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无敌熊孩子

第177章 改变科举

第177章改变科举

“为了这件事争吵?”李辰一愣,随即脸色一黑,“恐怕又有崔家的不少帮凶,在借机生事吧?”

长孙皇后笑笑,没有说话。这种事情,再心知肚明不过了。

“母后,送给你个小礼物!”

李辰说着,从系统商城里拿出那只巴掌大小的镜子,递给长孙皇后。

“这是什么?”长孙皇后微微一惊讶,“镜子?母后有的!”

她虽然如此说,但仍然伸手接过。

她拿在手里,随意一照,顿时激动不已。只见镜子里自己容颜,瞧得清清楚楚,仿佛有另外一个人站在自己对面一样,完全不是那些铜镜能比的。

“辰儿,这……”

“阿娘,窝看看!窝看看!”这时小兕子一把抢过去,照着自己。瞧着镜子里的自己,开心的“喔、喔”直叫。

长孙皇后欣喜万分,细细端详着镜子,好像是玻璃做的。

李辰笑道:“母后,是玻璃做的!儿臣刚刚做出来!”

长孙皇后看着小兕子手中的镜子,喜悦无限,见小兕子爱不释手的把玩着,她生怕小兕子一不小心打碎了,又不好硬抢下来。

“辰儿,这镜子能够大量生产吗?这可比那些铜镜……”

李辰淡淡的道:“当然可以!只要原材料充足,要多少,有多少!”

长孙皇后满脸喜色,她知道这种玻璃镜子一旦售卖出去,绝对会把那些铜镜都淘汰了。毕竟,铜镜太过模糊了,而这种小玻璃镜子,可以随身携带,是多少贵妇人、千金小姐梦寐以求之物?

“那可太好了!”

“母后,这个镜子就给小兕子玩耍吧!儿臣能马上给母后再做出来!”

“好的!”

李辰向神龙殿走去。他刚走进殿内,只见群臣原本正在激烈交锋,顿时闭了口。李辰扫了一眼,场中情势看得一清二楚。

房玄龄、魏征、程咬金等人,正和一些朝臣对峙,双方都面红耳赤。

御史中丞刘洎、礼部尚书崔敦礼、礼部侍郎、吏部侍郎、户部侍中等人瞧着李辰,都是两眼冒火。

吏部侍郎崔久平道:“陛下,秦王殿下来得正好,此事与殿下当面对质,最是妥当不过!殿下,敢问方才,在酒楼内羞辱崔家少爷,这恐怕引起世人对皇家警惕,天下众人为了大唐江山,都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殿下却以折辱功臣之子为乐……”

李世民刚才听到李辰在外面迫使博陵崔氏的一个少爷几次三番的下跪,龙颜大悦。

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千方百计的打压各大世家,可是他一直苦无机会。李辰这种小打小闹,虽然不能让崔氏伤筋动骨,但怎么也是让崔家颜面尽失,此事早已传遍整个京城,崔家成为了一个笑柄,李世民重重的出了一口气。

可是他还没高兴多久,这些朝臣就跑过来,要弹劾李辰。

李辰心中清楚,房玄龄等人都托他建楼房,自然和他站在一起,而以吏部侍郎崔久平为首的崔氏家族子弟,借机向李辰发难。

现在朝中,五姓七望世家之臣,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而除了朝堂,土地、盐铁、大唐学子,也几乎被世家垄断。

“崔久平,你是清河崔家嫡系?”

崔久平义正言辞的道:“殿下此言差矣!何故论下官出身?臣虽然是出自崔氏嫡系,但就事论事,没有任何偏袒!”

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源于一家。虽然平时各有争斗,但却一致对外。

李辰冷冷的道:“既然你知道我们比试较量的所有过程,那就明白,如果本王输了,也要履行诺言!”

“只是不巧,你们崔氏子弟不争气,本王略胜一筹!”

“按照你们那个崔家少爷所说,是不是可以随意反悔?即使本王输了,也不会交出香水、香皂一半的利润?”

“当初,你们崔氏兄妹,可是想要本王水泥、玻璃四种商品的独家配方,你们崔家想一举吞掉本王所有的产业!你们是不是也太贪婪了?”

李世民、房玄龄等人虽然刚才已经知道了缘由,但此时再听李辰提及此事,仍然气愤不已。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是朝中新贵,他们因为从龙之功,才位居人臣,自然要打压那些底蕴深厚的世家。

“还是说,你们崔氏说话如同放皮,都不当回事!出尔反尔?本王不信,一旦本王输了,崔广陵不会抢夺本王的产业?”

崔久平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但却无法反驳。

李世民狠狠瞪视崔久平一眼,心中得意,他故意咳嗽一声,道:“辰儿虽小,但毕竟是代表皇室,即使他输了,也必须遵守诺言!才能让世人信服!”

“小孩子的打闹,不必拿到朝堂上争论!有多少军机大事都处理不尽,岂能让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耽误时间?”

他虽然说得客气,但言下之意很明显。你们崔氏输了,只能自认倒霉。

众人都明白他的用意,房玄龄接口道:“陛下此言极对!以后这种事,就不要再拿到朝堂上来了!”

魏征道:“陛下,如今,科举春试马上要开始,不知此次,命何人主持监考?出些什么考题,吾等是否也要商议一下?”

众人议论纷纷,都在商议,具体出什么题目好。

李世民低头沉吟着,他也一直琢磨这事,不知该派何人负责。

杜如晦又道:“陛下,不知今年需要录取多少人?现在一些豪绅官宦等举荐的学子,也已经有了五百多人。”

李世民一听,顿时脸色一黑。

李辰略一思索,立即明白了,现在科举,还没有完全以考试成绩取人。一些世家大族仍然有举荐录用的资格。

而一旦那些人录用,他们自然维护举荐他们的家族。

这样,朝廷培养的人,却为世家谋取利益。

现在是李世民登基第二年,又到了每年一次科举的时候。唐初时,科举是每年举行一次,去年贞观初年的科举,所取的学子,几乎都是世家举荐的,寒门学子寥寥无几,而且也都是一些七品、六品的小官。

去年李世民就异常恼火,他一直想彻底改变科举弊端,可是始终没有破局之法。

“父皇,儿臣有一建议,不知能不能采用?”

李世民饶有兴致的道:“什么建议?”

“科举考试里,增加工匠发明、创造之术!要让每个学子知道学以致用,每一个发明创造,都可以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