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小兵

第365章 浪人?

第365章 浪人?

“咱们别光顾着说话了。”周老说道:“我给二位引荐一下咱们盐商的几位公子!”

随着周老话音一落,队伍里面的黄金轿撵,这才徐徐落下,走到近处看得更加清楚,这黄金轿撵居然是十六人抬的,轿撵落地,仆人一左一右拿着两个挑杆将门帘挑起,这才从里面缓缓凑出一位翩翩少年,浑身上下全是上好的蜀锦绸缎织的衣服,上面还有刺绣,一看那品相就是皇宫大内也不过如此。

杨齐透过门帘的缝隙,仔细打量轿撵里面的布置,只见那轿撵里面的空间十分巨大,除了可以乘坐两人之外,还可提供乘坐人员躺卧,里面居然还有一张桌子,上面还有茶具,果盘等物一应俱全。

“老周!”当先下来的公子说道:“这就到地了?”

“大公子!”周老一改刚才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卑躬屈膝的说道:“这一路上辛苦了,这儿就是连江县城。”

“嗯!”大公子点了点头,四周环顾一圈,看了看周围围了好几层的百姓,眉头微皱说道:“这连江县,照福州府可差远了哈。”

“那是!”周老小心翼翼的陪着说道:“咱们那可是府城,这是哪儿啊。”

“周尚宗!”这时从后面三个轿子又下来一个少年上前说道:“这就是你说的连江县?也不怎么样嘛?”

“老周,怎么回事?”周尚宗面子上过不去,被同伴嘲笑那怎么行,于是赶紧转移矛头。

“这~!”周老有些无语,本来是自己奉老爷的命来办业务的,你非要跟着来不说,还招来了这四位祖宗,让他怎么办?于是眼神看向周尚超,他哪见过这阵仗?平日里跟周老交谈,都紧张异常,这种场面哪里敢随便开口?眼神不禁看向杨齐。

“嗯哼!”杨齐假装咳嗽一下上前施礼道:“鄙人盐帮连江县二档头:杨文,见过四位世子!”

“世子”这一词这位是尊崇无比,这四位很是受用,不免对这位年纪轻轻就能当上盐帮二档头的同龄人赶紧比较亲切。

“嗯!”周尚宗点了点头说道:“有礼了。”

“我这位白兄弟,对咱们连江县有些误解,不知二档头可有何说辞?”周尚宗还是要面子的,毕竟这里是自家的地盘。

“世子有所不知!”杨齐指着身后的酒楼说道:“此处乃是西域胡人不远万里来到咱们大明境内,又几经辗转才来到咱们这连江县的福地,这里的美食,哪是花钱就可以品尝到的?”

“问世间有何事是不能吃一顿烤全羊解决不了的?”杨齐开始夸大其词的问道。

“那要就是解决不了呢?”白兄弟哪里见过遇到他们四大盐商的嫡公子,还能侃侃而谈的家伙?不免好奇上前问道。

“要是解决不了?”杨齐故作沉思。

这可把周尚超给急坏了,可又帮不上忙,心中一个劲地说,可千万别把这买卖给搞黄了才好啊。

“怎么样?发不出来了吧?”白兄弟笑道。

“那就吃两顿!”杨齐抬头说道。

“哈哈哈!”周尚宗猛然醒悟开心的笑道:“嗯,还有股子机灵劲,哥几个儿,既然来了,咱们就进去尝尝吧。”

“走吧~!”白家公子嘿嘿一笑道,他也反应过来,这个二档头是在跟自己等人开玩笑,哈哈一笑无伤大雅,倒也不会认真去计较。

这个异域风情的馆子,倒很是独特,不过对于这几位见惯了世间奢华,也就是看个热闹。

“今天四大家族的世子到我盐帮一游,那是给足了我们盐帮面子,让咱们蓬荜生辉!”杨齐陪着几位世子步入酒馆之后说道:“世子,既然咱们品尝胡人的美食,不如咱们就入乡随俗?”

“哦?怎么个说法?”周尚宗现在是对杨齐青睐有加好奇道。

“这也简单!”杨齐这主意也是灵机一动,这几位祖宗不能按常理出牌于是说道:“掌柜的,把这个大堂清出来,我们就在这里席地而坐,烤上一只全羊,如何?”

“不错!”白家世子觉得这主意不错,另外两家世子明显要比这儿人成熟稳重的多,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成,那就这么办吧!”周尚宗最后拍板道。

“好嘞!”杨齐一直在等周尚宗拍板,别人的话倒也算数,只是盐帮吃的是周家的饭,所以还要周家的人发话才成。

羊都是事先就备下的,这家酒楼分为四层,中间的大堂正好形成一座天井,场地极为开阔,众人席地而坐也完全不觉得拥挤,伙计给每个人都送上了一个蒲团,这羊已经烤了些时辰,一架在火堆上,烤羊肉独有的味道就弥漫开来,四个嫡公子也是饿了许久,又确实觉得新奇,心情也就好转起来,四个人有说有笑,开始互相打屁起来,他们本来就是一个社交圈子,外人也很难跟这些豪门少爷搭上话茬。

“哎呀,杨兄弟!多亏有你啊。”周尚超咧嘴笑道。

“杨兄弟!”周化仁举起酒杯对着杨齐说道:“老夫敬你一杯!能把这几位公子安排好,那可不容易啊。”他常年伴在这几位身边,对他们那乖张的脾气,可是深有体会的。

“这里没有海鲜怎么行?”王家嫡公子叫道:“来呀,给我整点海鲜!”

“嗨~!”

杨齐本来正在于周化仁交谈,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应答,顿时将杨齐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这声音自己是再熟悉不过了。

“嗨!”最早乃是秦人领命应答的词语,后来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它传遍了天下,后来又随着道士徐福,携带了三千童男童女,又是各行各业能工巧匠的精英人士辗转海外,蓬莱以东,也就是世人所知的倭国,而“嗨”这词也一直流传至今,但凡是华夏人,一听都会立刻联想到倭国人,杨齐也不例外。

“倭国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杨齐心下直犯嘀咕,并没有流露出来,而是多了个心眼,一直留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