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小兵

第252章 吴必坤

第252章 吴必坤

“京城来人了?”张文国平静的说道,很显然,他们早就知道京城要来交接的官员所以,一点也不吃惊。

“不错!”赵英杰点了点头,免得比较凝重的说道:“按照计划行事吧!”

“是,大人!”张文国领命道。

田州的衙门办事处,一直都是张文国在这里办公,处理的事情不仅仅只有民事,也包括军户的大小问题,以及商业政策,商业更多的活动、策划,都是章礼在负责。

“大人里边请”门口的吏员很明显接到了吴必坤。

“嗯!”吴必坤傲然道,这里边很快就是自己的办公场所了,想一想就开心不已,这偌大的城池,到时候就进入吾手。

“请问谁是这里的主事?”吴必坤走入大堂之后环顾四周大喊一声。这里并不同于自己所认知的衙门大堂,这里倒是十分宽敞,只是大堂的左右两侧都是一张张小桌子,桌子与桌子之间还设有一张隔板,每个隔板里面都有一个书记在奋笔疾书写着什么?还有几个人抱着一摞摞的公文档案,有查资料的,还有正在归档的,一幅大家都很忙碌的样子,在大堂的四周是密密麻麻的档案柜子,此时张文国就在大堂正中间,旁边有五六个小吏拿着公文、信件,在一旁排成一队等候他签字画押。吴必坤自然看见张文国就是这里的主事,但他仍然如此问道。

“哇!老爷!这里面好大啊!这怕是要比府衙都大吧?”安子是吴必坤的贴身侍从。

“怕是也不会比府衙小到哪去!”吴必坤说道。

张文国明显没有要搭理他的样子,而是继续专心致志的批阅公文,连头都没抬,更别说正眼看他了,拿到批文的吏员又急匆匆的走了出去,显然这边的待办事情不少,同时效率也是极高。

“怎么?这就是你们田州的待客之道吗?”安子上前大声喝道。

“小安子!”吴必坤伸手将他拦下说道:“不得放肆!”但声音却是喊的极大,显然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

“你们是什么人?敢在办公重地如此大声喧哗?成何体统?”这时在他们二人身边忙碌的吏员被打断,转过身来呵斥道。

吴必坤一直盯着张文国,只见这边的事情根本没有对他造成任何影响,他依然在不紧不慢的处理公务,这时张文国的表现才引起吴必坤的重视,此人恐怕不简单。

“哼!”小安子说道:“这位乃是朝廷恩赐,走马上任田州知县的吴必坤,吴大老爷!”

大明朝知县大人,是可以被尊称为大老爷的,县丞大人,则被尊称为二老爷!

“哦~!”那吏员并没有吴必坤意料之中的大吃一惊或者十分重视他的表情,只是淡淡的说道:“既然是知县老爷,那更应该知道礼义廉耻,为我辈之楷模,而不是在此地无礼大声喧哗,阻扰我等办公。”说完就不再理会他俩,转过身去安心工作。

吴必坤无奈,只得站在廊下,静候张文国处理完公务。

“这位想必就是前来接管的吴必坤,吴知县吧?”直到半晌之后张文国处理完政务,这才走上前来问道。

“正是!你是这里的主事?”吴必坤此时已经一肚子的怨气说道:“怎么可以让本官在此等候许久?”

“放肆!”突然位于张文国身后的一名吏员大声说道:“既然是知县,见到我都司同知大人,为何不拜?”

“呃!”吴必坤一听顿时无言以对,他这才想起,这里属于军管,那么这里最高长官就是都指挥使,那么主理民政的自然就是同知大人了,而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官位根本不对等,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即便这位属于武官系统,但也是文官专管,职位又比自己高,真是一点脾气没有。

“下官吴必坤叩见同知大人!”吴必坤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磕了个头说道。

“嗯!”张文国对这个脑袋很是受用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是来办理交接的,那么就随我的手下去交接公文吧,还有几个大仓!”

“我还有事就先走了!”张文国说完转身就走。

吴必坤无奈的摇了摇头,就随着张文国的属官去办理公务。

“哦,对了!”张文国回头说道:“交割要在三日内办理完毕!不然本官就要到给事中那里去告你!懂吗?”

