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暖风吹过青春

第23章 一场甘霖3

第23章 一场甘霖3

“怎了?”

上课还这么不认真,依旧是昨天那副打扮,一身牛仔,面带微笑趴在桌子上。

“帅哥,没事呢?”

“嘘,小声点。”

呵,真好笑,课堂上这两人又在嘀嘀咕咕的。

而且,更过分的是,王老师刚背过去身,显然不是第一次接头交耳。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

“咳!上课就要认真上课!”

——《百喻经·三重楼喻》

“同学们,刚才我们复习了上一篇课文,接下来我要讲的,就是一个典故了,先仔细听读一遍啊!

昔有富人,痴无所知。至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xuān)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fǒu)?”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

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jī)作楼。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层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可先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

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是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王老师随即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生字、组词。

“现在我来注释加个关键词的意思……在解释一下全文的意思。

从前啊,有个乡下的土财主,愚蠢无知。

有一次,他到另一个有钱的朋友家里做客,看见一座三层的楼房,楼又高又大,非常豪华,富丽堂皇,宽敞明朗,他十分的羡慕,心里想:“我的钱又不比他少,为什么以前没想到造一座这样的楼层呢?”

于是他立刻唤来木匠,问道:“你能不能照着那家的样子造一座漂亮的楼?”

那个木匠回答说:“那座楼就是我造的。”财主听了很高兴,便说:“那你现在就为我造一座像那样的楼。”

于是木匠便开始量地基,做砖,造楼。财主看见木匠做砖,心生疑惑,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就问木匠:“你这是打算造什么?”

木匠回答他道:“造三层的楼呀!”可这个财主却说:“我不要下面的二层,你只要先给我造最上一层。”

木匠回答他道:“根本没这样的事!哪有不造最下一层楼就造第二层楼的?不造第二层楼又怎么谈得上造第三层楼呢?”

这个财主的富人固执地说:“我就是不要下面二层楼,你一定得给我造最上一层楼!”

其他的人听到了这件事,都笑话他。”

“同学们,你们从这个典故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老师看了看,随意指了一个同学站起来。

李英小心翼翼回道:“不要不切实际。”

“好的,请坐下,还有呢?”

王老师声音带着冷厉,不怒而威。

他是见不得课堂上死气沉沉的,三两句话,顿时把大家的情绪召集在一起。

廖俏赶忙举手回应道:“老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都有一个先后次序,不要随意跌倒。”

谌方翠站起来,说道:“老师就跟写作文一样,要一个扎实的基础,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

后面好几个起身,气氛虽然各种矫情,但还算靠谱。

这会儿帅哥虽然一直没吭声,但也配合,王老师这边话音一落,又有同学便从位置上站了起来。

老师的脸上依旧严肃,让人看不出息怒,但浑然一身的冷然气势,却不容小觑。

“好了。”王老师示意停下来,不再讨论了。

连声道:“《百喻经》,佛教书名,全名叫《百句譬喻经》,印度僧伽斯拉著,南朝齐求那地译,共二卷。书名的意思是说打一百个比喻,但实际上只有九十八个,内容是规劝世人,宣扬佛法。

这个故事极为有趣,它尖锐地嘲讽了那个饱食终日、一窍不通的富人,赞扬了木匠重视基础的求实精神。

启发:成语“空中楼阁”便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意思是没有基础的建筑在半空中的楼阁,人们常用它来讥讽那种不切合实际的主观空想,或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帅哥倒是觉得,这个跟《西游记》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样,孙悟空明明一个跟斗就是十万八千里,但他还是跟师弟们共同保护他们的师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经,在我国佛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他们取得真经靠的什么?靠的是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达遥远的古印度。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无数,他们只有依靠这种精神才能战胜一切,越过陡峭的大山,跨过宽广的大河。

同时也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别人的精神。

……

“想什么呢?”

刘立群傲然开口,可她这边话音刚落,只听一声冷笑,忽然从外面走廊上传了进来。

“思春了吧!”

声落,只见一个李娟从外面走了进来。

“啥?”

帅哥突然回过神。

“下课了好吗?”

