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

第四章 大决战

第四章

大决战

“看来我不得不离开南京,离开我亲手创建的首都了。”

——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蒋介石叹道

影片档案

年份:1991年

黑白/彩色:彩色

出品:八一电影制片厂

编剧:史超 王军 李平芬

导演:李俊

摄影:安治国

主演:古月 饰演 毛泽东

刘怀正 饰演 朱德

郭法曾 饰演 刘少奇

苏林 饰演 周恩来

路希 饰演 任弼时

卢奇 饰演 邓小平

马绍信 饰演 林彪

鲁继先 饰演 罗荣桓

宗利群 饰演 彭德怀

傅学诚 饰演 刘伯承

张勇汉 饰演 贺龙

赵晓明 饰演 徐向前

史崇仁 饰演 聂荣臻

乔宏 饰演 叶剑英

刘锡田 饰演 陈毅

谢伟才 饰演 粟裕

赵恒多 饰演 蒋介石

杨次禹 饰演 李宗仁

鲁非 饰演 顾祝同

徐正运 饰演 杜聿明

李定保 饰演 傅作义

荣耀

作为《大决战》的三部曲,《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共同荣获1992年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美术、最佳剪辑、最佳道具、最佳烟火六项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作为一部气势宏大、规模空前的作品,它是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鸿篇巨制。

光影故事

辽沈战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解放战争史上,曾发生过一场决定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大决战。那就是震撼世界的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而最先打响的便是辽沈战役。

为了夺取全国胜利。1948年3月,中共党中央根据全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撤离陕北。此时,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机关人员正乘着几叶小舟横渡黄河。站在船头的毛主席对身边的周恩来和任弼时说:“我们就这样匆匆忙忙地告别了陕北……”

“是啊,等以后什么时候同来,我们要去看看河西走廊……”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

在南京国防部,蒋介石站在巨大的军事态势图前思索片刻,转身对站在面前的国防部长何应钦及罗泽闿说:“美国顾问团巴大维团长建议撤出东北,哼,又岂止是建议,简直是命令。”接着他不无忧虑地说,“东北50万国军不战而退,国际上会怎么看我们,民心、军心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放弃东北几省,华北又将如何?”

这时,国民党参谋总长顾祝同匆匆走了进来,将一份电报交给蒋介石说:“委员长,延安、太原、大同的测向台几乎同时发现,共产党总部的电台全部消失了。”

“毛泽东呢?”蒋介石以疑惑的眼光看着顾祝同。

“去向不明,我们正在侦察。”

“那你的判断呢?”

“我认为共党总部已向华北迁移,毛泽东等很可能要同刘少奇、朱德会合。”

“毛泽东站在黄河东岸,他的眼睛首先又会盯在哪里呢?”蒋介石暗自思忖。

1948年初夏,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从陕北出发,先后到达位于河北省西部山区的西柏坡,与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成功会合。西柏坡松柏掩映,炊烟缕缕,薄雾朦胧中透出盎然生机。此后,这里成了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部,连接着全国各战区的神经中枢。

在简陋的办公室内,毛泽东对坐在身边的周恩来说:“要林彪南下北宁线,要粟裕带几个纵队过长江,深入到敌人深远的后方去,这是年初就定下来的事情。结果如此,腰来腿不来,怎么得了嘛!”

在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指挥室内,林彪一边看着中央军委发来的电报,一边习惯地将炒熟的黄豆放进口里。局势严峻,而中央又一再催促,下一步怎么办,他想了又想,一时决断不下。

东北野战军(简称东野)政治部主任谭政也在思索如何贯彻中央电报指示。他看完电报说:“军委的意向很明确,是要我们长驱南下,先切断北宁线,堵塞卫立煌陆上的退路。”

“我反复看了军委2月7日的电报,主席的意图是让我们抓住卫立煌集团,不让他撤到关里去。”东野政委罗荣桓端着杯子走向林彪说。

“军委提出的是两个作战方向。一是打沈阳周围的抚顺、铁岭一线,二是打锦州附近的义县、锦西、山海关一线,并没有肯定是打哪一个。”东野参谋长刘亚楼提议说。

经过一番讨论后,林彪最后表态:“只要我们抓住长春郑洞国这一大坨子敌人,卫立煌不会丢下它不管,眼下打锦州,条件还不成熟,锦州范汉杰兵团15万人,比长春还多5万,很明显,打锦州是一步险棋,我们决心不变,还是先打长春,搞攻城钉援。”

在日本战犯冈村宁次住所内,国民党国防部长何应钦特意向冈村宁次征求对东北战局的看法和意见。冈村宁次出谋划策说:“日本军界有一句名言:宁可放弃本土,也不放弃满洲。不妨把主力收缩在锦州一线,待机而动……”他拿起放大镜看着地图接着说,“所幸的是,从满洲共军的动向看,他们尚无此**。”

很快,林彪率领十分强大的东野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长春,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敌人火力凶猛且顽固抵抗,攻城部队一直没有进展。参谋长刘亚楼对着话筒火冒三丈:“你们干什么吃的!一个大房身机场都攻不动,重新组织攻击,不打痛郑洞国,廖兵团不会出来。”

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似乎看出了其中的奥妙,故对长春迟迟不发援兵。他对国民党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说:“廖司令,林彪一直等着你率9兵团驰援长春呐。”

“他摆开8个纵队迎接我,够看得起我了。”廖耀湘说。

“让他耐着性子等好了,眼下,解放军对长春采取了“围而不打”的战术,意在吸引更多的敌人援助长春,好一一歼灭之。”卫立煌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最终,林彪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1948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提出战略方针和任务: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建军500万,歼敌500个旅,5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

最后,在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人的一致表决下,林彪确定了攻占锦州、山海关、唐山一线的决心,并配合华北部队负担歼灭卫立煌、博作义35个旅左右。遵照中央部署,1948年9月12日,东野多路纵队浩浩荡荡南下北宁线,辽沈战役由此拉开序幕。

为廖兵团西进问题,卫立煌与奉蒋介石之命前来督战的参谋总长顾祝同展开了激烈的争吵。顾祝同考虑到林彪放弃围攻长春而南下,意在夺取锦州,认为廖兵团应立即西进,与葫芦岛军东西夹击林彪主力。但卫立煌坚决反对,他认定廖兵团出兵沈阳必定是凶多吉少。顾祝同见卫立煌毫不让步,生气地说:“我没有想到,你们竟然这样贻误战机,我不能代你们负责。”说罢,气呼呼地拂袖而去。

不久,蒋介石亲临东北,指挥作战。蒋介石在众将领陪同下走进灯火辉煌的东北“剿总”宴会大厅。面对上百名国民党党政军要员,蒋介石开始训话:“我想,诸位会明白,我这次来沈阳非同往常。不达目的我是不好飞回南京去的。我已指令华北调精锐部队由葫芦岛登陆向东攻击,东西合击,一举歼灭林彪主力。”

当林彪得知敌军在葫芦岛先后增加共3个军4个师的兵力后,便向军委发去电报,决定改变原定的作战部署,回头再打长春。毛泽东看完电报气愤地说:“简直是儿戏,这个林彪……”说着生气地将电报扔到地上,起身下床穿好衣服,接着说:“5个月以前长春本来好打不敢打,两个月以前同样好打又不敢打。现在部队已南下,锦州外围也打响了,刚为葫芦岛增兵,其实这个变化并不大嘛,可是他又要回头打长春。这个林彪啊。”随后,毛泽东亲自给林彪写了电文,命令他十天内拿下锦州!

