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根据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重要精神组织修订)

第十二章 党支部书记的能力提升_本章导读

第十二章

党支部书记的能力提升

本章导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提出“定期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提高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能力,服务群众、凝聚人心能力,协调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能力”。

党支部书记是党在基层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其能力强弱直接关系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关系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所以,对于新形势下我党的奋斗目标而言,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能力提升,尤其至关重要。

一、要着力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密切联系群众的行动指向,充分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政治自觉;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在基层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根本转变;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强服务,在提升服务水平中增强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党始终以巩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来实现长期执政、永续执政的根本要求和政治智慧。

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把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列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的重点工作之一,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书记作用、能力的高度重视。党支部书记必须紧紧围绕新定位新要求,积极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本领。

(1)着力提高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顺应人民群众求发展、盼富裕、奔小康的迫切愿望,紧紧扭住第一要务,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把各项富民惠民便民政策落到实处,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2)着力提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拓展服务群众工作平台,深化结对帮扶等活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3)着力提高协调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些地方在城市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乡村推行“文建明工作法”、“农事村办”,这些来自实践、务实管用、深受群众欢迎的做法,党支部书记一定要认真总结推广,努力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二、要着力提高自身修养的能力

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有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领导班子的“班长”、“带头人”,他们虽然是“一票的权力”,但政治上起着把关导向的作用,在处理错综复杂的矛盾中起着协调平衡的作用。正因此,决定了支部书记要具备更高的素质,才能胜任工作。

1.思想政治素质

(1)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立场,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始终不渝地为共产主义奋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能历经风雨沧桑,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矢志不移,就是因为有了共产主义信仰这一“灵魂”。一名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主心骨”,是周围群众的“领头雁”,只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才能无愧为党支部书记的光荣称号。在具体工作中要自觉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随着新的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带来了种种新的利益磨擦。在这种情况下,党支部书记不但要自己带头正确理解、模范执行党的政策,而且要善于从党的根本要求出发,去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基层。

(2)要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怕吃亏,有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因此,支部书记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和献身精神,克服患得患失的思想,对工作尽职尽责。新时期党支部书记应当具备三种境界:一是立党为公的境界。甘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处处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二是执政为国的境界。自觉地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带领群众不断开创本单位工作的新局面。三是做官为民的境界。正确地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正做到用权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带头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率先垂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提高自身抵御腐蚀的能力。

“公仆”概念的起源

胡锦涛强调,党员干部要“增强公仆意识”“当好人民公仆”,习近平强调“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

那么,“公仆”概念起源于何时,它的本意是什么?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公仆”这个概念是马克思在1871年提出来的。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并取得了胜利,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及时总结了巴黎公社起义的经验,写下了不朽的名著——《法兰西内战》,“公仆”这个概念就是出自这本书中,在该书正文第三章中,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指出:“旧政府权力的纯粹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旧政府权力的合理职能应该从妄图驾驭社会之上的权力那里夺取过来,交给社会的负责公仆”,“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

(3)要有扎实的民主作风。党支部书记一方面要善于当好“班长”,带好班子,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在整个工作中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既能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又能善于集中,敢于拍板,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工作。认真开好党的民主生活会,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支部书记要带头严于解剖自己,为党员和群众做出表率。只有坚持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才能使党内生活走上健康轨道,才能使干部和党员群众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4)有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支部书记还应具有敢于开拓、锐意进取的精神。能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共同致富,有干劲和真本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要符合科学发展精神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自觉地站在改革潮流的前头,带领群众在改革潮流中除旧布新,开拓前进。增强创新意识,还在于努力探索党支部工作服务于党的任务的途径,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把支部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把改革和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5)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由于领导者的品德、情感等因素构成的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榜样的力量,才能够使被领导者产生敬佩和信任感。德比人高,行比人高,言为人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古人留下的警世名言。因此,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好的榜样。支部书记应做到,为人正派、宽厚、实在,心胸开阔,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对各种**有较强的自制力,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不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庸俗的行为;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去教育和影响下属;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党支部书记应是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模范。

