。

1961年4月5日,陈雅娟和她的班主任一起来到雷锋所在的运输连。向这里接待的首长说明了来意,想请解放军到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首长十分高兴,马上派出几名战士接受了这个任务。

陈雅娟发现雷锋叔叔也在这几名解放军战士中,她认识雷锋,之前她和几个同学去解放军驻地旁边的公园玩,常在这里碰到雷锋。雷锋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同时辅导陈雅娟所在的中队。

在雷锋做辅导员的时间里,同陈雅娟以及她们这些少先队员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由于经常和雷锋接触,陈雅娟自己的进步也非常快。

雷锋经常带领孩子们去学校那片试验田,这里面有学生们自己种植的菜苗。他帮孩子们干一些重活,并且同一些同学一起浇水施肥。

雷锋十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当他知道陈雅娟在珠算上成绩不是很好,就主动找陈雅娟,告诉她一个好学生不能偏科,特别是一个少先队干部更应该在功课上起到带头作用,要全面发展自己。

雷锋可不是只是说说,他亲手做示范。打算盘的动作要领,是雷锋手把手地教给陈雅娟的。雷锋不仅在学校教她,还去她家里帮助她练习。

1962年元旦,陈雅娟所在的班级来到部队,同部队的战士一起庆祝元旦。联欢的地方就是战士的宿舍。孩子们和雷锋叔叔的战友一起跳舞,一起唱歌,雷锋叔叔还表演了快板。

陈雅娟和她的几个同学发现了雷锋叔叔的“千层底”的袜子。袜子补丁上面打补丁,上面的补丁都不知道缝了多少层。陈雅娟问雷锋叔叔这是什么啊。雷锋笑着回答她们:“这个是我的袜子,你们不要看它打了很多补丁,但是它穿起来十分的舒服。现在我们是建设新中国的时期,需要我们人人都要学会勤俭节约,并且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扬下去。”

“我长大了一定当一名女兵”

有一天陈雅娟她们来找雷锋叔叔,碰到一个解放军报的记者。这个记者是来给雷锋和孩子们照相的。雷锋看见陈雅娟来了非常高兴,和她热情地聊着天,笑着问她:“你喜欢当兵吗?”

“雷锋叔叔,我喜欢得不得了,我长大了一定当一名女兵。”

雷锋指着旁边拿着相机的记者说:“要是你长大了,就去沈阳找张叔叔,他一定会让你如愿当上女兵的。”陈雅娟将这句话牢记在心里。过了几年,她真的通过张叔叔,走进了人民解放军这个大家庭。

1962年8月13日,陈雅娟和几个伙伴来到部队,向雷锋汇报暑假学习的情况,同时想邀请他参加开学典礼。8月15日下午,直到典礼结束的时候,陈雅娟都没有见到雷锋叔叔。她们几个小伙伴一起跑到营地,在那里她们听到了雷锋去世的噩耗。

雷锋去世之后,很多人都来到陈雅娟的学校来参观、访问。陈雅娟在这个时候表现得异常积极,雷锋精神已经注入了她的内心,她热情地给来参观的人讲述着雷锋生前的事迹。

1968年10月,陈雅娟在当年给她和雷锋拍照的叔叔的帮助下,终于梦想成真,穿上了绿军服。她要求自己到艰苦的岗位上去锻炼自己,就像雷锋要求来到鞍钢的时候一样。在部队的时候,陈雅娟和雷锋一样在周围的学校担任辅导员,她把雷锋精神传播给了下一代。

