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207章 开垦东北时机到了

“我……”孔佑看着朱标,虽然很想站直了身体,但脖子却忍不住缩了起来。

他父亲已经告诉了他一切,孔佑很支持父亲。

说白了,孔佑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自信自己能凭借自己出人头地。

有能力的人大多自负。这时候和他说什么家族长辈,他反而会生出“你们都只看重我的家族,看不到我”“我的光芒被家族掩盖了”这种中二思想。

但孔佑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被独自一人丢到北京,拜他人为师。这个人还是特别可怕的朱标。

朱标叹了口气,正准备说些什么安抚一下,孔佑双手颤抖着平举作揖,低声道:“老师。”

身为孔家人,既然他父亲让他拜朱标为师,他就算再困惑和害、害怕,也会尊师重道。

“嗯。”朱标想了想,没有拿出同龄人的态度,端着架子道,“你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吗?”

孔佑讪讪道:“勉强能。我独自在外游学过。”

朱标道:“我给你安排一个书童,你有需要就问他。”

孔佑道:“是。”

朱标转身:“进来吧,我先考考你的学识,再看教你什么。”

孔佑连忙跟上。

文人们对朱标的评价十分割裂,一边他们很抵触朱标,没少聚集起来骂朱标这个不像儒生的“异端”,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对朱标的才华大为推崇。

特别是朱标“因材施教”的美名,被文人们津津乐道。

朱标教导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在各地任职,他们的博学,让他们自己扬名的同时,也将朱标的名声传扬了出去。

观朱标的学生,旁的人就能感受到朱标所学知识浩瀚如烟海,深不可测,令人震撼。

他们虽然大肆批判朱标,但大明已经逐步铺开的公学,和在军中持续进行的“蒙学”,采用的都是朱标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批判朱标的人,私下人手一本朱标编纂的教材。

如果给他们一个机会,让孩子直接跟随朱标学习,他们肯定同意。

不看权势地位,朱标已经是开宗立派的“宗师”。他们拒绝朱标的主张,但不拒绝朱标的知识。

不过这些人虽然心里这么想,要找到拜师的机会可太难了。朱元璋甚至下了旨,没有他的认可,其他人不准私自拜访朱标,以免他们提出让朱标为难的请求。

就算是南京官学,除了第一届的学生因为缺少老师,几乎是朱标一个人教出来的,其他人只能偶尔听朱标教课。

等朱标镇守北京后,南京官学的学生们能被朱标教导的时间就更少了。在学生们的抗议下,现在低年级在南京上学,高年级来北京接受朱标教导。

因此,第一届学生的火焰袍,含义更加特殊,算是朱标半个弟子的标志。

那些虽然后入学,但走了“捷径”,能接受朱标的单独教导,获得火焰袍的学生,让人嫉妒不已。

“特殊入学的学生除了你,还有常葳、陈理、明升,以及张士诚两个正在启蒙的幼子。”朱标介绍自己的学生,“常葳已经得到了火焰袍,其他人还差得远。”

孔佑问道:“这些都是老师的弟子?”

朱标愣《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牢记网址:m.1.了一下,摇头:“不,不算你们标准中那种弟子,只是学生。我是校长,是老师,他们是书院的学生。我们并没有师徒关系,只是师生关系。”

孔佑神色一黯:“我也不是老师的弟子?”

朱标道:“我不收弟子……”

他停顿了一会儿,道:“不,我应该算是有一个弟子。我爹恶趣味,让我收了一个弟子。”

孔佑脸上露出他自己都没察觉的羡慕:“这位大贤是谁?”

朱标指向自己身后的“侍卫”:“燕叔叔。”

燕乾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微笑,然后很快继续保持严肃。

孔佑傻眼:“啊?”

朱标介绍:“高阳侯燕乾,我燕叔叔。所以我才说是我爹恶趣味。”

孔佑:“……”

他差点被吓傻了。这位一直跟随在知省身后随侍左右,甚至还给他倒过茶的护卫,居然是高阳侯?!

老师只是一个知省而已!!怎么会让高阳侯当护卫!!

不不,不对,老师虽然只是一个知省,但高阳侯是老师唯一的弟子,所以随侍左右好像也正常?

尊师重道的孔佑很快就冷静下来。

“其实非要说弟子,我弟弟们也算。但弟弟就是弟弟,让他们变成弟子,我们的感情不就生疏了?”朱标开玩笑道,“你爹把你交付给我,但我也只能让你入官学。以后你如果足够优秀,我可以授予你第一届学生的毕业外袍。”

孔佑立刻再次作揖:“学生一定会毕业!”

朱标道:“有志气就好。陈理和明升啊,唉,他们都曾想过放弃。我把他们的母亲叫来陪读,他们才坚持了下来。难道我制定的第一届学生毕业要求很高吗?”