中央的紧急来电,使林彪感到事态的严重,林彪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车厢,透过烟雾,顺着站台,缓缓地走着,思索着。罗荣桓走下车厢迎着林彪走去。

两人对视片刻后,罗荣桓说:“电报发出时间不长,还可以挽回。”

“刘亚楼!”林彪止步沉思,猛然回过头叫道。接着,他对刘亚楼命令道:“以4纵、11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2,3,7,8,9五个纵队,加6纵17师包打锦州,10纵加一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12纵加12个独立师围困长春,5纵、6纵两个师监视沈阳,1纵作总预备队。”

在重庆号巡洋舰会议室里,蒋介石正襟危坐,训示部下说:“这次我军由葫芦岛出奇兵力东进,对林 彪犯锦州之主力施行夹击。这是一个锁链式的整体构想,如期攻占塔山是重要环扣……”最后,蒋介石命令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把炮弹全部打到塔山去。

在锦州外围战斗中,敌人用9个师的主力,在40余门重炮、两艘军舰配合下,向塔山、配水池、白台山、打渔山一线阵地,发起全线进攻。经过炮火洗礼的阵地,一下子变得满目疮痍、尸横遍野、一片狼藉,到处在燃烧,到处在冒烟。敌军依仗优势的兵力和先进的武器,很快便突破了锦州外围阵地。并且东野的补给线也被廖耀湘掐断,粮食弹药无法接济。

此时,离总攻锦州的时间不到两小时。锦州这一仗打得如何,将关系到整个战局的成败。

战士们严阵以待,准备迎接总攻的到来。沉着镇静的罗荣桓,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到来。肩负重任的林彪在决战前夕,显得异常从容、镇定。

1948年10月14日11时58分,锦州总攻开始,霎时间几百门大炮齐发,锦州城外陷入一片火海。在炮火猛烈轰击下,国民党军阵地被削平,炮被炸哑,城墙坍塌,其阵地被茫茫火海所笼罩。

东野战士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纷纷冲向土城,开始对锦州城的地面展开攻击。由于敌人在锦州城外设置了密密麻麻的鹿砦和铁丝网,并且挖了一条宽10余米,深四五米的大沟,从而使攻城部队在前进中受阻,被守城部队压制在护城河边。

就在这万分紧急时刻,被压制在大沟里的东野军连长忽然看到身边有一门炮,他灵机一动,高声喊道:“谁会打炮?谁会打炮?”一位解放战士爬过来报告说他在义县那边当过炮兵。于是,连长命令他赶快装上炮弹,照准敌人的土城轰击。

在炮火的轰击下,土城城墙上的敌碉堡很快就被炸飞,东野军战士们高举红旗向城墙冲了过去。

锦州范汉杰指挥所内,国民党参谋长正在接电话,电话里告称:“锦州城区已被突破。”之后,蒋介石乘专机来到沈阳,将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以原职调来东北,任卫立煌的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副司令官,并把司令部设在葫芦岛。

在锦州敌总机房内,上几个身穿蒋式军服的女电话兵不停地呼叫着电话:“喂,喂,司令部?司令部?”她们的声音被外面的枪炮声所淹没。忽然,一名走投无路的国民党少校军官冲了进来,精神狂乱地向女兵们嚷叫着:“缴枪不缴女人……”说罢歇斯底里地向女兵们疯狂开枪,众女兵纷纷倒在乱枪之中。

这时,东野军一排长带领战士们追击着冲了进来,当看到倒在地上快奄奄一息的敌女兵们时,排长立即命令战士们为她们包扎伤口。

终于,东野军战士击败了敌人,成功占领了东北重镇——锦州。

在西柏坡,军民们欢心地敲打着锣鼓庆贺锦州会战的胜利。对于东野部队31个小时攻下锦州,毛泽东显得异常兴奋,他亲自给林彪、罗荣桓书写电报,表扬东野军部队情绪高,战术好,指挥得当。

蒋介石为了迅速改变东北局面,以望扭转全国战局,不择手段,他与傅作义秘密共同制定了乘虚偷袭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的详细计划。

对于傅作义准备偷袭两柏坡,中共中央已得到情报并有所准备。此时,西柏坡党中央革命根据地只有华北的7纵在前边,3纵、4纵,还不一定及时赶得到。而傅作义又增派了三个师的兵力,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面对如此险恶的境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很是着急,他请求毛泽东提前做点准备,但毛泽东不慌不忙,风趣地说:“不忙嘛,蒋介石占领延安,赶着我跑。他在山下,我在山上;他在山上,我在山下;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哪。”说罢,便又埋头继续写文章。

很快,毛泽东揭露国民党偷袭西柏坡的文章《评蒋、傅匪军梦想偷袭石家庄》,便在中共广播电台播出了。当蒋介石听到广播的内容时,陡地站起,不禁长叹一声:“听得出这是出自毛泽东的手笔,喜怒笑骂皆文章嘛,他骂我为蒋匪倒也公平合理,我骂他为匪骂了20多年了。”

在国民党9兵团指挥部所在地新立屯,廖耀湘向杜聿明坦率地陈述了自己想法,表示对当时战局的看法,最终二人达成共识:一致认为收复锦州已不可能,撤回沈阳也不是良策,唯一可行的明智作法就是经黑山,大虎山向南退据营口。

在沈阳机场的停机坪上,蒋介石在美龄号飞机的机舱里分别召见各位将领,磋商战局。杜聿明首先来到机舱内觐见蒋介石,蒋介石高谈阔论东北战局,他认为采取东西对进的战术,一举收复锦州还是完全可能的。杜聿明一直沉默不语,不知如何向蒋介石陈述自己的意见。

这时,蒋介石收到一份来自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发来的电报,蒋介石看完电报,大为不悦地嗔怒道:“什么只有以死报命,这简直是绝命电。”,他在机舱内不安地来回踱起步子,并逼迫杜聿明制订出新的作战方案。

杜聿明经过一番思考,决定让廖耀湘部向黑山、大虎山攻击前进,进而收复锦州,退而向营口转进。蒋介石对杜聿明提出的新方案表示同意,并要他尽快去部署落实。

此时,被围困在长春银行大楼地下室内的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呆呆地看着周恩来劝其率部起义的来信,陷入沉思。忽然他听到外边自己的部队朝天放空枪的声音,深感大势已去,是进是退?他仍未痛下决心。

这时,参谋长杨友梅走到郑洞国面前,轻声地叫了一声:“副司令!”

