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重生

【026 回家】

【026 回家】()

三天两夜之后,萧石屹一家出现在了阳平火车站。这时的阳平火车站离城区很远,而且很破旧。按说阳平火车站是全国一级大站,怎么着也应该修得更好些更大些,不过萧逸天知道,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新火车站要到十来年后世纪末才会在离城区较近的上西坝落成。

出了火车站,挤上唯一的一趟驰往城里的1路公共汽车,晃当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终于到了。刚一下车就看到薛慕风站在路边,原来是萧逸天的外婆知道他们今天回来,所以才让薛慕风过来接他们。

说说笑笑的回到家里,萧逸天先搂着外婆亲昵了好一阵。不光是因为一个多月没见面,还因为自己现在可以给外婆梳理经脉,回头找机会再给外公治治,这样一来,算上燕京的『奶』『奶』,三位老人就可以多活些年,说不定真能长命百岁,看到自己将来的成功呢。

当天休息了一天,然后第二天仨人各自去学校报到。萧石屹和薛慕云本以为请假这么久,上次的调令肯定是作废了,谁知道不但没作废,反而还升级了。萧石屹被调到商技校担任副校长,并且被火线入党,兼任校党委书记,同时兼任阳平县商业局党委副书记。薛慕云被调到阳平县嘉陵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兼校团委书记。

在学校混了一整天,应付完那些好奇的小屁孩儿之后,萧逸天回到家里才知道这个消息,虽然跟上一世有了不同,但他并没有什么担忧的,因为他知道父母的能力,再加上同样毕业于阳平师范的他们在教育界关系网也很广,所以担任这样的职务完全没有问题。

父母升了职,收入也相应的多了起来,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萧逸天的零用钱也从过去的每星期五『毛』钱涨到了每星期一块五。这个年代的一块五还是不小的一笔钱,买根冰棍也才三分钱,好一点的『奶』油冰棍五分。

不过萧逸天并没有把钱拿去买零食,灵魂上早已经是成年人的他对零食并不感兴趣,除了当地特产的女皇蒸凉面之外,没什么东西能吸引他。而这蒸凉面可是他上一世从小到大一直最钟情的一种食品,即使在外漂泊多年,回到家第一想吃的也是它。

说起这女皇蒸凉面还有一段典故,顾名思义,这种小吃跟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大大有些关系。

根据阳平县志记载,相传武则天小时候生活在古称利州的阳平,由于她喜欢在一家面馆吃面,面馆老板非常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但是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吃下热腾腾的面让这个小姑娘很烦恼,面馆老板想出一个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把大米碾碎成浆,然后放入蒸笼去蒸,待蒸熟之后取出放在案板上铺平,用刀切成细长条状,再在碗中放入盐,味精,酱油,醋,辣椒油等作料,与面拌在一起食用即可。

由于蒸凉面冷热均可食用,免去了夏天吃热面的苦楚,深得武则天的喜爱。正是由于该小吃与女皇武则天有关,所以它又名女皇蒸凉面。这道留传了千年的小吃至今仍为阳平人民所喜爱。更奇特得是这道小吃只能在阳平当地才做得出,在外地人们也有过尝试做这到小吃,但始终都没有成功。据说是因为阳平地区的水质碱『性』较重,恰好能使凉面蒸出来后最为筋道。由于阳平蒸凉面是用大米制成,所以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用面粉做成的凉面。

蒸凉面选用上等大米为原料。大米淘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一天,再加1/10的大米饭,然后磨成适度稀浆,放入有炒布的蒸笼蒸熟。蒸熟后倒在抹有香油或菜油的案桌上。晾冷后切成条状即成。

这种凉面耐嚼、爽口,吃法多样,最普通的吃法是:碗内放凉面,加入酱油、香醋、辣椒、辣油、香油、白糖、花椒面、蒜水(蒜泥+清水)等调料,搅拌后有酸、甜、麻、辣、香5味。蜀味十足,是非常受阳平人喜爱的食品。夏天吃细冷的,冬天吃宽热的!吃起来酸、甜、麻、辣、香兼具,开胃,爽口,味道浓久。

蒸凉面经常和凉面以及凉皮混淆,事实上它们是各不相同的美食。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到现代对于武则天出生地的争论,有很多人认为她是在西晋省文水县出生的,而阳平当地乃至西蜀省的人则坚持认为武则天是在古称利州的阳平出生长大。萧逸天对于这一争论很有些无谓,不过在查看过相关的典籍资料之后,他倒也认同‘阳平出生说’,最关键的是他还发现当代文豪、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六十年代深入阳平,详细考察了武则天的出生地,他翻阅了新旧《阳平县志》,考察了则天坝、皇泽寺,并为皇泽寺题碑,为则天殿写了对联,为广政碑补了残缺。最后得出了十分肯定的结论。

他在论证武则天的出生地时,首先引了李商隐的诗《利州江潭作》,在分析了这首诗后写道:“唐代的利州,即今四川阳平县,可见离武则天之死(公元705年)仅一百四五十年的李义山是肯定武则天出生于阳平。”“相隔仅一百四五十年,和我们距离洪秀全的年代相差不远。武则天和洪秀全都是做过皇帝的人,就跟我们知识分子大家知道洪秀全是生于广东花县的一样。唐代的知识分子,像李义山那样的人,难道还不知道武则天的出生地吗?”

郭老还驳斥了那些否认武则天出生于阳平的人。比如,当时有一位叫陈振的同志,写了一篇题为《也谈武则天的出生地和出身》的文章(《光明日报》1961年5月24日)。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武则天出生的那一年——武德七年,她的父亲武士彠应在工部尚书判六尚书事,也就是说这时是在京城长安,因此,武则天的出生地,最大可能应是在当时的国都长安,,而不大可能在西蜀的阳平或其它什么地方。”郭老驳斥这篇文章写道:“这是完全从假设出发的(请注意文中的两个“应”字),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模棱两可了。所谓‘最大可能’或‘不大可能”实际上是说,都有可能,都有不可能。像这样的结论,我看就根本没有把李义山的说法驳倒。因此,在武则天生于阳平这个问题上,我还是相信距武则天之死仅一百多年的李义山,而不敢轻易相信距武则天之死已有一千多年的同志们。请原谅我的顽固吧。”

郭沫若乃一代文豪,现代著名历史学家,他学识渊博,精通历史,所以萧逸天更相信他“武则天出生在阳平”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