2.知识素质

党支部书记除了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外,要做好工作,还应具有较丰富的知识,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较多的经验积累。其中知识占有较大的比重,而能力和经验在较大程度上又受知识所制约。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要求党的基层书记必须下苦功夫学习新知识,在向“纵深”的方向发展的同时,还应向“广博”的方向进军。高尔基曾说过,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

(1)要有较全面的社会科学知识。其中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领导学、决策学、思维科学等等。新时期干部无论分管什么工作,都离不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作为支部书记,特别是需要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基本知识,现代科技和法律知识。有了这些知识才谈得上了解市场经济规律,进而增强适应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才能打开工作的局面。

(2)要有熟练的党务和政治工作的专业知识。其中包括党的基本知识、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革命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党的统一战线、工会工作与青年工作等等。

(3)要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要处理各种问题,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熟悉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及不同层次、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别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心理特点和生活特点等。这就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能切实掌握自己面临的环境,考虑群众的思想状况、人际关系及其历史沿革,以便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4)要精通和熟悉业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应表现为懂经济、会管理,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新本领。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成为内行,要有具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胜任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领导才干,才能够把单位的经济搞上去。

3.能力素质

工作能力是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决定因素。因此,支部书记应重视自己的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1)创新能力。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是指独立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做出新贡献的能力。有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干部优秀、平庸的重要标志之一。党支部书记应当善于根据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单位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注意在结合点上动脑筋,反对思想僵化和安于现状,要主动进行探索,积极寻求新突破。

(2)决策能力。支部书记应具有对复杂事物和各种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判断是非、权衡利弊、及时决策的能力。这就要求支部书记,看问题想问题时,能够透过事物的外表,抓住本质,善于从不同意见中归纳整理,形成最佳意见,做出决断;要有较强的自信心,遇事有主见,特别是在形成决策时,要果断、要敢于下决心。有主见不同于刚愎自用,敢决策也不同于不讲后果的鲁莽武断,它是建立在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情况越来越复杂的今天,还必须懂得和善于运用各种科学决策的手段。

(3)组织协调能力。主要指党支部书记善于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党支部的各项决策落实到基层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善于团结协调。讲团结,在班子内部,书记要有民主作风,有宽广的胸怀,听得进各种不同意见的批评,相互帮助、相互谅解,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小环境。讲协调就是要善于化解各种矛盾,促进班子和党政工团合作共事。有问题摆在桌面上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误解,分清是非,搞好团结,形成战斗集体。第二,善于形成骨干。任何高明的主意,周全的设想,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性,只靠书记一人或“一班人”是难以落实的。因此党支部书记应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在党支部周围凝聚起一支有德、有才,推得动、叫得应、打得响的骨干队伍。

(4)用人能力。党支部书记要有慧眼识人、善于用人的能力。支部书记要比班子中其他成员更能够知人善任,更善于选贤任能。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明智,容才的雅量,用才的魄力。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不搞小圈子,善于知人善任,用当其才,特别是心怀至公,敢于使用持不同意见、甚至反对过自己的干部,从而能够吸引和聚集一批各方面的优秀人才。

三、要着力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实践证明,党的事业的发展,党的建设的进步,党的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都同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密不可分。从党的建设高度看,学习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从我们自身来说,学习更是立身之本、兴业之基,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

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能力的强弱,业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才是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只有充分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在思想上形成学习的常态。

1.增强对自我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加强自我学习是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党的基层干部受灌输式培训的影响,习惯于被动学习,被动接收,对学习没有主动性,也没有积极性。自我学习,有利于唤醒每个基层干部沉睡的学习意识,引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加强自我学习是提高工作能力的重大举措。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时代,是智慧勃发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一日千里,每一个党的基层干部都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都要树立与时俱进、谦虚谨慎、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精神,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就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开阔眼界。加强自我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增强适应形势、服务百姓的能力。同时,通过自我学习,才能保持党员队伍自身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刘少奇的学习美谈