郑洞国抬起头来,向各位将领发出命令:“好啦!就委托你们去和对方谈好了。”

1948年10月21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郑洞国率守军放下武器。这座被解放军围困了7个月的塞外春城——长春,终于宣告解放。

黑山地区,廖耀湘的9兵团在数架飞机的掩护下,浩浩荡荡地向西开进。当廖耀湘收到杜聿明发来的电报,命令部队向锦州方向攻击前进的电报时,便下令加快行军速度。为保障兵团主力顺利通过走廊地带,他又向属下一军长下令:“加强炮火,以整营整团连续发起攻击,一定要拿下黑山。

东野军能否在黑山挡住敌人,是完成辽沈战役歼敌总目标的关键。黑山若有闪失,意味着9兵团就可能溜走。

敌人使用密集的炮火疯狂地向黑山101高地进行轰击,并且敌人的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东野军阵地上幸存的人已所剩无几。很快,密密麻麻的敌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向黑山阵地扑来,101阵地危在日夕。

林彪和罗荣桓很快分析出敌军的真实意图。他们认为廖耀湘攻击黑山、大虎山不是佯动,而是一个精密算计好的计划:廖耀湘若能打通黑山,夺回锦州,当然更好;打不通,可以吸引东野军在黑山一线,掩护9兵团主力向营口撤退,只要占据营口,随时可以上船。

由此,他们制定出一个全歼第9兵团的战略部署:放弃锦、葫作战方案,顺手牵羊,诱使廖9兵团深入辽西,分成几块吃掉它。

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对杜聿明的所作所为,颇为不满。为了保存实力,考虑再三后他对赵家骧说:“请你立即派出工兵,到辽中几条河上架设浮桥,待廖耀湘山穷水尽之时,命他撤回沈阳来。”

此时,廖耀湘正按照杜聿明的命令,让9兵团全力向营口方向突进。当收到卫立煌命令9军团立即从大牛屯一线撤回沈阳的电报时,廖耀湘坚决不从,表示只能按照杜副总司令的命令行事。这时参谋长杨焜说:“司令官,现在向营门转进实际上已无可能,共军第7、第8纵队已经插到大虎山和台安一线布防,我先头部队也在台安以西遭到共军主力的截击。”

“台安那边哪来的共军主力?充其量是个把独立师。”廖耀粗沮丧地判断说。

“独立师不会有那么多大口径火炮!”杨焜说。

廖耀湘听后有些茫然。其实,那十几门重炮都是从国民党军手里缴获的,却被2师派上了大用场。国民党军一看重炮,把他们当成了大部队,一下就缩回去了。

一天夜里,东野军一名干部在为部队号房子时,发现了一敌人军需官,并将其击毙。这时,周围敌人的汽车灯一下全亮了,四下里同时枪声大作。东野军突击小分队战士们冲了过来,误打误撞将敌9兵团司令部——胡家禽棚,成功捣毁。但战士们除几名重伤外,其余全部牺牲了。

最终,廖耀湘下达了第9兵团向沈阳撤退的行动命令。

东野作战室内,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仔细研究战局。最终,决定对敌军采取先堵,然后围而歼之的作战计划。

在东野的大力进攻下,廖耀湘的9兵团很快便溃不成军。在连续不断的枪炮声和爆炸声中,到处是混乱逃窜的国民党军,到处是燃烧的汽车、冒着浓烟的装甲车。此时,敌军已彻底失去指挥,更谈不上有效的抵抗。

此时,在辽西上空乘飞机视察的杜聿明望着被团团围困的9兵团,痛苦地靠在舱壁上,紧紧地闭上了那失魂落魄的双眼,心中默认:“大势已去矣。”

北平蒋介石寓所内,蒋介石一副忧心忡忡样子。东北战场的节节失利,让他心力交瘁。忽然,蒋介石猛烈地咳嗽起来,他用手帕去接,一团鲜血喷了出来。

很快,东野军战士们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了上来,杀进了敌人阵地。慌乱不堪的国民党军,纷纷举手投降。

在如长龙似的国民党俘虏中,第9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主动站了出来,带领他的军队,交出武器,宣布投降。这位在东北战场上曾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兵团司令,恐怕连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会落个全军覆灭的下场。

东北“剿总”司令部内,到处是散落的文件,一片狼藉。“剿总”总司令卫立煌被赵家骧强行架走,在隆隆炮声中逃离了沈阳。东野战士们冲上沈阳中央银行大楼,将国民党旗扯了下来,扔在地上。

1948年11月2日,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沈阳宣告解放。同日,营口解放。前后历经52天的辽沈战役,最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彻底胜利而告终。此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部,4个兵团部11个军,33个师,共472 000人。从此,国共双方在兵力

上的正负位置,颠倒了过来。

淮海战役

1948年9、10月间,人民解放军在取得辽沈战役胜利之后,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放军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已占据绝对优势。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考虑着下一步的战略行动,另一场战略决战即将在中国大地上上演。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与毛泽东商议,由陈毅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和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联合作战,于11月上旬发起淮海战役。

河南宝丰中野指挥部,刘伯承司令员正接受参谋长李达的报告,李达说1纵和豫皖苏部队已收集到1000多条船,从颖河顺水而下,可以抢在黄维兵团之前到达太和、阜阳,从正面阻滞黄维。

在此之前,刘伯承向中央军委和在河南杞县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中原野战军政委邓小平发电,建议陈、邓尽快截断敌徐州至宿县的铁路,造成全攻徐州之势。邓小平、陈毅相继看了这份电报,陈毅对此赞不绝口,连连说英雄所见略同。

大战在即,徐州的“剿总”会议室内召开军事会议。南京政府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向与会者分析了当前形势,作出了一系列部署,表示放弃次要城市、集中兵力于津浦线两侧。

随后,顾祝同宣布说:“现决定9绥搪清,放弃海州、连云港,44军、100军划归7兵团指挥。”顾祝同还命令黄百韬率7兵团迅速集结,西渡运河,撤回徐州。与此同时,蒋介石正筹划调华北傅作义50万大军南下,华中黄维兵团也即将东进配合作战,众将领稍微安了一点心。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向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发起攻击,浩浩荡荡的部队行进在黄淮平原上。淮海战役拉开序幕。

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正率部队行军,忽然接到黄百韬兵团正向徐州撤退的电报,他立即做出命令,要求各个纵队改变行军方向。

但急于撤回徐州的黄百韬的10万人马,却云集在运河岸边,他们一时过不了河,急得团团转。炮弹在岸地和水中爆炸,国民党军乱作一团,四处逃窜,呈现溃散之势。就这样,欲夺路逃回徐州的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切断了退路。

何应钦与顾祝同向蒋介石汇报徐蚌前线战况,责怪徐州“剿总”指挥不利,蒋介石也叹息连连,他也没有料到粟裕竟来得如此迅速。

凌晨3点,军委又发来一封电报,要野战军立即攻占宿县。刘伯承指着地图说:“蒋介石把他在中原的兵力部署称之为‘常山之蛇’,我们在徐州以东围好黄百韬兵团,是夹住蛇头;牵制从华中来援的黄维兵团是揪住了蛇尾,现在要拦腰一刀,攻取宿县。”