雷厉风行的办公室主任

1981年,陈雅娟从部队退役,转业回到家乡——雷锋当年辅导教育她的地方。

回到家乡后,抚顺市政府安排她到市烟草专卖局,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职。多年的部队生活,让陈雅娟养成了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环境的卫生问题。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她把脏活和累活都留给了自己,把稍微轻松一点的活分给了别人,一点也没有领导的架子。她负责的区域是二楼的女厕所。这个厕所已经堵了好几个月了,脏水和污垢布满了地面。一走进去,就有一股难闻的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让人闻了直想吐,地上也脏得下不了脚。换作别人,肯定掉头就走。但是陈雅娟没有在意这些,而是找来一些工具,一会儿捅水管,一会儿洗刷便池,一会冲扫地面……她在里面足足待了两个多小时,才满脸汗水地走出来。厕所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看到陈雅娟那么拼命地干着,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忙开了。一些原本对陈雅娟颇有微词的人,也着实被她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折服。不一会儿,楼上楼下、走廊、办公室里面,都变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大家看着焕然一新的环境,心情也变得明朗起来。

那时,正值商品大冲击时期,投机倒把的现象屡禁不止,烟草市场十分混乱。烟草市场的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大家一致认为,这项工作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愿意接手。作为办公室主任的陈雅娟主动请缨,带领周围派出所的警员,准备把这帮害群之马绳之以法。

办公室里有好心的同事提醒她,现在的工作多好啊,别给自己找麻烦了。可是,陈雅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毅然决然地开展起了工作。她仍旧记得雷锋叔叔当年对自己的教诲:“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去”,所以她毫无畏惧之意。她认为,既然问题已经出现了,就必须要有人站出来解决。只有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和社会才能安定,人民的日子才会过得安稳。这个时候,怎么能只顾个人安危呢?

“我是雷锋的学生”

不过,困难还是铺天盖地地向她涌过来了。

一天,一个烟草贩子的小头目大摇大摆地走进派出所,趾高气扬地冲陈雅娟说道:“我,你认识吧?刚从监狱里面放出来,这次来的目的也没别的,只是希望你这个新任的女所长,

高抬贵手,赏我们一口饭吃。”本来,这个小混混以为自己黑着脸就能吓住这个女所长,没想到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小混混的话音刚落,陈雅娟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带着几分怒气和蔑视的语气,冲着这个小混混说道:“你刚才说什么?让我给你留条后路!我看,你是找错人了吧?想唬我,没那么容易。我当兵几十年,经历过那么多的大风大浪,从没有向谁低过头。我告诉你们,别来这一套,我不会怕你们的。”说完,她一脸正气地拍了拍身上的制服,又指了指头上了帽子和帽徽,双眼充满正义地死盯着那个小混混。

小混混被陈雅娟身上散发出来的英勇气概镇住了,看到没有回旋的余地,他只好灰溜溜地走了。第二天,这个小混混带着几个手下,提着些礼物,又来到派出所找陈雅娟。

“所长,昨天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得罪,请您别往心里去啊!”小混混一边说着,一边让手下递上了礼物。

“怎么?改贿赂我啦?”陈雅娟眼皮都没抬一下,也没有接小混混递过来的礼物。

“嘿嘿,昨天真是对不住,希望您不要介意。还请您通融一下,为我们留条活路吧!”小混混最终还是说出了来意。

“我劝你们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我是不可能给你们这个机会的。”陈雅娟严肃地拒绝了这个无礼的要求。

这个小混混碰了一鼻子的灰,心里盘算好的小九九再次落空。他没有想到,这个新上任的女所长,软硬不吃,实在是让他头疼。后来,这个小混混非法倒卖烟草的时候,被陈雅娟逮了个正着。他手里的烟被全部没收,还被罚了款。这个小混混知道了陈雅娟的厉害,再也不敢做违法的事情。

经过陈雅娟的一番努力,凭着她的一身正气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换来了抚顺市场安定团结的局面。整个烟草市场的混乱局面也变得井然有序了。

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拼命?她笑了笑,淡然地说道:“因为,我是雷锋的学生!”

被雷锋精神感染一生——展世荣

高个子女生的遗憾

如果能和心中的榜样合张影,你会把照片镶嵌在哪里呢?想想吧,站在榜样身旁的你,一定笑容灿烂,心里也许会有些许的紧张。许多年以后,再看看你们的照片,又会有怎样的回忆呢?

