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

第二章 红日

第二章

红日

为报涟水仇,消灭七十四师!

——解放军将士如此表达自己的决心

影片档案

年份:1963年

黑白/彩色:黑白

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

原著:吴强

编剧:瞿白音

导演:汤晓丹

制片:沈锡元

摄影:马林发

演奏:上影乐团

独唱:任桂珍

主演:张伐 饰演 沈振新

高博 饰演 丁政委

杨在葆 饰演 石东根

舒适 饰演 张灵甫

康泰 饰演 陈坚

里坡 饰演 刘胜

舒适 饰演 张灵甫

荣耀

影片作为革命战争影片既有恢弘的气势,又有细腻的笔触,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塑造了鲜明而极富个性特征的银幕形象,是中国军事题材影片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

光影故事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头子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定,公然向中共解放区大举进攻。在华东地区,国民党的“王牌”部队第74师在张灵甫的指挥下正猖狂地进攻中共苏北解放区涟水城。此时的涟水城已沉入一片火海之中。

疯狂的敌军对阵地进行一阵炮轰后,便在一名指挥官的带领下冲了过来。人民解放军沈振新部的人民解放军对其进行了顽强的抗击。坚守在涟水城下的58团连长石东根带领战士们已打退了敌人的好几次冲锋。

惨烈的战斗使国共双方都损失惨重。在这激烈的战斗中,58团团长不幸牺牲了。当副团长刘胜得知这个消息后,激愤地命令前沿战士:“狠狠地打,把敌人彻底消灭,给苏团长报仇!”

此时,猖狂的国民党军74师主力已突破了解放军的右翼防线,并有一部分已经进了城,沈振新的部队面对着被敌军包围的危险。正在军长沈振新焦灼万分的时候,正在总部开会的丁政委给他发来一份急电:为了整个战役的胜利,总部决定暂时放弃涟水城,北撤山东。

当58团副团长刘胜接到撤退的命令时,一时思想上接受不了,但还是坚决执行,他对团参谋说:“下达命令,六点钟撤出战斗。”

连长石东根也是打心眼里不愿意撤退,可是还有几分钟就到六点了,他就强制自己冷静地说:“命令各排,撤!”

六点整,部队开始撤退,许多群众也跟随部队一起撤走。几小时后,先头部队来到了杨家村头,简单休整过后,便又开始继续北撤。临走时,班长杨军的妻子阿菊要求参军一起走,杨军拒绝他说:“你还是留在家里,和大伙一起跟敌人斗!再说爹上了年纪,总得有人照应。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

在相亲们恋恋不舍地送别下,人民解放军战士朝着前方大踏步前进。

解放军刚离开涟水城,国民党军就开了进来。国民党军74师师长张灵甫,穿着披风,趾高气扬地来到宝塔前,命令他的新闻处长为他拍照留念。他的参谋长董耀宗扶了扶眼镜说:“宝塔一定要拍进去,这是我们师长的纪念碑啊!”

新闻处长谄媚地说:“师座,请您往上站一步,这样更可显出您的威风!”

随后,敌军师部大摆庆功宴。董耀宗收到他们头子蒋介石的来电,立刻向张灵甫报告:“恭喜师座,委座传令嘉奖,说我们这一仗打得好,美国顾问团也表示满意。”众反动军官们听后,立刻举杯祝贺张灵甫。在一片奉承声中,张灵甫更加得意忘形了。

几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沈振新部的战士在群众的热烈欢迎下,终于进驻山东地区。

在这战斗的空隙,军部积极进行休整工作,并提升刘胜任58团团长,同时让刘坚做他的政委,以加强这个主力团的思想工作。当刘胜听说陈坚是个大学生,有些顾虑地说:“知识分子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我们跟他们,难搞!”沈军长听了之后,严重地批评了他,并说:“你们两个要合作,把队伍带好,仗打好,保持主力团的光荣。”

陈坚到了58团后,遵照上级指示加紧练兵,并随时了解战士的思想情况。他和战士们一起练习爬山,投弹,为胜利完成即将到来的战斗任务做好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兵,陈坚做了小结,他对战士们说:“同志们!你们已经征服这些山了。我们必须学会山地作战,蒋介石的美式配备,一碰到山,就要它的好看了!”战士们听了都很兴奋。

此时,在解放军的正面,敌人集中了整编74师、83师等二十万人,正沿临沂一带并进。而背后又有国民党军李部率领了三个军六万人,已经占领了莱芜。面对敌军的南北夹击之势,解放军司令部果断做出决定:留少数部队在南线阻击,大部主力避开正面的敌人,调头北上,在运动战中吃掉莱芜这股敌人。