奉蒋介石之命前来徐州“剿总”的杜聿明在飞机上默默不语。他刚刚丢了东北,此次来徐州恐怕也是凶多吉少。杜聿明来会见了各位将领,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说:“徐州已经是前线了,我们要照前线的观念行事。徐州剿总形势严峻,如果不能出奇制胜,已很难扭转了。”

杜聿明提出:先集中兵力向西进击,得手后再回师向东,解黄百韬兵团之围。此主张有人赞同,有人认为过于冒险,杜聿明见状,悻悻地说:“那就只有执行国防部的部署了。”

邓小平在征得了刘伯承和陈毅两位司令员的同意之后,将总攻时间改为当晚11时30分,陈司令员说:“这样要得,可以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样,中原野战军按计划于1948年11月16日攻占了宿县。

在西柏坡,毛泽东与周恩来商谈着淮海战场的形势。周恩来说:“粟裕、张震8日电报建议,抑留刘峙集团在徐州一带,逐步加以歼灭;陈、邓8日来电,也提及要堵塞刘峙全军退路;伯承同志建议切断徐蚌线都和主席出于同样一个积极意图。”

毛泽东建议扩大淮海战役的规模,牵涉到全局各个方面,但二人一时还没有想到完整的方案。入夜,毛泽东还在惦记着淮海前线的战况,他借着微弱的烛光,将军用地图铺在膝上,仔细地查看着、分析着。

南京国防部兵棋室,美国驻华联合军事顾问团团长巴大维正在发表讲话,巴大维说:”总统先生,先生们,坦率地说,我并不认为国防部对徐州会战的部署是令人鼓舞的。”译员将他的话同步译出,众人听了他的发言,都不免吃了一惊。

巴大维继续说:“克劳塞维茨说,主力会战不是为一个次要目的而进行的一般性战役,也不是某种随意伸缩的试探性行动,而是为夺取决定性胜利必须竭尽全力的殊死决斗。但是国防部的部署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呢?”蒋介石头听得很不耐烦,对这位巴大维团长没头没脑的指责,十分不满。

在西柏坡中央军事作战室内,也正在召开重要的军事会议,中央五位书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全部到场。刘少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中共中央将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都做了发言。

这次会议客观地分析了全国的局势,指出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丧失了优势,已经面临总崩溃。淮海战役一旦开战,对解放军将十分有利。最后,五位书记举手表决,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刘、陈、邓任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为救援黄百韬兵团,邱清泉、李弥共5个军16万人,由徐州向东猛烈攻击。在苏北兵团配合下,华野打援集团进行了阻击作战。大批敌机对我坚守的村庄不断轰炸,阵地上浓烟滚滚,陷入一片火海。

由于通往74军的电话线被炸断,邱清泉命令10分钟内接通线路,敌通讯兵丁小二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布满尸体的地方把线路接通了。

电话接通后,参谋长告诉邱清泉,74军军长有重要敌情报告。74军军长报告:“共军已全线撤退。”邱清泉听后,心头一阵高兴。其实人民解放军主动后撤,是为了吸引邱、李兵团深入。

徐州“剿总”借此大做文章,立即汇报到南京。霎时间,南京,上海的报纸,电台都趁机鼓噪,说“‘徐东大捷’堪称徐蚌会战中辉煌绚烂之一页”云云。为此,邱清泉大摆酒宴,犒赏有功人员。

邱清泉为立功的丁小二颁发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丁小二推辞不要,邱清泉冷笑一声说:“你是个英雄,又是一个混蛋,青天白日勋章你不要,你想要什么?”之后,邱清泉吩咐,把俘虏的钱财奖赏给丁小二。

一架飞机飞来,在徐州上空撒下一片片传单,这是国民党当局在大造声势,吹嘘“潘塘大捷”等所谓胜利,鼓舞士气低落的官兵们,好让他们继续英勇作战。

黄百韬的第7兵团,被人民解放军围困在碾庄地区好多天,粮食越来越少,伤兵越来越多。看到“潘塘大捷”的传单后,黄百韬非常清楚,这是谎报军情,并对邱清泉的这种行为十分不满。

这时,参国民党军第12兵团正在涡河边疾进,黄维决定,部队继续加速前进,第二天强渡北河,第三天渡过浍河。已经被围困动弹不得的黄百韬,对黄维抱有一丝希望。

黄维率部已到达南坪集。部下来报:“18军半数已经渡过浍河,没有遇到共军有力的抵抗,恐怕其中有诈。”黄维非常自信地说:“我不相信共军敢于主动放弃这南坪集渡口,要知道这是他们可以凭借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了。我相信,他们的血肉之躯终归难以抵御钢铁。”

淮海大地上,父老乡亲们踊跃支援前线,他们把爱都倾注到子弟兵们的身上。据统计,仅淮海战场,就出动支前民工543万,有88万辆太平车和独轮车、76万头黄牛和毛驴、29万副担架,30万根扁担参加了支前大军。

解放军某部举行了解放战士授枪仪式,粟裕与张震等走过来,当叫到“丁小二”的名字时,团长告诉粟裕,他是邱清泉兵团的一个通讯兵,河南濮阳人。家乡搞了土改后,他的名下也分到一份土地,他就连夜跑过来了,还带过来4个兵和4支卡宾枪。

粟裕走到丁小二面前说:“你刚加入人民解放军就已经为人民立了功,应该发给你一枚奖章才是。”丁小二仍推辞不要,只想换一身解放军的服装,粟裕听完丁小二的话后,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戴在他的头上。丁小二激动不已,向粟裕敬了一个礼。

攻克碾庄的战斗打响了。一门门大炮轰击着国民党军的阵地,碉堡、汽车和坦克都被炸飞上了天,士兵也被炸得七零八落,狼狈不堪。解放军战士勇敢地跃入水壕,向敌人冲杀过去。

在碾庄敌军指挥部里,黄百韬眼见大势已去,便在参谋长等人的护拥下,从地道里跑出来,躲在麦场上的一堆高粱秸里。望着外边的大火,听着耳边的枪声,黄百韬感到自己的末日已经到了。

黄百韬掏出手枪来,打算饮弹自尽,被部下发现,及时阻拦住了。但周围的一片喊杀声,让黄百韬明白,自己此次是在劫难逃了。最后,一枚子弹扫过来,黄百韬中弹,倒在了血泊中。

西柏坡毛泽东居室内,毛泽东盯着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的前线来电,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毛泽东拿过军用地图,根据刘、胨、邓的来电,在地图上仔细察看着。

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在焦急地等待军委复电。这时,参谋送来了军委的复电,三人不约而同地看着毛泽东的来电:“23日22时电悉:1.完全同意先打黄维,2.望粟(粟裕)、陈(陈士、华野参谋长)、张(张震、华野副参谋长)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

三人深深为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对战局的明察秋毫和对自己的理解信任而激动。看来,中央完全同意他们上报的作战方案,还赋予了他们临机处置一切的权力。

