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的故事

第二章 起义枪声响,八一军旗扬_“以暴动对付暴动”与“依张回粤”

“以暴动对付暴动”与“依张回粤”

1927年7月中旬,汪精卫和蒋介石依然彼此敌视。可是,在对待共产党的问题上他们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白色恐怖在全中国肆意弥漫。共产党人清楚地知道蒋介石与汪精卫早晚要联合起来一致对付共产党,到那时,已经进入困境的共产党将会走到不可想象的绝境之中。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掌握军队和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此时,他们再也不想任由错误继续下去,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为了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共中央于7月12日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工作,改由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等五人,组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兼常委。新成立的“五人中央”召开多次会议讨论中共接下来该如何走下去。这时,会议上再也听不到要求“让步”的声音,周恩来、蔡和森等人认为应该“以暴动对付暴动”,开展武装起义,用革命的暴力对抗反革命的暴力。

这个“以暴动对付暴动”的提议曾是蔡和森、毛泽东一直提倡的,由于罗易与陈独秀的反对,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此时革命遭受重创,才让共产党人醒悟过来,再次开始考虑这个方案。

北伐战争失败后,革命力量虽然元气大伤,但中国共产党追求革命的希望火焰并没有就此熄灭。当时新旧军阀之间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国民党新军阀派系之间又展开了混战。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下的军阀之间,不断的分裂和战争,仍然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人民的生活状况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加深了人民的生活负担,社会矛盾日益激烈,这促使人民走向革命,同时也牵制和削弱了他们彼此的力量。这就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创建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七一五”政变之

前,党中央已经开始做暴动准备。当时,湖南、湖北和广东都有相当的革命基础。江西方面,中共也掌握了一定的力量。中共根据此基础,决定在四省同时举行“秋收暴动”。毛泽东前往湖南,在当地进行农民运动,为秋收起义做准备工作。当时的党中央虽然还没有确切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割据理论,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武装斗争的重点放到了农村。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变,同时也为中共创建军队制造了有利条件。

中共中央虽然已经确定了暴动路线,但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由于右倾机会主义的长期错误领导,共产党失去了大量武装力量,现在手中所掌握的武装除了叶挺的独立团外,几乎再无其他。这可愁坏了“五人中央”。五个人夜以继日地工作,讨论方案,却一筹莫展。张国焘急得围着会议桌团团转,气急败坏地说:“我就说要早暴动,看看现在,咱们两袖清风,怎么暴动?”

李立三这几天也急得上了火,对党中央以前的一再退让恼火不已。此时听到张国焘的唠叨,不由得让他更加恼火,忍不住反驳道:“你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不如赶快想出个具体方案。”

张国焘被堵得无话可说,心情更加烦闷,干脆坐到椅子上一言不发。此时周恩来从一堆文件中抬起头,说道:“有的同志提议东征讨蒋,伸张正义,为牺牲的同志报仇。对于这种心情我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终究太过义气用事。”

李立三听了,也点点头表示同意:“是啊,现在咱们掌握的武装太少,东征不切实际,很有可能反被‘讨’。”

坐在一边的李维汉和张太雷也表示认同。周恩来又说道:“还有一个提议就是南下广东,回到广东重振旗鼓。”

南下广东这个提议不是现在才提出的,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的时候,张国焘就曾提出过。所以,

听到这个提议,张国焘第一个表示支持。广东的革命基础好,地理位置也有利于取得国际援助,是目前建立革命根据地最理想的地方,周恩来等人也认为南下广东是目前最理想的决定。

除此之外,中共做出南下广东的决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可以联合国民党内张发奎的部队。张发奎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曾任第四军军长,叶挺独立团就隶属于他的部队。第二次北伐中,张发奎又升至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手中掌握大批武装力量。最难得的是,张发奎是国民党中的左派名将,与共产党的关系一直不错,在“七一五”政变爆发后,他也未对军中的共产党人动手,反而接收了许多被遣散的共产党人。对于张发奎,中共一向是信任的,再加上中共武装力量薄弱,单独回到广东危险很大。为今之计,只有将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员大队和湖南平江、浏阳的工农义勇队等集中到第二方面军中,与中共在第二方面军中所掌握的部队一起,和张发奎共同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图东山再起。这就是“依张回粤”的主张。

面对中共抛出的橄榄枝,张发奎犹豫不决。他虽然看不上蒋介石反共、破坏大革命的做法,对汪精卫也没有太多好感,但是此时的共产党更是个烫手山芋,接下来很有可能引火烧身。他不敢轻易对共产党表示什么,只能暧昧迂回,静观其变。

共产党经过与张发奎的多次交涉,发现张发奎的态度很暧昧。与此同时汪精卫也在拉拢张发奎,张发奎的态度愈加摇摆不定。共产党开始质疑“依张回粤”的可行性。对于当时势单力薄的中共来说,可供选择的道路实在太少了。最终,中共中央也只能指示在第二方面军的共产党员,“如果张发奎能够不拥护汪精卫,则我们可以与他合作回粤,否则实行脱离关系”。

此时,对于共产党来说,一切都是未知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