沈军长分析情况后,决定先拿下莱芜城北的吐丝口镇,消灭镇内九千敌人,截断莱芜敌人往北的退路。

部队连夜向吐丝口镇进发。一路上宣传队利用大山石画上了宣传画,配上了醒目的标语,战士们看了情绪更高,行军的速度也更快了。

很快,吐丝口镇的战斗开始了。此时,58团暂时还没有接到战斗任务,军部命令他们休息待命。可战士们却都很兴奋,坐卧不安。陈坚到各连摸了一下情况回来,对刘胜说:“下边的情况值得注意,不好好休息,议论纷纷。”刘胜不以为然地说:“政委,你对这个团还没摸透。他们一听到枪响,心里就开锅。”

清晨,军部接到司令员的电话,为保证整个战役的胜利,命令他们必须在次日中午12点解决吐丝口的战斗。终于,早已按捺不住的58团盼来了梦寐以求的作战机会。

刘胜认真观察地形后,决定组织一支突击队,越过前沿,先把敌军的师部搞掉。他的计划得到了批准。

刘胜把突击队的任务交给了7连。石东根可算等到时候了,他立刻组织战士冲进吐丝口镇,向敌人发起猛攻。顽固的敌人疯狂抵抗,和突击队展开了巷战。整夜都在激战,沈军长也整夜没有合眼,一直和前沿保持紧密联系,指挥战斗。

此时已经是早上八点三十五分,敌师部前的一个炮楼由于敌人负隅顽抗,还没攻打下来。石东根、杨军、秦守本见前去爆破的战士好几次都没冲上去,非常焦急。

忽然,从炮楼的枪眼里伸出来用破衬衫做成的白旗,接着还丢出几支枪来,表示投降。可是并不见敌兵出来。石东根早就急了,一见就喊道

:“敌人投降了,赶快上去缴枪!”

杨军有点犹豫不决,但性急的石东根命令他坚决执行,他只好带了几名战士跑了过去,在将要接近炮楼时,突然机枪声响了起来,几个战士纷纷中弹倒下。杨军知道中了敌人假投降的诡计,立刻转身摆手告诉后面的战士卧倒。就在这瞬间,一颗枪弹击伤了他的腿部,他站立不稳,倒了下去。

石东根看到由于自己轻敌而造成战友的伤亡,悲痛和怒火在胸中交织着,立刻命令爆破手继续上前去炸掉那个炮楼。秦守本机智地冲到了敌人的炮楼下,他迅速拉出导火线,把手雷从炮楼的枪眼塞进去,随着一转身滚下土坡跑回自己的阵地。轰隆!一声巨响,把敌炮楼炸了个粉碎。

石东根喊道:“同志们,冲啊!”战士们一起涌向敌师部,成功占领了这个国民党军的巢穴。敌李副司令企图逃跑,却解放军神枪手王茂生活捉。

莱芜一战,沈振新部大获全胜。三天之内,解放军共消灭六万敌人。国民党军大批被俘官兵在解放军战士押解下垂头丧气地向集合地点走去。战场上一片欢呼声,热闹极了。

战后,陈坚来到连部协助石东根主持了一个全连总结会议。会上,陈坚提醒大家,不要光谈好的,也要谈谈指挥上的缺点。会议结束后,石东根想到自己在战斗中光凭勇敢不动脑筋,造成了战友的流血牺牲,给部队带来了损失,这是多么值得总结的惨痛教训!他又羞愧,又难过。

当夜,石东根和杨军两个亲密的战友一起写成了战斗总结。刘胜看了之后,高兴的称赞道:“谁搞的,不错嘛!”李全乐滋滋地说:“是连长搞的。我们连长真能!”刘胜看到了石东根的进步,心里十分喜悦。他没有开收条,却从口袋里掏出连部上缴的手表递给李全,说:“给你们连长带去,团党委批准发给他了。”李全一听,乐坏了。

正在这个时候,杨军的妻子阿菊从家乡千里迢迢赶了过来,悲痛欲绝的阿菊向战士们讲述了家乡遭受反动派迫害的经过。战士们听了都悲愤地流下了眼泪。杨军听到乡亲和父亲惨痛遇害的情况,心中燃烧着仇恨的怒火,决心向74师讨还血债。阿菊走到杨军身后,坚决地说:“杨军,我一定要参军!”

经莱芜一仗,国民党军的进攻计划彻底被打乱了。张灵甫的整编74师只好停止前进在垛庄待命。很快,他便接到国防部命令,决定以三个兵团分左中右三路,和解放军在沂蒙山区决战。对此,张灵甫当即召开全体将领的军事会议,进行了作战部署。散会后,张灵甫严厉地命令留守垛庄的团长:“我们的辎重,给养都在这儿,必须守住垛庄!”团长连连答应:“是!是!”