刘少奇从小就特别喜爱读书,9岁到10岁两年间在罗家塘和月塘念私塾,都是读四书、五经。上课时老先生念经似的诵读和使人听不明白的讲述,使一些学生觉得乏味,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把学习看成一件苦差事。但是,刘少奇却是忘情地聆听老师的讲述,他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吸进头脑里。他不仅努力读课堂上的书,课余时间还自己去找书读,进而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刘少奇有位同学叫周祖三,他的父亲周瑞山,曾留学日本,还是同盟会会员,喜欢购买新书刊,家中藏书不少。刘少奇便常到周祖三家借阅书籍,并且边读边摘记。周家人见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便很乐意接待他在家里与周祖三一块儿看书学习。有一天天很冷,看书入迷的刘少奇在炉子边被炭火烤着了棉鞋,发出了烤焦的气味,他却毫无知觉,直到别人提醒,才将棉鞋上的火星打灭。

读书使刘少奇学到了很多知识。人们渐渐地发现,这个伢子在和小伙伴们争论问题,或是在同大人交谈时,言语之间常常引经据典,并能讲出一番道理来,这一点竟使他在家乡小有名气。因刘少奇排行第九,又常常到处找书借书,手不释卷,于是大家送了他一个外号:“刘九书柜”。

2.善于学习

善于学习,就是要在把握实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基层党支部书记,身处第一线,作为抓政治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学好理论知识尤为重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长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理论的着力点。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要善于消化吸收,只有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运用自如。要善于融会贯通,不能孤立地学习理论,要把所获取的各种知识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要真正掌握本质的东西,抓住精神实质。

善于学习,就是要在求真务实、善于应用上下功夫。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是学习的关键所在。学懂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是用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曾经指出:“学习不是容易的事情,使用更加不容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与应用上也是如此。运用理论不是用理论去硬套实际,不是用理论去剪裁生活,而是以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为指导,解释、分析实际问题,探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学习要与创新联系起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学习不只是适应性学习,而且要创造性地学习。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习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创新意味着知识的应用并做出成果。世界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党自身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变化的环境要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应转变为创新性。社会主义新的实践要求我们党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不断学习中求进步,在不断创新中求发展。

4.学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对于学习来说就是指单纯地学理论不如传授学习方法。学习最主要的就是学学习方法,所以不管是学理论、学业务、学管理还是学习别的什么知识,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促进和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则只会滞碍人的智力发挥、事倍功半,甚至如坠烟海、不得要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多、更快、更灵活地掌握知识,而且能使知识广泛地得到迁移。陶铸同志说过:“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惜时,贵在想办法挤时间去学。要发扬善于“挤”和“钻”的“钉子”精神,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基层党支部书记都很繁忙,在挤时间学习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学习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倡导的“三上”精神,即把“马上、枕上、厕上”的点滴时间用于学习和思考。专心,就是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即做到古人所说的“心到”,养成“人一进书本,一切抛脑后”的良好习惯。苦读,就是要不怕吃苦,刻苦学习。学习是一项辛苦的劳动,古有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等苦学的故事,今天我们的学习环境不知要优于古代多少倍,缺乏的只是吃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我们要脑手并用,勤于动笔,要边学习,边思考,边动笔。要求我们要制订计划,循序渐进,不要贪多嚼不烂,急于一口吃个胖子,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学会学习,要注意两个不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理论知识,要深钻细研,活学活用,切忌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5.以个人的学习带动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

党支部书记只有搞好自身的学习提高,进入角色,才能组织好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学习,才能带领好其所在部门的学习。努力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创建学习型支部的过程中,党支部书记要在本支部(本部门)营造一个共同愿景下的良好环境氛围。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共同愿景的建立是构筑、营造学习型组织的一个保证。在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进程中,党支部书记要带领广大普通党员培养共同观念,充分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规范作用,从而使党员在对共同观念的自觉认识中充分激发自身潜能并调动其主动性,由“要我学”的被动性转变为“我要学”的自觉性。党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经验、相互沟通学习信息,从而最终实现党组织力量在学习上的最大化。

