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

第三百零一章 一念而兴(上)

“三爷!”

“来了,最近医学馆那边怎么样?”

瞧刘一贴的表情,杨猛就知道他那边不错,只是上次那两颗药丸的事情,他还是要问一问的。

“大兴之状,能治的病越来越多,因病而死的人越来越少,只是这医学馆的大任,刘一贴担着有些勉强!”

跟了杨三爷算是件幸事,但随着各地的名医越来越多,刘一贴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了,自己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县城的名医,与那些名震一省或名震大清的医者相比,做医学馆的馆主,他就有些不够格了。

“勉强?怎么个勉强法?”

医学馆是大事儿,一听这个,杨猛的眉头也就皱了起来。

“西医和成药,虽说效用不错,但也伤人,动辄开刀损伤人体,许多名医都在抱怨。”

压力,与那些个年迈的名医站在一起,他刘一贴就是个晚辈,西医与中医,甚至是与儒教都有冲突,中西结合之路难走!

“那就用疗效说话,别人质疑你,你也要质疑别人,能救死扶伤就是好法子,至于别人说什么,你管他们去死?

云南老子说了算!他们能拿出好法子,就听他们的,拿不出来,就憋着!闹得过分了,老子给你撑腰!谁敢拿着规矩说事儿,阻碍医学馆的发展,就拿他试药!

你那边现在出的药物不少吧?疗效如何?”

规矩在云南不好使,中医、西医各有独到之处,互相贬低不是做事的法子。有些时候。就得蛮横一些。

“药是出了不少。只是有些药的药效,还没有试验过,但依着药理还是不错的。”

拿人试药,西洋的一些医生,不是没提过,但医者仁心,刘一贴还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

“不要看药理,要看药效。西医的人.体.试.验,你听说过没有?”

四省抵定,杀人就不是很好的法子了,云贵川藏这四省,多是山高路险,杨猛也有心把那些犯了死罪的,用在别的地方,全杀了,也是个浪费。

“太不仁义,这个法子。我没敢试!”

“那就试一试!现在云贵川藏四省,都是咱们的地盘。许多犯了死罪的,直接剁了也是可惜,就拿他们试药!”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这些人既然要死,砍了也是死,用来试药,即使死了,也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杀戮救赎,有时候只在一念之间。

即使你不试药,这些人三爷也会杀,罪孽是三爷的,功德是医学馆的,你尽管放手去做,三爷替你背着这个污名。

这段时间,三爷就要开战了,治疗刀伤、枪伤的药物,要摆在第一位。红肿、发炎、溃烂,就是你的敌人,三爷在前面刀光剑影,你的医学馆,也要在后面做阎王敌!”

用人试药,说起来有些残忍,但这不失是个好办法,四省之地,该死的人不少,与其杀了种树,不如试完药之后再杀。

这些该死的死了,以后有些不该死的人,就会活下来,试药只是其一,接下来杨猛还要用这些该死的,来开山修路,死敌人总比死自己治下的百姓要好的多。

“三爷说的是!我照办就是了!”

这是个歪理,但刘一贴也觉得不错,与其一刀砍了,倒不如用来试药。

“心里有负担是不是?那你说说,最近都弄出了什么好药?”

“金鸡纳霜,是治疗寒热大症的良药,只要服了,七八成的人都能活下来,单此一药,就救了数千人的性命。

依着金鸡纳霜制药的法子,医学馆把咱们治虐的方子青蒿弄了一下,发现这种药不仅对寒热大症有效,还能适当的遏制一下痒子症和其他瘟疫。

其他的成药,药效也强于汤药,虽说成药有些伤人,但对急症,却是个极好的法子。”

刘一贴这么一说,杨猛也对医学馆的事情,有些上心了,他也知道一些简单的医学知识,只是之前不敢说而已,有了试药的,这个法子也可以用一用了。

“这不就结了,试药才死几个人?你看看这些药物救了多少人?为了救人,你也得扛起这个担子来!

输血、输液,也是治病的法子,但人的血分了好几种,不能区分血液的种类,也是个要命的玩意儿,这事儿,你和西医说一说,试一下吧!具体成不成,我也不知道。

输液,就是往血管里打盐水,多少浓度我忘了,还有碘酒、红药水之类的……”

杨猛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倒给了刘一贴,这些东西,做不得准,只能让刘一贴回去慢慢的摸索了。

刘一贴也弄了纸笔,一样样的记录之后,又重复了一遍,这才将十几页纸,珍而重之的揣到了怀里。

“三爷大爱!”

“甭拍马屁,做好了分内的事情就是你对三爷最大的帮助。

我说,你给我的那药,怎么那么厉害,没毒吧?”

说完了正事儿,杨猛也就把话头调了一下。

“用的都是极品好药,一次一颗绝无问题,那是秘传的验方。”

“操!一次一颗啊!我他妈吃了俩!”

“呃……三爷,那

据说给请网打满分的还有意外惊喜!

那种药终不是正途,慎用!还是用医学馆开的那些补精益气的方子和药膳吧!这样才更长久!”