朱标一只手托着手肘,一只手立起来捏住自己的下巴,露出困惑的神色。

燕乾在心里道,其他届学生都是毕业考试合格就能授予外袍,只有第一届学生独当一面才能授予外袍,这要求还不叫高?

就以标儿的两个弟弟为例,二弟朱樉已经在海上打出赫赫威名,三弟朱棡成了草原部落继燕王后新的噩梦。同时,朱樉还负责军中文化课教导和护卫商船,朱棡最近带了不少草原部落贵族回来投奔大明。

不文武双全,做出一定功绩,他们都不敢说自己毕业。

燕乾用怜惜的眼神看了孔佑一眼。现在孔佑脸上自信的表情,在第一次测验后,大概就会消失吧。

果然,半日之后,孔佑脸上所有的表情都消失了,变得一片空白。

四书五经这一块他完全没问题,甚至天文地理他也略有涉猎,但其他试卷,他几乎连题干都看不懂。

“已经不错了。”朱标评价,“至少你五位数加减法都会做。”

孔佑不敢置信:“不错?”

朱标安慰道:“你的学识确实不错,只是我教导的知识,其他人不会教导,所以你才一无所知。慢慢学,不急,你还年轻。”

孔佑心情复杂极了。他记起老师朱标与他同岁。

朱标再次安慰:“别看你的同窗们毕业得很早,那是他们已经学了十几年了。你才刚起步。你基础好,用不了十几年。你也不需要什么都学会,我会根据你的擅长和爱好为你制定课程。不过官学的启蒙课本你还是多看一下,哪怕当杂书看,开阔眼界,总不会有错。”

孔佑心情更加复杂,拱手道:“是,老师。”

朱标笑了笑,道:“放轻松些。先好好休息几日。有什么住的不习惯的地方,直接说,不用客气。我猜你可能人生地不熟,有些拘束,先介绍几个可能和你谈得来的人……刚说到他们,人就来了。”

刘琏、宋璲和朱同携手过来时,手中还抱着一摞书。

朱标疑惑:“你们干什么?”

刘琏道:“他可是孔家人,一定对圣贤书很了解,我们特来讨教!”

朱标:“……”你们是来讨教,还是来找茬?

文人的友谊就是吵出来的,朱标十分同情地看了孔佑一眼,拉着燕乾离开了。

“希望孔佑能承受得住第二次打击。”朱标道。

刘琏、宋璲和朱同的本事可不小,放眼整个大明,就是没有他的教导,也是能直接被他爹授官的水平。

孔佑虽也算个人才,但比起这三人太过稚嫩,就算在擅长的四书五经上,也会被打击得体无完肤吧。

可怜。

“标儿,你让他学习之余给你当文吏吗?”燕乾问道。

朱标摇头:“让他去公学。他不会缺当官的经验,他缺少的是贴近百姓的机会。孔子周游列国,眼中看到的都是真正的民生。现在的孔家太高高在上了。”

燕乾道:“好,我去安排。”

朱标道:“这个我会让其他人安排,燕叔叔,我有其他事交给你。他们终于做出了一台能在地上行走的机械,是时候开发东北了。我希望你能去东北屯田。”

现在东北还是蛮荒之地,人烟稀少。若要开垦,最适合的是军屯,也就是后世的“兵团农场”。

后世没有人不知道东北的黑土地有多肥沃,所以现代很多人不种田的人都疑惑为什么东北直到近现代才开发。

朱标穿越后实地考察,才知道不是古代人无知,放着大好的土地不开垦,而是没有这个能力。

以华夏人民的种田本事,山尖上都能给你种上东西,住在东北的人,怎么可能不种田?东北田地少,问题就出在肥沃的黑土地上——它们太肥沃了。

见过黑土地的人就知道,黑土地因为过于肥沃,所以泥土十分黏稠,仿佛混着油脂一样。这样的泥土,别说人力,连畜力都很难开垦。

从华夏文明起源就可以看出,种植业最先兴起的地方都是土壤较为松散,可以人力轻松翻动的地方,比如黄土地。

随着铁器和耕牛出现,百姓们能种植的地域也逐渐扩展,从南到北,现在连云贵也已经被开垦成了良田。

东北不仅土壤质地十分黏稠,还因为太过寒冷,一年只能收获一次。如果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式开垦,农民费尽心力种出的粮食还不够他们的口粮。东北森林资源丰富,种田还不如渔猎。

即使是现代,东北产粮地也基本靠大农场,是几个产粮地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地方。

因为这个原因,朱标没有告诉他爹去开发东北,只是维持原状。

现在,开发东北的时机终于来到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尝试,在女子科学院的理论支撑下,工匠们终于克服了难关,将燕肃的图纸和内燃机结合了起来,做出了第一台大型机械车。

拖拉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