四、要着力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领导工作离不开语言。“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说的都是语言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中的功用,而讲究技巧的语言更是领导者实施领导的有效工具。一般说来,恰当得体的语言表达必须做到“四个切合”:

(1)切合身份。身份,是指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一个人的辈分。切合身份,就是说话时,要适合自己的社会地位或辈分。是什么身份说什么话。要知道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身份来说话,就有失恰当得体。

(2)切合对象。要使语言表达恰当得体,不仅要从自身的角色地位出发,还要考虑到听话对象。要根据不同的听话对象,构建不同的话语。也就是说,要用听话对象认为最好的方式来说话,而不是用说话者自己中意的方式来表达。只有这样,听话对象才能顺畅地接受话语,沟通的目的也才能顺利地实现。

(3)切合时机。说话,除了要切合身份、切合对象外,还要善于选择恰当的时机。俗话说“:言贵精当,更贵适时。”该说的时候没说,是坐失良机;不该说的时候说了,是操之过急。时机把握不好,即使你说得再精彩,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4)切合场合。说话总是在一定的场合下进行的。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下说出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党支部书记在说话时,应该注意与当时特定的场合相协调、相切合。

说错话的代价

《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刘备为报二位义弟被杀之仇,不顾丞相诸葛亮的反对,愤而伐吴。一次关兴、张苞立了大功,刘备便叹曰:“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复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结果让老将黄忠听到,心生不快。虽然刘备只是想褒奖关兴、张苞,并无贬损老将之意,但听者有意;这些话刺痛了黄忠的心。结果,次日为求全胜,黄忠孤军深入,不幸中箭,最终战死沙场,致使蜀国痛失一员英勇无比的宿将,也让刘备后悔不已。

党支部书记要提高驾驭语言表达的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自己:

(1)强化理论素养。强化理论素养,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强化理论素养,解决的是“说什么”的问题。领导者讲话,是否“言之有物”,是否“言之有理”,跟他的思想理论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领导者,才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强化理论素养,需要培养理论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训练思维能力。语言艺术与思维能力的关系非常密切。口才好的人,其才能不仅表现在“口”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脑”上。事实上,人们交流的内容,就是思维的内容。

(3)注意知识积累。领导者要想说话内容丰富充实,观点新颖独到,语言精美有趣,就要下功夫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加强文化知识修养。加强文化知识修养,主要有两种途径:首先,是读书学习。读书学习是领导者加强文化知识修养的重要途径。领导者应该培养一种主动求知的读书学习习惯。其次,是深入实践。实践是积累丰厚文化知识素养的必要渠道。

(4)掌握表达技巧。有表达技巧的人,成功是必然的。尽管领导者不是先学会了语言表达技巧再说话,但要想把话说得好,则必须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5)加强实践锻炼。语言表达是一种能力。能力不能传授,能传授的是有关方面的知识,但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怎样转化?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领导者在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技巧等修养后,还要注意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说,要多说多练。实际上,任何成功的语言表达大师都不是天生的,他们都是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

五、要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党支部书记要在查找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切忌在空洞的说教和泛化的理论上兜圈子、花精力;其次,是要有党员干部的襟怀和气量,增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解决问题的信心,对一些实际问题要深入分析、公开讨论,旗帜鲜明地引导群众去认识和解决,只要是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去解决问题的,我们的行为就必将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1.解决实际问题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

(1)坚持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都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切不可一推了之。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防止无原则、不切合实际、不讲条件的过激做法。对那些确实属于合理要求又有条件解决的实际问题,一定要想尽办法抓紧解决,把好事办好;对那些确实属于正当要求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则要向群众说明情况,明确解决问题的时间,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体谅;对那些完全属于个人思想认识问题,不属于正当要求的,则要借助思想教育把问题说清,把道理讲透,帮助职工提高认识并转化为一种觉悟。

