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品典当师

第一百二十五章 让人跑得快的瓷器店

第一百二十五章 让人跑得快的瓷器店这可多了去了,有瓷碑长廊、祖师庙、风火仙师、致古瓷窑遗址、龙珠阁、三宝蓬水等景点,如果你想找这些地方都走完的话,最快也得三天。”

老王甚为稔熟地介绍道。

三天时间可有点太长了,季凡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王师傅,我时间有限,你还是找个比较近的地方我走马观花看看好了。”

“那好吧,咱们就先到风火仙庙去看看吧!这风火仙庙里,供奉着陶瓷业的保护神童宾。

那还是在大明万历年间的事情,当时太监潘相奉旨来到我们景德镇,督造一件特大瓷器。

瓷器特大,工艺特难,工期特短,而且这个监工的太监潘相又特别穷凶极恶。

如此‘四特‘,致使它烧制成功的希望极为渺茫,先后经过无数次试验,均宣告失败,窑工们挨打挨骂,还要挨饿。

整个官窑上下,一片绝望。

童宾是这里的一名普通的窑工,此时也是无法可施,每每夜宿窑外,难以成寐。

他无意间从民间传说中得到启发,决心把这个传说变为现实,用自己的身体来做一次试验,等到烧瓷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童宾对天三拜,然后大喊一声,纵身向烧得正旺的窑火中跳了下去。

童宾死了,而这件大瓷器却终于烧成了。

工友们收其遗骨,埋葬在凤凰山上,大家为了寄托对他崇敬的哀思,为他在窑厂内修建了风火仙庙。

从此。

他就成了一位瓷业之神。”

王师傅说话间,已把季凡拉到了市政府礼堂对面地风火仙庙前。

季凡信步走进庙内,西院墙门楣的上方高高悬挂着“佑陶灵祠”青花瓷匾,它镶嵌在四周的缠枝番莲纹和中间的字为青花,印为里红。

字、印都阳文凸出,规整精工、清秀健俊,分朱饰白有致,正是雍正九年仲冬督陶使唐英为“风火仙庙”所书。

居然是唐英亲笔手书,望着瓷匾右上角腰园形引首印“古柏堂”和下款两枚方栏篆书“唐英之印”、“俊公”章落款,季凡对于这个制瓷史上最不同凡响的督陶官不由肃然起敬。

唐英是清代关东沈阳人,隶属汉军正白旗,幼年时就供役于养心殿做包衣。

所谓包衣说白了就是皇帝地家奴,他在宫中侍从康熙皇帝一干就是二十余年。

雍正六年,他因为办事干练受到怡亲王的极力推荐,而被派驻景德镇御窑厂协助年希尧办理窑务。

唐英本是个文人墨客,诗文书画无所不精。

可对于瓷器烧造方面完全是一窍不通。

来景德镇之后,他用了三年的时间,谢绝一切社会活动,和工匠们同吃同睡,从泥巴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绘画。

潜心钻研,到雍正九年时,他已经从一个外行变成技艺精湛的陶瓷业专家。

乾隆元年,由于年希尧被革职问罪,唐英成为了正式的督陶官。

陶窑史上称其督陶期间景德镇所制的瓷器为“唐窑”。

“唐窑”产品被公认是瓷中珍品,无论在品种的仿古创新方面还是在器物地制作技艺方面,都达到了空前未有的水平。

唐英前后督陶二十余载,对“清三代”雍正、乾隆两朝的瓷器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走。

先去找个地方住下来。”

季凡在庙里转了一圈,望着车内大包小包说道。

“我看象你这样的大老板,只有住那种高级地大宾馆才符合你的身份啊!”老王笑嘻嘻地说道。

季凡心想自己带着这么些东西还是住在上档次的宾馆才比较稳当,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下来。

来到位于昌南大道的五星级紫晶宾馆,开了一个单人间的标准客房,把零零散散的东西转移到客房里,季凡看了下时间,此时已近中午,于是对着老王喊道:“走。

咱们先去吃点东西,下午你也别去拉活了。

接着跟我跑,给我来当向导吧!”“那敢情好啊!”老王一听当时高兴坏了,难得碰到这么一个出手阔绰地主顾,于是带着一脸媚笑极力向他推荐道:季老板,你难得来我们景德镇一回,我们去吃我们景德镇最著名的传统名菜——瓷泥煨鸡如何?”“这瓷泥可是制瓷的原料之一,居然还能用来做菜,这我倒是头回听说。”

季凡带着一脸启盼之色地说道,“你这个主意不错,咱们中午就品尝这瓷泥煨鸡究竟是什么样的味道。”

