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重生

【016 回忆】

【016 回忆】()

时间一晃一个多月就过去了,萧逸天结束了他的小学一年级生活,在期末考试轻松拿到双百的成绩之后,顺利的升上了二年级……

学校的事情不值一提,他在贺子敬处的学习倒是有了不少改变。先是贺子敬见他扎马步的基础已经打牢,便转而开始让他学习吐纳,练习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而后又给他规定了每天必须完成的长跑任务,如果说之前让他扎马步是锻炼他的静态耐力,那么长跑就是锻炼他的动态耐力了。

萧逸天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难的。吐纳之术他有九天玄诀在那里打底呢,世上还有什么功法能强过它去?所以他轻而易举的就找到了气感,并迅速‘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内家真气——实际上这只是他原本就有的先天真气,经过吐纳之术的改造,拟态成为后天真气罢了。至于说长跑,在遇上贺子敬之前萧逸天就每天坚持长跑,风雨无阻,只不过那个时候因为是在江滩锻炼,没法测距离罢了,现在换成在体校跑,一天一万米的任务显得很清松。倒是他天天跑一万米的事让那些平均大他十岁左右的体校学生为之侧目,跑一万米他们也行,但在五岁多就天天跑一万米还不大喘气的,萧逸天是独一个儿。

经过一个暑假的锻炼,贺子敬认为自己这个关门小徒弟已经完全具备了列入门墙的资格,因此在萧逸天开学前一周的时候,专门将他一家子请到体校,在几位武林同道的见证下正式行了拜师大礼。从这一天起,萧逸天就真正成为太玄门第若干代弟子了,得赐名字‘萧宝天’——当然,这个新名字打死他都不会随便用的,实在是太土太宝气了。

这天下午,刚从体校滚回家的萧逸天很意外的发现父母都没有回来,只有外婆一个人在家,一直到晚上八点多才见他们神秘兮兮的从外回来,虽然有些奇怪,但他并没有多问什么。

晚上睡觉的时候,隐约间听到父母在说什么教育、改革、副校长、教导主任之类的字眼儿,萧逸天的心头猛的闪过一道灵光,睡意顿时远去。

他清楚的记起了在上一世中,似乎也就是在这一年,老爸跟老妈的工作发生了一些变动。

先是萧石屹被调到县商业局下属的商业技工学校担任副校长一职,而后薛慕云被调到东风北路小学担任教导主任一职。说起来俩人都算升了职,但实际上萧石屹由于某些原因,在被调入商技校之外主动辞去了副校长一职,只担任了普通教师的职务。

就是在这一年的五月十五号到二十号,**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主要研究和部署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具体讨论**中央提交会议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五月二十七号,**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分为五个部分:一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二是要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三是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四是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五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根据《决定》的精神,**中央和国务院开始着重抓教育体制的改革。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形势的发展改革教育管理体制。

六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地方省、市、区教育厅(局)也相应改为教育委员会。在学校内部,逐步推行校长负责制,在教师专业职务聘任上也实行了相应的改革。二是把教育发展纳入法制的轨道。

到一九八六年四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重要法律。三是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和中等教育的结构。四是由教育主体包办向以『政府』投资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方向转变。五是制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萧石屹没有担任副校长之职的原因,萧逸天是非常清楚的。这一点就要从萧石屹的家庭说起。

出生于西晋省省城原州市的萧石屹,随父母进了首都燕京定居,十六岁那年赶上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萧石屹被分到了北蒙省哲里木盟科佑中旗『插』队。年轻时代的萧石屹其实是个敢想敢干的人,他的梦想是从政,在国家这个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一身本领。

在cha队的时候,一些京、津、沪过来的知青觉得自己受了当地人的气,便打算联合起来搞个知青联盟以增强自己的话语权。要建立联盟就要找一个有魄力的领导人,而当时燕京过去的知青都只听萧石屹的,津、沪两地的知青却推举不出一个强势的头领,所以便打算让萧石屹牵头来搞这个联盟。

这事儿听上去是好事,但实际上却是件蠢到不能再蠢的傻事。如果真的建立了这样一个联盟,在当时来说那可就是跟『政府』作对了,你想那还能有个好?颇有政治能力的萧石屹自然是看穿了这一点,并未同意,三番五次之后,便被一些热衷于此的人怀恨在心。

这些人里有几个是萧石屹家的邻居,借着回京病休的机会,在萧石屹的母亲面前散布谣言,说是萧石屹在北蒙省狂得不得了,想抓谁就抓谁,想斗谁就斗谁。这话听在他的老母亲耳中,那可是非常严重的。虽然无从辨别真假,但有道是三人成虎,又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萧石屹的母亲抱着宁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暗自做了决定。在与自己的哥哥联系上之后,便找人给萧石屹带话说自己得了重病,让他回京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