(2)真心实意关心群众,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合理需要。思想工作的生命力就在于贴近生活、针对性强。做思想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要善于搞调查研究,与群众交朋友,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思、所急、所虑,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工作状况、思想状况做到情况明、底数清。这样既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又为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切实解决好取信于民的问题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措施。现实生活中,许多思想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解决了,思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些问题即使不是由实际问题直接引起的,也常常和实际问题有关。“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

动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办实事,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是思想工作的内在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多种多样,解决起来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需要区分情况,多想办法,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如属于政策方面涉及到个人利益关系的,要严格按政策办,保障其个人利益;如果超出政策范围的,应当解释清楚,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

2.解决实际问题是责任意识的体现

开展工作,重在落实。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坚决克服得过且过、避重就轻,敷衍塞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现象。要强化履职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敢于直面困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做到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积极主动,扎扎实实地推动工作。坚决克服瞻前顾后、怕担风险、见事迟缓、反应迟钝的现象。要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善于抓重点,善于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克服说得多、做得少,对群众的疾苦和要求漠不关心的现象。特别是在处置一些群体性事件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全面掌握了解问题和矛盾的基本情况,及时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多、对抗性强、发展趋势复杂的特点和性质,认真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强化矛盾排查和调处措施,努力把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化解在基层,防止一些本来简单的问题不断积累变得复杂。对群众反映合理合法、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抓紧解决;对不合理或政策不允许的问题,要讲明政策,疏导群众;对政策不明确的问题,要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及时答复群众;对个别有意破坏社会稳定的人要予以揭露,依法处理。

3.解决实际问题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多样,诸如上学、物价、医疗、社保等民生问题不断涌现,并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趋势。越是矛盾突出,越是问题复杂,越要关心关注民生问题,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在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复杂问题时,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要增强群众观念,深入到群众中去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亲眼看看群众的衣、食、住、行,深入体察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克服诸如交通方便了,离群众反而远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交流反而少了;干部文化水平整体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反而降低了;干部面对电脑多了,但与群众直接接触少了等不良现象。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看病、上学、就业等问题放在工作首位,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熟悉社会、了解实情、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提高本领。

4.解决实际问题是开拓创新的体现

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解决推进改革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不能只靠老经验、老办法、老套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见微知著、动态思考,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认识、分析和把握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当前,有的地方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求稳怕乱、按部就班、守摊保本的思想还有市场;有的基层干部锐意改革、敢于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强,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还不足,导致一些本来简单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恶化”,严重阻碍了发展。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增强开拓创新的本领,善于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复杂问题,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要坚持解放思想,树立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念,增强创新的气魄和胆识,增强敢闯敢冒的精神,勇于超越经验和自我,破除思想禁锢。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善于站得高看得远,总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又善于钻研具体的工作方法,掌握行之有效的工作技巧。要增强决策能力,善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5.解决实际问题是善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体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群体和阶层往往从各自的利益要求出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使各种矛盾和问题也趋于复杂化。如何协调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的利益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复杂问题能力的重大考验。党的基层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紧紧抓住利益调节这个关键,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抓住一个时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尤其要重点解决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以及涉法涉诉上访等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各类矛盾叠加、激化升级。要积极适应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夯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根基。要不断促进管理创新,加强对新行业、新领域的管理,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的水平,消除隐患。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正确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和处理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六、要着力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没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开拓创新的思路、开拓创新的办法、开拓创新的工作是不可能的。提高开拓创新能力,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选择。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突发事件逐年增多。基层党支部书记身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线,只有大力提高自身的开拓创新能力,努力适应新形势的新变化,在改革创新中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向小康社会迈进!

