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章学习读本

第一章 总纲_三、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三、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十八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总纲部分第八自然段开头一句表述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强调,全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其中,“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次修改新增写的内容。十八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了。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胜利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始终是同中国的革命和发展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引导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中争取社会主义发展前途,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创新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引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并不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创新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20世纪的社会主义大都产生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新课题,也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在这个问题上,从列宁到毛泽东,都进行过较长时间的艰辛探索。他们解答了实践中的一些新问题,但都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由邓小平创立、后继者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并成功地引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出色地解决了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何走向共同富裕,如何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如何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问题,同时也使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得到了逐步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浅入深,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不仅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摆脱困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增添了新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融入民族传统,反映时代要求,内容鲜活,特色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现代化的实现、民族的复兴同社会主义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体化的事业;把社会发展的过程性与奋斗目标的阶段性统一在一起,使奋斗目标贴近现实,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把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使事业的发展与人民利益的实现结合在一起,并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总结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使其成为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把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与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融为一体,使其成为社会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并在语言表述上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使其能够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易于理解和把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并在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下,坚持和平发展、和谐发展,与世界各种文明、各种社会制度和各种发展模式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的特色,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展现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教育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制度设计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上,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上,确立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整套制度体系,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不同层面的制度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共同构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层面的制度,体现着国家的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根本层面的制度,就是在制度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反映了制度体系的本质内容和根本特征,体现了制度体系“质的规定性”,是一种制度体系区别于其他制度体系的主要标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层面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我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之所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层面的制度,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政体,提供了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途径和方式,与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决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这一根本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它、不断完善它。

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作为基本层面的制度,规定着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基本层面的制度是制度体系中的基本内容,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基本层面的制度主要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了民主协商、肝胆相照的合作型政党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选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基层民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基本经济制度是指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始终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不断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反映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性质。我们必须在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采取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确立制度,并通过各种法律规范为不同层面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良好法制环境。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有法可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通过法律形式确立制度,使制度更具权威性、稳定性。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和长远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法律规范,为不同层面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作为具体层面的制度,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层面的制度由根本层面、基本层面的制度派生出来,是它们的具

体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实现根本层面、基本层面的制度所确定的基本原则,需要由具体层面的制度来确定具体的组织制度、管理权限、运转方式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体层面的制度是指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这些具体层面的制度,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可以也应该随着实践的发展对具体层面的制度中某些不合时宜的部分进行改革创新。如果具体层面的制度不能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就有可能妨碍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贯彻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长期以来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的高度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对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把握的基本要求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