“是!是!”吴必坤当然知道给事中是干什么的,一个劲的点头哈腰。

“很好!”张文国说完,转身朝外面走去。

“你好!”张文国留下来的官员说道:“本官名叫:马家明,乃是都司衙门里面的佥事官,负责本次的交接工作,这几位是分属各个仓库的大仓使!”

“知县大人好!”几位大仓使上前行礼道。

“大人!这是本县的黄册,这是本县的土地田陌情况的鱼鳞册,这几本是各个仓库的支出账目,这本是田州民生的财政赋税,这本是本县财政度支情况...。”马家明介绍完几位官吏之后就不再言语,把后面的介绍情况交给了一个白面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一开始吴必坤还带有一些轻蔑的神色,毕竟自己是搞民生出身的官吏,对于民政自己还是十分了解的,可是在这位年轻人开口之后,他就有些后悔了,没想到田州这个地方能人辈出,随便一个年轻人都有如此才学,见他说的头头是道,不免收起了轻视之心。

“啊?”吴必坤接过黄册仔细翻开着,刚开了几页,他就发现不对之处愤怒的说道:“怎么回事?这满城的百姓居然都不在黄册之上?你们搞什么?”

只见黄册之上总共有民不到五千人,难怪这位知县大人会大发雷霆。

“知县大人!”马家明冷声说道:“怎么?这就是田州的民事,情况就是这个情况!你有何意见?”

“怎么会这样?”吴必坤平复了一下心情问道。

“咱们田州原本就只有这么多的百姓,有何不对?”马家明说道。

“那这些满城的百姓,你作何解释?”吴必坤道。

“哼!”马家明说道:“这满城的百姓当然都是军户了,大人有何不解?”

“军户?”吴必坤一听辩道:“这怎么可能?上百万人口的大城!有民籍只有不到五千??”

田州常住人口并没有这么多,但临时人口不少,多是往来的生意人,更多的则是前来打工的周边人口。

“这并不难理解!”马家明说道:“原本田州就只有这些人口,你看到的都是后来逃难过来的百姓,还有我家大人征战在外解救回来的百姓,我家大人思想开放,连带着百姓的心智也是大开,纷纷改变户籍,加入军户!”

“主动加入军户?”吴必坤大惊失色道:“难道他们都放弃了后世子孙考取功名的机会了吗?”

“考取功名?”刚才说话的年轻人说道:“考取功名这条道路,远没有投身军旅升迁的速度快,而且在大人治下,这条道路反而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比起来科举之路,从考试就要开始贿赂,最后即便考中,还是要贿赂,不然就只能返回家乡当个教谕,只有贿赂一途,才能获得一个外放为官的名额,可眼下到处都是战乱,暴动,上不能直达天庭,下不能安稳民生,这样的为官环境,我等还不如投身军户,你看张大人从一个小小的户科主事,做到了田州都司同知,才用了多久的时间?我等今后的机会大把!”

“就是!先不说考取功名是否成功,即便成功那每月的微薄收入,恐怕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如何可以养家糊口?若是不想饿死,就只有索贿一途,我等不愿如此!”另外一个吏员说道。

“是啊!大人说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周围的几位年轻主事七嘴八舌地说道。

“呵?”吴必坤不以为意的说道:“你家大人,能比朝廷还大?说话还算数吗?”

“朝廷就是太大了!”马家明说道:“看不到我等小民,但大人看到了,你也看到了,田州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依靠大人开创,跟朝廷有什么关系?”

“你!你!放肆!”吴必坤大惊失色的说道:“你怎么敢如此诽谤朝廷?藐视朝廷?藐视天恩?”

“行了!”马家明喝道:“少在这给本官戴高帽子,我就问你,陕北赤地千里之时,朝廷在哪里?”

“百姓异子相食的时候,朝廷在哪里?”

“贼人暴动,滥杀无辜,抢我妻女的时候,朝廷又在哪里?”

“你可曾听过,国不知有民,故民不知有国?这句话?”马家明越说越愤怒。

“你!你!...。”吴必坤比问的哑口无言,一时间竟说不出半句话来。

大旱!这件事不单单只发生在陕西一省,而是全国性的普遍干旱,北方干旱,南方大涝,吴必坤身为一地县官,哪里只带着许多事情?自然被问得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