来到一个干净幽雅的小馆子,点了几样当地的特色菜,借着上菜的间隙,老王开始滔滔不绝地向他炫耀起这道瓷泥煨鸡的做法,“这道菜可以说是瓷工的发明创造,过去景德镇地瓷工在逢年过节时,喜欢将嫩鸡去毛、破腹后,在鸡腹内填满猪肉末及生姜、葱花、麻油、食盐之类的佐料,用荷叶包扎好,然后将绍兴老酒淋入瓷泥中,拌匀后,用含酒的瓷泥将嫩鸡及荷叶团团裹住,再将刚开窑的热窑内的塾渣中,煨烤十个钟头左右,便可瓷泥与荷叶,即可食用,这种方法做出的鸡,浓香扑鼻,味道鲜美,骨酥肉烂,极受人们欢迎,后来一些菜馆在总结瓷工们这一烹调经验的基础上,又创出了更为先进的煨烤方法,一直流传至今。”

随着香气四溢的瓷泥煨鸡端上桌,季凡夹了一块鸡肉品尝了一口,果然如老王所言,鸡肉鲜嫩,酥烂离骨,季凡是赞不绝口。

碱水炒鸡蛋,由于加上一点雪里红,味道也别具特色,居然炸着吃地油炸馄饨也让季凡大开眼界。

这顿饭吃得酣畅淋漓,季凡连呼过瘾。

—“走,咱们到龙珠阁瞧瞧去。”

想到此行的目地,季凡冲着老王说道。

市中心珠山之颠的龙珠阁红墙黄瓦,重檐飞翘,秀丽端庄,气势恢宏。

明、清王朝曾在此设立御窑厂,并派督陶官距此坐镇,监造皇宫用瓷,该阁遂成为御窑厂的代表性建筑,后逐渐衍化成景德镇的标志性建筑。

自已乐自已从大老远特地赶来,本来是想在龙珠阁找个修复古瓷的高手,来修复那件带有环形冲的成化斗彩瓶,可哪成想这龙珠阁只是个建筑物,这让自己上哪里去找人修复瓷瓶啊?季凡不禁大失所望。

老王见到季凡一脸郁闷地立在当场,有些不解地开口问道,当他听说了季凡此行目的后,不由笑了,“季老板,我还以为你为什么大事而发愁呢?据我所知,淅江路有个酒吧是我们景德镇瓷业人士经常出入的场所,你到那里打听一下,兴许会有所发现呢!”“你怎么不早点说啊!那咱们别在这里浪费时间了,还是去吧。”

季凡急切地催促道。

“季先生,你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

老王好整无瑕地说道,“你也不看看现在才几点,人家酒吧现在还没营业,我们上哪去找人啊!”季凡一看时间才一点多钟,这才想起酒吧一般都是傍晚才开始营业的,现在距酒吧营业还有好几个小时呢,也不能这么干耗着,于是他提出到卖瓷器的地方逛逛。

“山色川光南国天,珠峰千仞绿江前;萧萧伫立秋云上,多是龙携出玉渊。”

晋代有位诗人曾这样歌颂过景德镇的美丽景致,令季凡对景德镇充满无限向往,可是当他坐在车里途经中华北路时,被古老破旧的街景所震惊。

这里显然要比黄山市差了一截,空气污染严重些,街道脏乱些,树木绿地少的几乎没有。

来到国贸广场,这里有家瓷器专卖店,名字起得非常别致,名叫“跑得快”。

店里出售的大多为一些诸如笔筒、花插之类的小件瓷器。

随口问了个价格,倒也便宜得惊人,季凡仔细审视之下,却发现这些瓷器无论从花色、品种、款型上来看大多过于传统,而且做工十分粗糙,印花不是有断的就是模糊不清的,想在里面挑几件品相好点的瓷器都很困难。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季凡心里极度失望,于是十分不理解地问道:“老板,你们店里怎么不进点品相好点的瓷器啊!”长着一脸横肉满脸凶相的又矮又胖的老板板着脸上下打量了季凡一番,满不在乎地说道:“我家的货便宜惨了,只希望能走些量,薄利多销嘛!”“老板,恕我直言,你这货品种有点过于单调,而且这品相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啊!”季凡非常委婉地劝说道,言外之意是说你这进的货这么差,如果卖不出去,不都得烂在手里啊!季凡这话本是出于好意,可是这老板听在耳里却觉得非常刺耳,他使劲地瞪了季凡一眼,“我家店的货价格便宜公道,在这条街上是出了名的,每天都会有专捡便宜的人跑来大理的拿货。”

正说话间,门外走进一个大汉冲着他喊道:“老三,给我拿二百件货。”

老板听到喊道,脸上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是老张啊,看样子,你上次进的那批货卖得挺快呀!”说到这儿,他有意无意地向季凡这边扫视着,“哎,老张你说这也不知是哪里冒出一只大个苍蝇,在我面前嗡嗡地飞来飞去,真是讨厌死了。”

“老三,你可真会开玩笑,这么冷的天哪来的苍蝇,我怎么没看见。”

“你瞧,它不是还在那里吗?”季凡见他用手指着自己,心想这老板实在太可恶了,自己本来好心奉劝他,他却把我当成了苍蝇,想到儿他摇了摇头以飞快的速度跑离开了这家瓷器店。

跑得快,原来是这么让人跑得快啊!他望着门口的招牌禁不住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