顾祝同乘飞机到前线视察。飞临黄维兵团被围困的双堆集时,顾祝同要同黄维直接通话。得到顾祝同的赞扬,黄维非常得意,他对着话筒说:“共军轻视我防御力量,连日猛烈突击,皆为我击溃,伤亡在两万人以上,我拟趁敌人立足未稳,一举突破敌人的包围圈。”

邓小平来到担任阻击敌人任务的某纵队驻地,不久前,他们刚刚把突围的敌人堵了回去。陈毅司令员到前沿部队检查,他看到了战士们制造的“飞雷发射器”。陈毅非常高兴,对下一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

应蒋介石之邀,蒋的高级幕僚陈布雷前来会见蒋介石。双方坐定后,陈布雷问:“听说夫人近期赴美洽谈军援,华盛顿只允许夫人以私人身份出访,是这样吗?”蒋介石听后很生气地说:“岂止美国人逼我,本党内有些人正冷眼旁观,期待着徐蚌会战失败,以促使局势变化,更有利于他们暗中图谋。”

陈布雷小心翼翼地向蒋介石建议,当务之急是收买人心。开始,蒋介石还在仔细听着,当陈布雷说到请宋氏、孔氏、陈氏甚至蒋夫人为国府捐献几千万美元时,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陈布雷见蒋的脸上有愠色,觉得有些不安。等陈布雷惊惶地走后,蒋介石回到内室。宋美龄听到他们的谈话,批评了蒋介石的态度,但蒋介石不以为然。

陈布雷回到住所,看着墙上蒋介石写给他的条幅: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随后,陈布雷自杀身亡了。这位对蒋介石忠心不二、对三民主义崇尚不已的总统府国策顾问,离开了人世。

蒋介石在长子蒋经国陪同下,来到顾祝同公馆会见杜聿明。蒋介石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让杜聿明放弃徐州。经过一番思索,杜聿明地对蒋表态说:“既放弃徐州,就不可恋战;若恋战,就不可放弃徐州。”蒋听到杜聿明这么说,满意地点了点头。

蒋介石送夫人宋美龄去美国求援,宋美龄没有想到,此次赴美受到美方冷遇,中方提出的各种条件,杜鲁门都没有答应。更过分的是,美国政府给予宋美龄的,总统会晤时间仅有半小时。

在国民党军徐州“剿总”会议室内,“剿总”副参谋长舒适存向众将领部署撤退事宜。杜聿明选择的撤退路线与上司指定的路线,显然不一致。

杜聿明对国防部指定的撤退路线极为不满,他还在强调沿津浦路南撤是必需的。最后,杜聿明按照自己的想法让部队撤出徐州。在撤退的队伍里,夹杂着国民党的一些党政人员。军人家属和士绅百姓。人群像潮水一样,川流不息、拥挤不堪。望着这一切,杜聿明神情十分沮丧。

粟裕住室内,张震进来向粟裕报告说:“司令员判断完全正确,敌人果然向肖县,永城方向撤退。”粟裕接过张震递过来的电报,仔细看着。

在作战室,粟裕紧张地思索着:杜聿明率30万重兵南下,而华野部队经过多次转移,兵力已经达到极限。如果再出现失误,让杜聿明跑掉,或者和黄维兵团聚在一起,将给整个战役带来很大损失。

撤退中的杜聿明,接到了蒋介石派飞机空投的亲笔信。只见信上写着:“弟部今日仍向西进,如此行动,坐视黄兵团消灭,我们将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西进,转溪口取捷径解黄兵团之围。”杜聿明十分懊恼,对蒋介石的直接干预极为不满。

陈毅致电粟裕,夸赞粟裕仗打得漂亮。接到总前委的电话,粟裕很高兴。当陈毅问他那边情况如何时,粟裕表态说:“请总前委放心,北线7个纵队尾随追击,南线3个纵队迂回拦截,我们决不放杜聿明过去。”

华东野战军采取三面突击、一面堵截的战法,各纵队展开了空前大规模的追击战和截击战。经过努力,华东野战军终于赢得了时间,至1948年12月4日,将杜聿明合围在距徐州非常近的陈官庄一带狭小地区。

邓小平建议,提前对黄维发起总攻,杜聿明放在后面。这得到刘伯承的赞同,他提出集中足够兵力,避免旷日持久。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就要打响了,各部队都在等待总攻开始的命令。

冲锋号终于吹响了,战士们纷纷跃出战壕,奋不顾身地冲向敌阵。国民党军据守的村庄,在炮火的猛烈轰击下,已经千疮百孔,尸横遍地。大地在震颤,空气在燃烧。解放军战士英勇地冲向敌人,喊杀声响成一片。

一个敌军官躲在倒塌的房屋里,拿起电话请求敌炮兵支援。随后,井台村下,敌人一排排炮弹,一个房屋被击中。战斗告一段落,邓小平和陈毅来看望刚刚结束战斗的部队。邓小平凝望着牺牲的烈士,沉痛地为他们哀悼。

敌黄维兵团坚守的双堆集,敌人疯狂地向我军反扑,十余辆敌人的坦克,在炮火掩护下,向解放军发起了冲击。战壕里,战士们抬来了“新式武器”——用汽油桶做的飞雷发射筒。一条条导火索被点燃了,随着一声引爆,炸药包飞向敌方,在敌阵地上开了花。

掩蔽部里的黄维和几个人一同走出掩蔽部。望着溃逃的部队和周围燃烧的大火,黄维知道,一切都完了,12兵团完了。他爬上一辆坦克,掀开顶盖钻了进去。黄维乘坐的坦克在一座木桥上被击中,最后,黄维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

1948年12月17日,在淮海前线萧县蔡洼村,粟裕、谭震林、张震等华野指挥员迎来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总前委首长。今天,他们将在这里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西柏坡周恩来住所内,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刘仁来见周恩来,周恩来对刘仁说:“这次请你来,主席想亲自听你汇报,傅作义那里有什么情况。”刘仁回答说:“傅作义情绪有些反常,容易动怒。北平、天津布防在不断调整,空气很紧张。”

周恩来仔细地听着刘仁的话,心里思考如何让博作义按兵不动。最后,周恩来做出决定,一定要把傅作义抑留在华北。要让他缓缓地作出决定。给他造成一个错觉,让他迟迟不敢从平津地区撤出。

白雪覆盖的陈官庄临时机场,一架飞机徐徐降落,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参谋长舒适存带着蒋介石的命令返回了。杜聿明亲自去迎接他。舒适存对杜聿明说:“总统说,空军已做好了准备,等天气好转,将使用甲种弹配合我们突围。”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舒适存请杜聿明回南京养病。但杜聿明委婉地拒绝了,他说:“我很感激总统,适存,马上通知机场,飞机放空返回南京。我杜聿明决心与弟兄们共患难到底。”

舒适存不明白,杜聿明这次为什么又放弃回南京的机会,杜聿明心情沉重地说;“适存,你想想,我还能活着回南京吗?总统曾亲自对我说:‘徐蚌会战,生死攸关,你杜聿明脱离指挥位置之日,也就是我不得不脱下军装之时。’有他这话,容我考虑后路吗?”

