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全书

第4节:管理沿革(时间顺序)

管理沿革(时间顺序)

分析那些对管理思想做出贡献的人既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也可以按照空间顺序(如管理学者的国家所在的地域和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他们既有历史维度也有地理界线。在这两个维度内,又可以按照学科和研究对象来评价。表Ⅰ中的时间线索展示了管理思想的沿革情况。然而,很难明确地说出哪个学者在什么时间在哪个领域做出了贡献。一些重要人物的思想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影响作用,而有些人的思想可能很早就产生了影响,但是到现在他们几乎毕生都在丰富和发展他们的一套方法。因此,本书中我们大都是按照人物的出生日期将他们归类的。

相对于“后现代”这一概念而言,大部分人的贡献都是“现代的”,但是很难划一道明确的时间界限。书中,我们有意选取了一些已经成名的学者,因为他们的思想已经产生了影响。的确,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是在后来才被认可的,在当时他们的名字几乎不被学术界知晓,更别说被实业界接受。

然而,有许多人是研究“后现代”现象的,包括新技术以及全球化对就业、管理、组织、营销的影响以及其他相关的后果。从事这些领域研究的作者包括汉迪、沃马克、琼斯、麦克卢汉、摩根、大前研一、野中郁次郎、托弗勒。

学科分类

在分析管理理论时,学科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根据学科的差异对其进行归类,尽管有些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会计与金融

会计理论成型于古巴比伦时期,但是本书中所收集的最早的管理思想是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的帕西奥理的会计理论(Wyatt,1997)。20世纪需要更复杂的会计方法,如在美国和德国,会计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但与经济学相关的高等教育学科。本书收录了一些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如本森、李姆伯格、佩顿、舒马兰巴赫。此外,书中也包括了霍普伍德的行为会计理论。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与企业、市场以及产业相关的科学,但是管理经济学中,经济学家常常充当着宏观经济形势下的经济行为的预言家和表述者的角色(Kay,1997)。在这方面18世纪的亚当·斯密对我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的理论都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但他们未必都是“管理学者”。一些人的思想大大丰富了我们关于经济环境的知识,因而也被列入本书。我们不但列举了大部分对管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公司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如米尔、马歇尔、科斯、米恩斯、马尔克、沙特、西蒙),同时也包括了一些对宏观经济或者企业如何在更广泛的环境运作方面有所建树的学者(如凯恩斯、弗里德曼、加尔布雷斯、熊彼特、萨缪尔森、维布伦等)。我们特别强调了那些研究领域与新兴的公共理论、管理行为学以及组织行为学重叠的经济学家的理论。

比较管理学

本书中我们记录了几个跨文化管理理论研究学者,包括霍夫斯蒂特、卢森斯、波特、唐,他们的著作是对不同国家的体系之间的比较。显然这一部分与国际管理理论部分有所重叠。

产业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

产业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包括对“员工关系的研究和这一学科内的一些主题的研究”(Poole,1997)。多年以来,产业关系、个人行政以及后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曾一度是管理思想的重要部分。这一领域的许多研究者曾被指责具有超前管理和过度关注管理者与员工利益一致性等问题,被批判最多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泰勒、福莱特以及梅奥。1945年以后,人际关系学派的影响以及新人际关系思想家也遭到同样的批判。但是从事产业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本身就很难归为一派,因而这里我们列举了许多研究方向各异的学者,如来自大西洋一岸的帕尔曼、巴布什、邓洛普、施特劳斯、科奇安、里奇,以及来自大西洋另一岸的弗兰德斯、克莱格、福克斯。同时,书中也收录了布雷弗曼的理论,他独立于上述两派之间,主要研究的是劳动过程。此外,书中还包括了一些研究组织行为的学者,如古纳德、梅奥、马斯洛、赫兹伯格、石川馨、上野洋一、伍德沃德。

生产管理

在这一领域中,美国的泰勒、吉尔布雷斯、贝杜、福特、斯隆、沃顿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对生产管理与运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的石川馨、上野洋一、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信户茂夫以及丰田家族等对生产管理的影响遍及全世界。全面质量管理,虽然源于美国但是却通过戴明和朱兰在日本盛极一时。后来的沃马克和琼斯也分析了这一“精细”生产现象。

市场营销

尽管很久以前亚当·斯密就提及市场营销理论,但是营销成为一门科学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见Baker 和O’Brien,1997)。1776年,亚当·斯密提到:“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营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代表着“组织与顾客的分界面”(1997)。在本书中,我们也提及了其他一些学者的贡献,如拜瑞、莱维特、科特勒以及麦克卢汉。麦克卢汉深化了我们对媒体以及广告的理解。维布伦的“炫耀性消费”的概念在这一部分中也被反复提及。

运营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

运营管理把“运营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自然、人与机器的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Miser,1997),布莱克特、瑞特等人对这一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与社会科学和商业理论相比,系统研究属于现代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Checkland,1997)。“系统”从一个生物学概念被延伸到任何一个“完整的体系”(1997)。从贝塔兰菲、鲍尔丁、 维克斯、维纳到埃克福、比尔、切克兰德、福雷斯特,他们在这一领域掀起了一场著名的系统运动。人们看世界的角度从日常的方式转变到特定的模式过程。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理论的产生是个偶然,它已经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交叉科学,因而关于这一领域的成果特别多。组织行为理论的历史复杂,是从经济学、劳动关系学 、产品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衍生出来的(Warner,1996)。这里我们既包括了早期的研究者泰勒、韦伯,也包括了发展阶段的研究者福莱特和梅奥以及现代的查尔德、罕南、弗里曼、圣吉和威克。

组织行为理论内部可以分为几个学派,如官僚机构学派,代表人物有米歇尔斯、韦伯、伯恩斯、克罗泽尔、当斯、普格和阿斯顿研究组,他们强调组织结构;管理决策学派是另一分支,代表人物有马尔克、克耶尔特、林德布洛姆和西蒙等;群体行为主义者包括雅克、梅奥、勒温,他们发现了非正式组织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有知识基础学派分支,该分支以野中郁次郎和斯达巴克的贡献著称。领导理论学派是一个主流分支,在该分支做出突出贡献的包括韦伯、菲德勒、科特勒。对激励理论的论述则以马斯洛、赫茨伯格等为代表。在组织经济学领域,我们列举了鲍尔丁和威廉姆森的著作。阿基里斯、本尼斯、肖恩和圣吉是组织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权力也是一个重要概念,这方面我们介绍了克罗泽尔、普费夫、萨兰科克的理论。钱德勒是战略和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撰稿人也有很多,如泰勒、艾默里、崔斯特、汤普森和伍德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