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根据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重要精神组织修订)

第九章 党支部书记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_阅读与启示

阅读与启示

健全党群沟通机制 推动群众路线常态化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自上而下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改进党的作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然而,教育实践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群众路线的结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因此,如何巩固和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群众路线制度化、常态化,是当前党的建设必须高度关注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

党群沟通机制是群众路线常态化的制度保证。群众路线常态化,本质上就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而联系的关键恰恰是沟通。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沟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是维系人类社会内部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政党与民众的沟通是政党的基本功能和属性,在政党政治中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党的性质和宗旨来看,只有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沟通,才能真正代表和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党的执政过程来看,只有保持党同群众

的密切沟通,才能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汲取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此,党群沟通是党群关系的内在机理和中心环节,必须健全和完善党同人民群众交流、协商、互动的沟通机制,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保证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的政治参与。

一是培育主动型沟通理念。理念是指导行动的基石。党群沟通机制能否科学建立、科学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主体是否具有主动性。执政党在与群众沟通中更具有强势地位,如果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沟通目的,或者某些部门和领导干部为了实现个人私利,而故意控制沟通的内容、程序和范围,有选择性地与群众沟通,甚至根本不与群众沟通,那么党的群众路线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执行。实现群众路线常态化,要求党必须按照权力授受原则,积极建立科学的党群沟通机制,主动关注和回应群众诉求,把沟通理念贯穿于党执政活动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同时,群众也应该增强参与意识和沟通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主动沟通,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及时就党执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反馈,确保沟通机制有效运转。

二是构建多元化沟通网络。沟通网络是指沟通信息通过各种沟通渠道进行传递和交流的综合框架体系。推动群众路线常态化,要求党群沟通网络必须实现多元化,既包括沟通

信息的多元化,也包括沟通渠道的多元化。一方面,沟通信息必须真实、透明和多元,党同群众沟通的内容应该更加广泛和全面,不仅仅包含政治信息,还必须包括与群众利益相关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另一方面,沟通渠道必须畅通、多元,建立多条沟通渠道,并保证沟通渠道畅通无阻,从而容纳更多的沟通信息,充分发挥其信息传递和沟通的作用,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党群沟通。

三是形成互动性沟通模式。互动是沟通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党群沟通机制的鲜明标志。一方面,沟通方式必须具有灵活性。党和群众都应该根据沟通对象、沟通内容和沟通渠道的不同,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并把协商作为最重要的形式,突出信息双向交流和互动的特征。另一方面,沟通机制运行必须体现互动性。沟通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必定会引起双方的一定反应,如果其中一方不给予对方回应和反馈,党群沟通机制便无法正常运行。科学的党群沟通机制要求党和群众都必须遵守沟通规则,积极进行回应和反馈,保持双向互动。党要积极回应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让群众“不仅有地方说话,而且说话管用”;群众也要对党传递和输出的信息进行反馈,让党能够及时听到“回声”,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

(来源:求是网2016年2月19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