在前沿阵地的掩蔽部里,人民解政军前线广播站正在播放《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解放军的宣传单纷纷落在敌人的阵地上,士兵们都拾起来看,只见传单上赫然写着:《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杜聿明此时已四面楚歌,欲哭无泪了。

华野指挥部的院子里,粟裕司令员收到军委发来的电报,张震念道:“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向北增援之可能性已大减,华野全军可多休整数日,养精蓄锐,只要杜聿明集团不大举突围,至下月5月左右开始攻击较为适宜。望酌办。”

粟裕认为先敲掉东边的李弥兵团,而后收拾邱清泉兵团。可以组成东、北、南三个突击集团,担任第一线,确定1月6日下午5时发起总攻。张震兴奋地说:“好!”

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解放军各路部队向敌人压过去。骄狂的邱清泉遭到致命的打击,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脸上充满恐惧。就在逃跑途中,一发炮弹在邱清泉前面爆炸,他挣扎着终于倒下了。

淮海战役终于胜利了!消息传到西柏坡,中央首长十分兴奋。周恩来说:“估计杜聿明集团今天就可以解决了,淮海战役可以划句号。”朱德也高兴地说:“中原逐鹿,鹿死我华野,中野之手啊。”

最后,毛泽东舒了一口气说:“这一锅夹饭硬是让他们给吃下去了!”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华东、中原野战军与装备精良的80万国民党军激战65昼夜,歼敌55万人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6日,辽沈战役结束仅四天,淮海战役就打响了。蒋介石被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和南线所取得的胜利所震惊。于是,他准备把华北的60万部队投入淮海战场,用于长江防线。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及时命令东北野战军跨过古长城,会同华北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以滞留傅作义集团于平津地区分而歼之。

在这个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不寻常时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会见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傅作义陪同司徒雷登冒雨参观故宫。司徒雷登转达了美国的意见,请傅作义与美国留驻青岛的西太平洋舰队直接联系,把华北的60万部队撤到青岛去。傅作义表示调动部队要听南京国民政府的命令。

南京蒋介石官邸,蒋介石设宴款待傅作义,蒋经国和南京政府国防部长何应钦陪着傅作义一同进餐。蒋介石提出将华北部队调入中原战场,并委任傅作义就任东南军政长官。傅作义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将华北部队南撤。针对蒋介石的疑问,傅作义表示通过扩军,加固天津、塘沽防御阵地和完善北平碉堡系统可以和共军进行较量。

最终傅作义说服了蒋介石后回到北平。他命令参谋长李世杰:放弃察

绥,把部队转移到平津、塘沽方面,确保津、塘,这样可攻、可守、可走。回到官邸,傅作义对女儿神秘地说道:“我想给毛泽东发个电报。”于是傅冬菊提笔记录。傅作义示意女儿默记在心里,以免走漏风声。

西柏坡中央军委作战室内,中央书记处五位书记正在开会。周恩来冷静地说道:“傅作义把他的嫡系部队摆在北平以西,蒋系部队摆在北平以东。一旦形势不利,他的部队可以向西退到归绥,蒋系部队向东从塘沽上船逃之夭夭。”

总司令朱德说:“林彪他们觉得困难很大,刚打完辽沈战役.想要休息一段时间,我们也刚刚批准人家休整一个月的计划。”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说:“淮海那边进入了紧张阶段,平津的敌人随时有可能南撤,东野要提前行动,越快越好。”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少奇说:“丧失战机我们要犯错误。是历史性的错误。”周恩来说:“东野要尽快入关,是不是要华北第3兵团停止攻击归绥,以免刺激傅作义决策逃跑。”毛泽东点头同意,并指示:“太原也立即停止攻击,马上电告徐向前。”散会后,毛泽东久久不能入睡,他看着地图,一个新的平津战线作战方案在脑海中形成了。

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正在预算战役所需物资。周恩来仔细地审视即将发行的人民币样品,新人民币设计新颖,突出了工农等群众的形象,突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特征,印刷也很精美。周恩来站起来走到薛暮桥面前说:“你告诉东野,他们22日出发进关。”

毛泽东的卧室,毛泽东正在向周恩来谈了自己的想法:要华北第3兵团迅速包围张家口,2兵团切断平津线,华北先遣兵团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由程子华、黄志勇统一指挥平津作战。

华北军区第3兵团于1948年11月29日按时赶至并包围了张家口,平津战役开始了。第3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和副政委李天焕在马上遥望着张家口。阻击35军的战斗在激烈进行着,12旅的指战员们顽强阻击,有效地阻滞了35军的撤退行动。

华北2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接到军委急电,政委罗瑞卿知道,毛主席一般是不会发脾气的,这次突然发脾气可见事关重大。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迅速越过大洋河,罗瑞卿命令部队蹚水过河。当时河里已结满了冰,寒冷刺骨。罗瑞卿率先下河的行为激励了战士们。于是战士们纷纷脱下棉裤,蹚着冰冷的河水渡过洋河。为了节省时间,部队抄近路翻越陡峭的山岭向阻击地域前进,大家互相搀扶越过危险地段。山路太险,军马不易行进,不少落下深涧。12旅的指战员不惜代价抗击敌人,为主力部队赢得了一天两夜的宝贵时间。我主力部队经过艰苦的长途急行军,终于赶到了阻击地点。

国民党35军军长郭景云接受了增援张家口的命令。傅作义和参谋长李世杰赶来为郭景云送行。傅作义说:“林彪的部队一两个月内还不可能入关,共军进攻张家口不过是个局部行动,我马上派104军进至怀来,16军进至昌平,南口,和你一起先击破聂荣臻部,然后迎战林彪。”

河北蓟县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指挥部。军委来电命令他们协同华北2、3兵团歼灭35军。司令员程子华命令各纵队立即出发。

参谋长李世杰报告傅作义:昨天夜里东北共军程子华、黄志勇兵团突然攻占了密云。傅作义一惊,立即命令35军撤回北平。由于35军装备精良,突击能力强,且敌众我寡,他们已突破了12旅的第二道防线,华北第2兵团主力还没有赶到。毛泽东对华北3兵团没能切断张家口和宣化之间的联系表示不满,并对东野先遣兵团打密云惊动了傅作义提出了批评。他生气地在风雪里站了两个多小时,直到周恩来告诉他,杨、罗、耿兵团主力正日夜兼程赶来,不会让35军撤回北平,才把他劝回了指挥所。

新保安城虽小,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三天之内,华北野战军2兵团击退了敌人的东西夹击,将敌35军牢牢围困在新保安城内。东野先遣兵团消灭了敌16军和104军大部。由于平津前线告急,傅作义急忙把驻守天津,塘沽的蒋系部队三个军调往北平附近,连华北“剿总”总部也迁进北平中南海。