“啊……”

大家左一句右一句,噼里啪啦一长串。

帅哥沉默着,知道廖红萍是故意逗她的,看着讲台下的那个座位,一个转身直接走出教室。

这时看到走廊上有几个同学都在看她,但这时有一个,并没有看向帅哥,前段时间她们有点误会,一直没有和解,导致帅哥现在都不肯理她。

甩了甩头,她看向窗外操场周围的绿叶依旧随风摆动,花儿们还是那么生机勃勃,青涩的同学们一个个走来走去,也不知道说着什么,一切的一切,还是充满希望。

中午的太阳很晒,明晃晃的,让人不敢直视,吃完午饭回班,帅哥看到有一个人影在门口等她。

帅哥几不可见的眸光一闪,坐在座位上手指不自觉的轻轻捻动了几下。

而此时,待一走进教室,李润欢便目光冷然的扫了帅哥和芙蓉一眼,然后径自走到帅哥上首的位置,坐了下来。

就在帅哥位置旁边。

帅哥顿时脸色一沉,冷声道:“你们两个干嘛呢?”

“闲的,所以特意来看看……”

说着,帅哥再次将视线落在李润欢跟芙蓉这两同学身上。

有什么猫腻啊?

“唉,帅哥,我想你给我摘一朵花,你看,就是花坛里最好看的那朵。”

“自己去!”

开什么玩笑,这可是三楼。

“就不。”

“你这可霸道了,凭什么?”

“我能解一道数学题,我会,你不会。”

呃……好像是有那么一道数学作业题还没有做完,但不代表她不会吧!

“你能不能不要这么扎心,要求就好好求,求了,说不定真就去了。”

“好好好,求求你,帅哥最好了,去吧去吧!”

“真!”

“你们两个没鬼?”

“哪有啊?真是的。”

“行吧,你要,我给你去摘。”

帅哥有些犹豫,但随之安静的走下楼梯。

而就在这时,只见一直站在旁边的芙蓉,忽而扯了下嘴角,出声道:“这招好使不?”

“真要看她的作文?”

芙蓉不答反问,看向李润欢。

李润欢一愣,随即开口一笑:

怂恿道:“啊呀,人都走了,赶紧看!”

“找到没有?”

“哪一本啊?”

“快点快点,一会咱躲起来偷看。”

“……”

不要命了。

一会帅哥知道估计会发飙。

不管了不管了。

帅哥那人性格好,懂得多,所以喜欢同他交流。

的确,一个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或具有某些特长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

同学们欣赏她的品格、才能,因而愿意与之接近,成为朋友。

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初。

其实大家都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

对个性品质一般评价最初的是真诚,评价最低的是虚伪。

选择朋友,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愿与成熟、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多交往。

另外,人际交往在心理上总是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厌恶等情绪反映为特征的。

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须注意情感的相悦性。

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对真诚评价自己的人具有好感。

自己一旦受到某人赏识、喜爱,得到好的评价,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达到情感相悦,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

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

有些人常常太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扬别人的长处,此举将会给自身带来益处。

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社会的复杂性导致个性的丰富性,这必然引起个体之间冲突的加剧,要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求同存异,具备宽宏豁达的心理品质,就必须多为别人着想,做到以诚相待。

在生活中,我们与朝夕相处的同学有了误会,受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不为人接纳时,你一定会为之焦虑和烦恼,也一定会影响你的学习、生活及社交关系。

怎么办呢?

大吵大闹?

干脆绝交?

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只能使自己在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且影响以后的交往。

相反,如果我们做到宽宏豁达,也许就会心平气和些,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他人的心情和感受,误会、委屈就常常会烟消云散,别人也将欣然接受你。

常言道:“大度集群朋”。做一个宽宏豁达的人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一定要注重这种品质的培养,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在我们的同学中,他们或开朗、或深沉;或含蓄,或坦率;或豁达、或慎重。却忽视对等地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只注意自己目的实现,却无视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等等。

在这种倾向支配下,他们常常不顾场合和对方心情,一味由自己的性子去交往,致使在交往中出现尴尬的局面。试想一个人处于心理低潮时,你却在他面前宣告自己成就,结果又会怎样?

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帅哥!”

“啊……我们错了我们错了。”

“没事。”

“你不怪我?”

“看把你吓得,看就看吧,还害得我去摘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