一听杨三爷用了那药,刘一贴也有些头上冒汗,那东西虽说无毒,可药效比什么毒都厉害,不知不觉之间就会被掏空了身子骨。

“知道了,听说莲儿那边诊脉的效果不错,是真的吗?”

“嗯!三夫人这两年,勤练内家拳。身子骨已经成了。可以受孕。好好调养当无问题。”

“嗯!这就好,给我也诊诊脉吧!”

既然莲儿成了,那就开工,省的老爷子那边老是催促。

“三爷的脉象蓬勃有力,面目之间气血旺盛,不该服食那样的药剂啊!”

“一夜四个,你试试?”

“呃……三爷的身子骨还在勃发之时,一夜一**阳调和。加上药食对身体大有裨益,多了就要伤及元气了。”

这些话,刘一贴听听就忘,但也没忘了提醒杨猛。

“嗯!知道了,这次找你来,主要是为了养颜的方子,你那边可有?”

“有!这次过来,我带了几十种配好的养颜方子,都是验方,绝对无毒无害!”

这刘一贴倒是与自己想到一块了。可医学馆建了,主要是为了行医治病的。可不是为了溜沟子的,这事儿可不能提倡。

“溜须拍马可不是医学馆该干的事情,对治病没用的事情,即使要做也要提前报上来!”

“三爷,您开了医学馆,这是大功德,咱们医学馆内部虽说有些纠葛,但医学馆上下,对三爷还是敬重的。

您四处奔波难免忽视了一些东西,这两年医学馆请来了不少离职的御医,专门给杨家开了一个专门的药局,算是咱们这些医者对三爷的回报。

自从上次您让我调了那些秘药,这些东西就在筹划之中了,只是没机会见三爷,这些东西咱们也不敢擅自送来,这次有了机会,我才送来了。”

公道自在人心,有些时候,不看你说了什么,也不看你做了什么,而是看你做成了什么!

明湖医学馆,算是云南唯一一个开放的所在,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当然这种开放也是有限度的,一些掌握了机密的人还是不能离开医学馆的,比如说刘一贴这样的。

交流,不仅让云南的医学馆,有足够的医界威望,能够成功请到各地的名医和离职的御医,一些针对老百姓的廉价药方,还有西洋的一些特效药和卫生习惯,也被这些医者带到大清的许多地方。

中西结合,听着是个大课题,但在一些具体的药剂方面,这中西结合也是有奇效的,只一个廉价的金鸡纳霜,就为明湖医学馆在业界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廉价,这是对大清百姓来说的,刘一贴自然知道这东西的金贵,杨家是在里面贴了大笔钱财的。

大开医学馆,也是医界的一桩盛事,虽说敝帚自珍是各行各业的大毛病,但明湖医学馆教授的东西,折服了许多客居云南的名医。

名医虽说只是客居云南,过不多长时间就会离开,但大量的验方,被留了下来,验方绝对是医者手里吃饭的家伙事,这些东西也为中西结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杨猛虽说不怎么关注医学馆,但在银钱方面却从不限制,再加上刘一贴本就不是什么名医,在接受一些新鲜的事务上,没有什么心防,医学馆就这么在放任的状态下,一步一个台阶,慢慢的攀上了大清医学界的高层。

如今的医学馆,早就不是开始时的样子了,大几千人弟子,各地名医数百,离职御医十好几个,就是比之紫禁城,刚刚起步的医学馆也是不差分毫的。

云南虽说地处西南,但明湖医学馆,绝对是南方医界,执牛耳者,之前刘一贴请辞,多半也是因为自己的资历。

医者,虽然不能说全都是好人,但比起一般的平民百姓,有名望的中医,七八成还是还是有良心的。杨家救苦救难,不惜银钱支撑医学馆的发展,也博得了多数医者的好感。

有些东西,并不用杨猛刻意的要求,一个投桃报李,就能够解释这些东西。

刘一贴本就是杨猛一手扶起来的,有些东西,也是他在暗地里推动的,所以也就有了几十种成品的养颜方子。

这些东西,对一些名医、御医来说,本就是小菜一碟,除了药材是个问题之外,这些方子,在医者看来,也是最不值钱的方子,相比于杨家做的事情,献出这些方子,对各地的名医和离职的御医来说,根本就没什么负担。

“哦……这样也不成,没有你暗中推动,哪有这些东西?

医学馆,就应该做医学馆该做的事情,救死扶伤,才是你刘一贴的本分。

不过嘛!我这里有个好主意,不知你想不想听一听?”

医学馆心向杨家,自然是好事儿,但杨猛对于医学馆,却有自己的要求,这么一个时代,医学极度落后,一场小病,都有可能要命,弄好了医学馆,有些病才能够医治,万一自己或是家人得了病,到时候,就要看医学馆的功夫了。

说到这里,杨猛也就有了拆分一下医学馆的念头,中西结合是个路子,但传统的中医博大精深,不是一个医学馆,能够弄透彻的,中西结合是一条道路,但不能因此废掉了中医。

而自己要弄得化妆品,照着保健的路子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单独劈出来,对医学馆也有好处。(

据说给请网打满分的还有意外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