展世荣很幸运,她曾经与雷锋见过面。展世荣却说自己很遗憾,究竟是为什么呢?

展世荣小时候就读于抚顺市建设街小学,雷锋就曾经担任过她们学校的大队辅导员。为人热情的雷锋就像知心大哥哥一样,常常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故事。他告诉大家要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心。

在学校,展世荣是少先队的大队委员,经常有机会和雷锋一起做活动。按理说,展世荣接近雷锋的机会非常多,可是她却没有一张和雷锋的合影。这就是展世荣的遗憾之处。

事情是这样的,雷锋为大家做辅导工作的场面常常会被拍成照片,放在学校的学习园地展览。有一次,大家都围在雷锋身旁准备拍照。这时候,摄影记者提出让学生们根据身高调整自己的位置。同学们你看看我,我比比你,各自找到与自己身高差不多的同学站在了一起。结果,只剩下展世荣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站在了旁边。

记者举起相机,嘴里面喊道:“那位高个子女生,麻烦你站到旁边去吧。”展世荣心中还在纳闷:是在说我吗?紧接着,记者伸手指着展世荣说:“就是你,这位女同学。你的个子太高了,和大家站在一起比例不太协调,这次就别照了吧。”

结果,展世荣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大家和雷锋一起拍照。后来,展世荣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被记者从人群中“摘”了出去。原本以自己身高为傲的展世荣,却因为个子太高了,而无缘与雷锋拍照。为此,展世荣又委屈又无奈。

心向雷锋

中学毕业后,展世荣参加了工作。虽然她没能和雷锋一起照相,但是心中始终念念不忘和雷锋叔叔一起做活动的情景,还不断用雷锋的话激励着自己。

工作中,展世荣积极努力、踏实肯干,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志。大家都为身边有她这么一位热心肠的同事感到高兴。

不久后,展世荣被提升为退休职工管理办公室的主任。按照她自己的话说:“我就是这个命,是一个照顾老人的命。当初雷锋同志就这样教导过我,看来这是命中注定了。”

从此以后,所有关于退休老职工的事情都归展世荣一个人负责。她总是面带微笑地接待每一位来访的老职工。在展世荣眼里,每个老职工都是自己的亲人,她要对大家负责。

再看看展世荣的工作日程表,每个月都安排得满满的,几乎看不到一个休息日。有时候,展世荣忙得没时间给自己过生日。可要是一问起老职工的生日,她竟然可以准确无误地报出年月日。可见,她把自己的心思全都扑在了工作上,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老职工们。

在展世荣的管辖内有一位曾经当过兵的老人,名叫王铁琦。老人家中不慎起了大火,房子和物品全都被烧光了,幸好王铁琦没有受伤。

展世荣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坐车赶到王铁琦居住的新宾农村。王铁琦老人见到展世荣,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他紧紧握住展世荣的手说:“现在房子没了,啥都没了,这可叫我怎么办呀?”展世荣说:“您不要难过,房子没了可以再盖,东西没了可以再置办。现在,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办吧。”

没等天亮,展世荣就返回了抚顺。她向领导汇报了王铁琦老人的情况,并且带头组织厂里的职工为老人捐款捐物。在展世荣积极申请下,单位还特批给王铁琦老人500元的补助。

在得到领导的批准后,展世荣又不知疲倦地带领工人来到新宾农村,为王铁琦老人盖起了新房。当展世荣把单位的补助和大家的捐款拿给王铁琦时,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并感动地说:“谢谢你啊!要不是你,我就无家可回了。”展世荣笑着说:“为人民服务是我应该做的。”

“有这么一个好女儿”

有一位名叫于静一的老人,与展世荣情同母女。她们之间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

于静一是一位天主教信徒,曾经在教堂做了40多年的修女。由于政治运动,于静一遭到了迫害,她住的房子被拆了,连多年攒下的积蓄也被没收了。从此,于静一只好和另一位修女挤在一间狭小的平房里生活。