西柏坡作战指挥室。看到人民解放军既抓住了傅系各部,又拖住了蒋系各部,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毛泽东和周恩来非常欣慰。周恩来说:东野主力还没有切断北平、天津、塘沽之间的交通,没有控制入海口。这个时候打新保安。张家口,会迫使傅作义从海上撤走。作战部长李涛点头同意。毛泽东边看电报边说:“从今天起至12月25日,两星期内对新保安、张家口围而不打。对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只是从战略上把他们分割开来,不作战役包围,待整个部署完成以后,从容攻击,逐个歼灭。这叫‘围而不打,隔而不围’。”

军委命令东北野战从1948年11月23日起全军出动。接到命令的东野的10个步兵纵队和特种兵部队70万人浩浩荡荡入关参战,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冀东平原,后尾还甩在锦州、沈阳。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发布假消息迷惑敌人,造成我军尚在庆功休整的假象。

作战指挥室,林彪对刘亚楼说:“命令随后跟进的第1、第2、第12纵队从山海关直接入关。”跟进部队走山海关,直插天津、塘沽。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瑧来到孟家楼村,与东野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会合。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平津战役。

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企图凭借城外的防御工事负隅顽抗,阻止解放军解放天律。面对强大的人民解放军,敌军心动摇,许多官员纷纷借故脱离部队。陈长捷勃然大怒,他绝不允许有人动摇军心,更不允许借故出逃。天津市长杜建时来见陈长捷,劝陈长捷按蒋介石的命令把部队撤到塘沽去。陈长捷对杜建时的一再劝说无动于衷。

傅作义下决心再次派人与解放军进行谈判。他派《平明日报》社长崔载之为谈判代表,李腾九处长的堂弟李炳泉陪同前往。

军委作战室内,毛泽东手指地图上的新保安说:“先把塘沽、新保安拿下来。”

1948年12月22日7时,解放军向新保安国民党35军发起攻击。强大的炮火摧毁了敌人的防御阵地,为步兵开辟通路。东南城墙被解放军的炮火炸开,守城的国民党军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

杨得志、罗瑞卿、耿飙观察炮火轰击情况,指挥炮兵向新保安城内延伸射击,敌纵深防御工事被我炮火覆盖,突击部队英勇突进。22日9时,突入新保安城内的部队向敌核心工事逼近,攻城各部队从各个方向突破了敌人的防线,解放军如潮水般冲入城内,向35军军部逼来。绝望的郭景云在痛苦和无奈中举枪自尽。新保安解放了,杨得志、罗瑞卿、耿飙登上城楼观望新保安。刚刚经过战的新保安,战火的余烟未尽,城头上弹痕累累。

12月23日凌晨,敌张家口守军5个步兵师、两个骑兵旅约五六万人弃城逃跑。华北军区第3兵团杨成武、李天焕迅速指挥部队围歼逃窜之敌。大量炮弹倾泻到敌人阵地上,逃窜之敌遭到了灭顶之灾。

西柏坡卧室,毛泽东一边吃饭一边看着有关平津前线和傅作义的材料。周恩来说:“可以考虑对傅作义不作战犯处理,在政治上给予相当地位,允许他收编一两个军,新保安、张家口被俘人员也可一律释放。”毛泽东觉得对傅作义及北平问题的解决,应该慎之又慎,考虑得越周到,越全面越好。

北平景山顶一座亭台上,傅作义与李世杰等人交谈:“我走到这一步,时刻冒着三个死亡的危险!一是我秘密和共产党接触,一旦事情败露,蒋介石会以叛变罪处死我。二是我的部下想不通,就要在背后开枪打死我;三是共产党会按战犯处死我。”

西柏坡指挥所院内,中共中央五位书记正讨论和平解决平津问题。毛泽东最后说:“要给傅作义定出一个最后期限,限他在1月14日午夜12时以前答复。过了这个期限我们就攻城,决不允许拖延。”

傅作义的办公室中南海居仁堂内,傅作义翻看着《谈判纪要》,他觉得这份纪要与自己提出的要求差距太大了。傅作义猛然转身说道:“实在不行,我向全国发出和平通电,然后自行解除兵权,让第4兵团司令官李文代理我的职务,我去南京向蒋先生请罪,听候处置。”

支前大军克服了重重困难,为解放军运送蔬菜和副食品。部队打到哪里,浩浩荡荡的船队沿着大青河把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送往前线部队。天津杨柳青前线指挥部内,刘亚楼看看表,觉得磨蹭得差不多了才来到师部接待室与天津市参议会代表们见面。刘亚楼对代表们说:“我们可以宽限陈长捷4天时间,在13日5时前放下武器。”

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和86军军长刘云瀚等高级将领一同观察前沿阵地。陈长捷听了市参议会代表回来讲的情报,错误地将151师调往天津城北设防。

南京顾祝同寓所,顾祝同向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转达蒋介石的意见,请美国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将军立即派陆战队进驻天津。巴大维明确表示美国不可能派兵进驻天津。

国民党著名抗日将领、傅作义的挚友马占山在私邸设宴宴请傅作义和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马占山对傅作义说:“你很看重自己的历史和名节,不要因为你一人把千年古都打烂了,你也就不成其为抗日名将,而成为历史罪人了。”傅作义默默地听着,过了一会儿他对邓宝珊说:“我想拜托老兄代我辛苦一趟。”

北平通县宋庄平津前线司令部。刘亚楼在给平津战役总前委书记林彪和总前委委员罗荣桓、聂荣瑧等人报告作战预案:“我打算这样使用兵力:以第1、第2纵队组成西集团,为第一主攻方向,从和平门一带向前推进;以第7、第8纵队组成东集团。由东向西攻击,为第二主攻方向。为了给主攻部队有力的配合,准备以8纵、2纵一部在城北佯动,迷惑敌人。6纵17师作为预备队。”刘亚楼胸有成竹地保证说30个小时就可完成任务。

在西柏坡的办公室里,毛泽东决定发表《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郑重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和平谈判的态度,将国民党当局伪装拥护和平的真面目彻底暴露在世人面前。

1月14日10时整,解放军炮群对敌前沿和纵深阵地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轰击,国民党军精心构筑的城防体系被摧毁了,敌阵地上一片火海。陈长捷苦心经营的天津外围工事顷刻间土崩瓦解了。解放军的炮火准确地命中了陈长捷的指挥部、警备司令部。攻城部队英勇奋战,至14日12时,我东西方向主攻部队分别突破天津城垣。又过了一个小时,解放军从南面突破敌防线冲入天津城区。解放军从三面向城内敌人突击,敌人很难再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了。攻城部队英勇顽强.前仆后继,大胆采用穿插迂回战术分割包抄敌人,几路部队同时向金汤敌司令部攻击前进。

在平津前线指挥部,共产党方面宴请邓宝珊、周北峰。邓宝珊、周北峰为此心急如焚,紧张不安。他们不知道解放军攻击天津的结果如何,对下一步的谈判心里更没把握。

15日凌晨5时,攻城各路部队在金汤桥会师,天津守敌被彻底分割。解放军战士冲进敌人的地下指挥所,陈长捷、刘云瀚等慢慢地举起手来。天津守敌被消灭了,华北最大的工业城市天津解放了!