1.要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是解放思想的体现,解放思想是开拓创新的力量之源。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应该清醒认识到,我们一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人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继续解放思想,就是统一思想认识,深入查找差距和不足。学习先进地区敢闯、敢试、敢冒风险,永不知足,永不停步的思想意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新跨越。当前一些基层干部感觉自己为党和为人民做出了一些成绩,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遇到复杂的矛盾问题,不是想尽办法去解决,而是存在松懈厌倦、消极应付的思想。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是由于学习不够,思想因循守旧,思想不解放的结果。因此,要解放思想首先要从自我做起,摒弃自满自足,不思进取的思想,摒弃松懈厌倦,消极应付的思想,摒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这些思想是束缚我们基层同志干事的心理障碍,制约地区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解放思想。要清醒认识到:思想决定出路,思想是行动的向导。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观念的超越,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没有观念的领先,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同时,还要广泛发动宣传、调动普通党员群众的积极性,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谋求发展,促进本单位、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名言·思想

世上只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剑,一种是思想,而思想最终总是战胜剑

——拿破仑

伟大的思想能变成巨大的财富

——塞内加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思想就是力量

——雨果

人会长久停留在一个思想上,因而他也就有可能被束缚住手脚

——哈里法克斯

2.要勇于实践

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培养和提高起来的。实践出真知。基层干部要面对实际、正视自己、扬长避短、锐意进取,坚持经常深入工作一线、深入社区村组、深入人民群众,掌握社会动态,了解百姓心声,为群众解疑释惑、宣传政策、提供服务。积极投身火热实践当中,保持人民公仆本色,服务基层群众。认准了的事,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人先,大胆实践;确定了的事,就要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不改变,雷厉风行,干则必成。无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建项目,都要动真情、拿实招、用实劲、求实效,实实在在为民办事,为民办实实在在的事。首先,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是创新的“根本”和“源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尤其是在新知识、新观念、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新时期,基层干部如果真想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就必须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其次,要有敢闯敢试的创造精神。对待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没有发展过的事业,要有敢于冒险、敢于尝试的决心和勇气,克服怕出乱子、怕负责任的思想和意识,勇于直面矛盾和困难。第三,要有科学精神。对本地、本部门一些影响深远、涉及全局的战略问题,尤其是对那些长期困扰和制约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查找差距、问题和弱点,拓展创新思路,实现新的发展。

3.要始终保持创新状态

开拓创新既是一种工作需要和责任,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领导干部能否始终保持一个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的精神状态,对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精神状态好,就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就能使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精神萎靡不振,遇到小困难也会畏难发愁,怨天尤人,做不好工作,办不成事情。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序幕的拉开,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时时处处以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敢于正视矛盾、攻坚克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爱打扮的蜘蛛

蜘蛛们世世代代都穿着一身颜色灰暗的衣服。

老蜘蛛总是谆谆告诫小蜘蛛:这种衣服虽然不好看,但是便于隐藏,不易被猎物发现。你们要想吃饱肚子,就不要惦记着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想漂亮,得有蝴蝶那样的翅膀。

蜘蛛们都很听长辈的话,世世代代穿着灰不溜秋的衣服,一动不动地守在自己织就的网上,等待着粗心大意的猎物落网。

然而,美丽实在太有**力了。

一天,几只小蜘蛛毅然脱下身上的灰衣服,换上了五彩斑斓的礼服,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好不快活。富有经验的老蜘蛛赶紧警告其他蜘蛛:“孩子们,你们千万别学它们的样儿!它们这样张扬,肯定要吃亏的!你们就等着瞧吧!”

但是,老蜘蛛的话没有应验。穿花衣服的蜘蛛们不仅没有挨饿,而且捉到的虫子比其他蜘蛛还要多。因为,森林里有许多爱漂亮的虫子,把它们的花衣服当成了盛开的鲜花哩!

传统应该尊重,但尊重传统绝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没有变革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一个个变革中实现的。

4.要加强学习

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开拓创新的基础。如果不注意加强学习,就难以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观念、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更谈不上进行新创造、实现新发展。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而且要在实践中学;不仅要在总结成功的经验中获得提高,而且要在汲取失败的教训中获得进步。此外,要带着问题学、带着任务学,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有经验的基层工作者学习,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长知识、增本领。从而,全面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质、政策法纪观念和业务管理水平。因此,我们不仅要把学习作为掌握知识、增强本领的重要手段,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来对待,孜孜以求,学而不怠,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