展世荣得知于静一的事情以后,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平时,展世荣经常到于静一家中探望。在单位分房的当口,展世荣多次找到单位领导,帮助于静一申请住房。

经过展世荣多次努力,终于帮于静一申请了一套宽大的住房。搬进了敞亮洁净的新房,于静一感动极了。当她把耶稣和圣母玛利亚的画像挂在墙上的时候,对来到家中做客的展世荣说:“谢谢你对我的帮助,我真是无以为报啊!我的一生都相信博爱和善心,在你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这一切。”说着,于静一泪流满面。

展世荣知道于静一没有儿女,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展世荣几十年如一日,无论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来到老人家中打扫房间,还给老人洗衣服、做饭、陪她聊天。

每逢节日,人们都是合家团圆。展世荣怕老人感到孤独,就特意抽出时间陪老人一起过节。每到老人的生日,展世荣就会买来一个大蛋糕,让老人许下心愿。所有女儿为母亲做的事情,展世荣全都为于静一做了。周围的邻居都对于静一说:“真为你感到高兴,有这么一个好女儿!”

于静一的身体不好,常年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有一次,于静一突然心脏病发作,差点出了生命危险。在被送到医院抢救期间,展世荣始终守在于静一身边,寸步不离。看到动也不能动的于静一,展世荣急得直哭。

就这样,展世荣就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给于静一喂水喂饭,梳头洗脸。于静一开始大小便失禁,弄得浑身又脏又臭。展世荣就给她端屎端尿,还给她擦洗身子。见到日夜忙活的展世荣,旁边的医护人员对她说:“这么孝顺你的母亲,真是辛苦你了!”展世荣擦了擦额头的汗,没有说话。

展世荣每天按时来到医院,为于静一送来亲手做的饭菜。她还花了不少钱为于静一买营养品。在展世荣的悉心照料下,于静一的病情一天天地好转起来。病**的于静一看到不停忙碌的展世荣,感动地说:“你是领导,是做大事的人,怎么能为我端屎端尿呢?”

展世荣握住老人的手,安慰老人。她说自己虽然现在身为领导,但永远都是雷锋的学生。雷锋把人民当作自己亲人的教导,她早已铭刻于心。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就在那一刻,老人知道,雷锋没有走远,依然留在人间。

像这样的事,在展世荣身上发生了不止一件。她曾经在医院日夜照顾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老人由于病痛不断地发出痛苦的呻吟,展世荣不但没有回避,而且还坐在老人跟前整夜地照顾着。医生见她的眼睛都出现了红血丝,劝她回家休息,她却没有走。直至老人病逝的前一天,展世荣依然守在病床前。后来,展世荣为老人办理了后事。老人家属感动地说:“你作为退管办的主任,真是尽职尽责。”

其实,展世荣不仅在老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伸手相助,在老人的退休生活安排上,展世荣也想得非常周到。每年夏天,展世荣都会组织退休老职工到外地旅游,让老人们开阔眼界。一路上,展世荣都会亲自带队,既要安排老人们的行程,又要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从饮食起居,到观光游览,展世荣都能事无巨细地为老人们着想。有的时候老人脾气不好,时常会挑些毛病。展世荣就会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一样,接受他们的批评。在听取完他们提出的意见后,展世荣就会马上改正过来。

几十年下来,展世荣从工作中总结了很多经验。她像雷锋一样,把每一次遇到的问题都记录在日记本中,将所有心里的感受都写成了故事。为新来的同事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展世荣时刻把雷锋的谆谆教诲放在心上,在工作中时刻以雷锋为榜样。回想起当年没能站在雷锋叔叔旁边照相,展世荣笑了。现在,她已经对照片的事情释怀了。她知道,雷锋永远活在她的心里。她知道,自己已经把“雷锋精神”播种到了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