金汤桥上,攻城部队各路大军胜利会师。从攻击开始到会师,总共才只一天多的时间。敌人虽然顽固抵抗,但他们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车轮,阻挡不住人民解放军的钢铁洪流。

故宫护城河边,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崔月犁说:“傅先生有什么举动,包括他情绪上的变化,第二天西柏坡就知道了,这多半是靠你了。你地位特殊,一旦有变,你的处境就危险了。你的书籍、资料、电话号码要统统烧掉。”傅冬菊听后点点头。

苏静准备和邓宝珊一同进城,林彪对邓宝珊说道:“请转告傅作义将军,今天是16日,21日午夜12时之前,傅将军要宣布和平解放协议,公开表明立场,否则我军立即攻城。”

西柏坡军委作战室内,五位书记正和彭真、薄一波、叶剑英等研究解放北平的有关事宜。散会后,毛泽东在地图前久久深思,他边看地图边草拟发给平津战役总前委的电报:“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避免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及各文学和其它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遭受损失。要使每一个部队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能够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做一项纪律严格执行。”

在南京中华门,顾祝同、徐永昌、汤恩伯、俞济时等国民党高级将领陪同蒋介石登上中华门。蒋介石望了众人:“看来我不得不离开南京,离开我亲手创建的首都了。”众将领相望无言,蒋介石独自默默地走下城门,沿着石阶向下走去。

中南海怀仁堂会议大厅,傅作义召开了高级军官会议,王克俊向各部长官宣读《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协议实施办法》。面对大家的起哄和骚乱,傅作义慢慢站起说:“如果要讲失败,那是我傅作义个人的失败。以个人的毁败换取诸位和数十万将士们的新生,不容我犹豫计较。你们愿留在北平的我谢了,愿走的,请把话讲明,我送你们回南京。”

古城北平欢腾了。北大校园灯火辉煌,同学们自发地涌向广场,欢庆胜利,欢庆解放。同学们举起彩灯,扭起秧歌,迎接胜利的到来。北平人民兴高采烈地迎接解放,人们用各种方式欢庆胜利。

北平虽已和平解放,而傅作义的心里尚未解放,他有一种难言的失落感。北平城内国民党军队25万人按协议开赴指定地点接受改编,伟大的平津战役结束了。就在傅作义将军宣布接受和平解决北平协议的当天,蒋介石正式宣布了“引退”声明,悄然回到他的故乡浙江奉化溪口去了。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中央军委命令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继续行使领导军事职权,统一指挥第2、第3野战军和第4野战军一部的百万大军进行渡江战役。总前委成员在河南商丘张菜园一条小船上开会商议凌江战役事宜。大家一致同意4月15日开始渡江。

西柏坡,傅作义、邓宝珊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会见。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傅作义将军后来在促成绥远董其武将军起义以及在其他国民党将领起义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中央的首长们在西柏坡住了9个月零29天,在这里指挥了震撼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3月5日——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顺利召开,这标志着严酷的战争时期已经过去,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向城市。

1949年3月23日,就要告别西柏坡进驻北平了,毛泽东在自己曾指挥过三大战役的小院中推着石碾,回望着过去,思考着将来。最终,中共中央五位书记满怀信心地离开西柏坡,去迎接新的挑战。在全国胜利即将到来的今天,他们告别了这个小山村,前往北平。

经过数月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与会代表熙熙攘攘走进会议厅。毛泽东热烈欢迎张澜、李济深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出席会议,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女士更是专程从上海赶来出席会议。曾经作为国民党谈判代表团团长的张治中将军今天也作为代表出席会议。梅兰芳等各个行业的杰出人士也应邀参加会议,共商国是。毛泽东和代表们笑容满面地步入会场,在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的前夕,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充分征求大家对建立新中国的意见和建议,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和真诚。

在中南海颐年堂,周恩来请代表们就国歌问题发表意见。郭沫若建议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歌词的作者田汉征询大家意见,是不是要将歌曲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改一改。徐悲鸿、梁思成等人都认为不用改。最后毛泽东坚定地说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不能说过时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还在包围着我们,就是将来也是这样,在当今世界,你站在落后的地位上,也就是处在最危险的时候,国歌里提醒一下有好处。”

国歌的旋律响起,庄严的乐曲在每个代表的心中回荡。为了新中国,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又有多少战士英勇牺牲,血染疆场。巍峨的长城,绵延万里,雄伟壮观;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民族魂,英勇顽强,不屈不挠。毛泽东登上长城,深情地望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新中国诞生了,一个灿烂美好的新时代到来了!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她就像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充满朝气与希望;预示着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东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点击点评:气势磅礴的战争史诗

《大决战》是一部从正面描写战争场面的全景式的战争巨片。它人物众多、结构复杂、场面壮观、气势恢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年大决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热烈歌颂了这三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

影片的最大成功与魅力是实现了“诗”与“史”的高度统一。它所叙述的一切都在于史实,无论人物或事件,都作了逼真的“还原”。同时,它的这一切又都浸透着诗情哲理,伟大而壮美的历史事件与出色动人的艺术完美结合,没有任何矫揉造作。所以,它既是一场举世震惊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又是艺术家充满**的动人礼赞。

影片十分注意调动画面的气氛,呈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和氛围。可以说,自有中国电影以来,在银幕上还尚未出现过这样的鸿篇巨制。导演用电影的语言表现了革命战争的伟大力量和必然胜利,及敌人最终灭亡的前景和结局。它像浓墨重彩的画卷,又像是斧凿刀刻的浮雕,成为一部辉煌宏伟的战争史诗。

回望精彩

在《大决战》的第一部《辽沈战役》中,蒋介石为了迅速改变东北局面,以望扭转全国战局,便不择手段,他与傅作义秘密共同制定了乘虚偷袭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的详细计划。

对于傅作义准备偷袭两柏坡,中共中央已得到情报并有所准备。此时,西柏坡党中央革命根据地只有华北的7纵在前边,3纵、4纵,还不一定及时赶得到。而傅作义又增派了三个师的兵力,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面对如此险恶的境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很着急,他请求毛泽东提前做点准备,但毛泽东不慌不忙,风趣地说:“不忙嘛,蒋介石占领延安,赶着我跑。他在山下,我在山上;他在山上,我在山下;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哪。”说罢,便又埋头继续写文章。

很快,毛泽东揭露国民党偷袭西柏坡的文章《评蒋、傅匪军梦想偷袭石家庄》,便在中共广播电台播出了。当蒋介石听到广播的内容时,陡地站起,不禁长叹一声:“听得出这是出自毛泽东的手笔,喜怒笑骂皆文章嘛,他骂我为蒋匪倒也公平合理,我骂他为匪骂了20多年了。”

在这一片段中,通过国共两党首领的两句很典型的话语,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毛泽东风趣幽默、胆识过人的伟人风范及运筹帷幄的坦荡胸怀。这与蒋介石的背信弃义的丑陋行径以及深知大势已去的悲凉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这个场景从侧面反映出战争局势转变的脉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