解放军司令部获得敌人蠢动的情报后,为了实现歼敌的计划,立即命令沈部全军南移。

支前的民工大队扛着担架,赶着牲口,紧跟着队伍快步走着。东边传来炮声,部队却还是往南走,战士们心里嘀咕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啊?一个老兵根据长期作战经验,自信地说:“依我的估计,准有锦囊妙计。”

最后,沈部的队伍在垛庄附近停下,时刻等待着上级的战斗命令。

这时,国民党军74师从垛庄开往坦埠的途中,遇到沈军兄弟部队的猛烈阻击,逼迫张灵甫不得不循着原路撤退。他打算绕过孟良崮退回到垛庄去。却没想到孟良崮东西两侧已经被解放军占领,不能通过。张灵甫只好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董耀宗认为这一带都是高山大岭,调度困难,部队决不可停滞不前,他提醒张灵甫要马上夺路前进。张灵甫故作镇定地说:“别忙,不能硬拼。”说完举起望远镜观察地形。

张灵甫是个狂妄自负的家伙,他观察地形后便命令道:“两翼顶住,掩护全军翻过孟良崮,晚上在山上宿营,拂晓下山,明早到达垛庄。”董耀宗只好同意了。

就在这时,沈部接到了总部的命令:“限你部星夜飞兵前进,于明天拂晓拿下垛庄,消灭守敌一团,完成对敌74师的包围!”沈军长作了具体的战斗部署后,立即率领大军星夜奔赴垛庄。

此刻,睡在孟良崮帐篷里的张灵甫心神不安,他突然坐起来命令他的副官:“告诉参谋长,提前一小时行动,三点钟下山!”

张灵甫以为提前下山可以在解放军没有占领垛庄以前到达垛庄,却不知58团的先头部队7连战士已经到达垛庄。

在连长石东根命令下,7连战士悄悄地对垛庄发起了进攻。杨军和秦守本摸到敌团部的圩墙脚下,注视着敌巡逻兵的行动。乘敌兵不备,秦守本翻过圩墙,干掉了巡逻兵。杨军率领战士跟着翻过圩墙,像一把尖刀直插进庄里去。这时,敌团长才从梦中惊醒,他慌忙向还在孟良崮上的张灵甫打电话报告:“共军已经占领了半个庄子,离我这里只有两条巷子了……”

正在准备下山的张灵甫听说垛庄将要被解放军占领,震惊得怒吼:“废物,守住!丢了垛庄,我要你的脑袋!”

就在这时,杨军冲了进来,活捉了敌团长。终于,垛庄全部被解放军占领。困在孟良崮上的张灵甫听说垛庄失守,惊慌失措。他暴跳如雷地喊道:“按照原定计划下山,夺回垛庄!下山的路非通不可!”

忽然,南京伪国防部来了电话,命张灵甫守在盂良崮上吸住解放军,等外线的敌军对解放军形成大包围之后,让他来个“中心开花”,内外夹攻,妄想消灭华东解放军的主力。张灵甫一接到指示,便把他的指挥部移到了山顶。他不知道自己已成了瓮中之鳖,还得意洋洋地等外线援军赶到,表演他的“中心开花”。

在沈军长的指挥下,刘胜团的战士们分成两路向孟良崮发起进攻:一路由陈坚指挥,已经攻下了敌385高地;另一路在刘胜亲自指挥下,很快也占领了敌540高地。

张灵甫的指挥所设在一个岩洞里,董耀宗走进来向他报告战况后,忧虑地说:“我们的粮食和水快断绝了。”张灵甫极有把握地说:“没问题,徐州方面会空投接济的。”

很快,接济张灵甫的飞机便来空投物资,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敌人不小心把东西全部都投在了已被解放军战士占领的540高地上,几天没有吃喝的敌兵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守在540高地的解放军战士,欢快地吃着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送来的饼干、罐头。一个解放战士兴奋地说:“74师装备虽好,这回可要叫他们干瞪眼啰!”

此时,粮尽水绝的张灵甫部队已处在进退两难之中,感到自己确实是钻在“口袋”里了。他的心腹们劝他另打主意。旅长则主张集中兵力突围出去。张灵甫心想:“不突围出去,势必困死在孟良崮上;

突围吧,等于宣告失败。董耀宗猜透他的心思说:“保存实力要紧,何必跟共产党争一日之短长!”

张灵甫思索一番后,决定使声东击西的诡计来逃避被歼灭的命运,突围出去。他指着地图布置说:“黄昏以前突围出去。黄旅长,这是540高地,集中炮火给我轰!”

敌军一边向540高地发动佯攻,一边却妄图从385高地突围出去。

沈军长识破了敌人的诡计,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果断地说:“张灵甫惯于声东击西。告诉曹师长要沉住气,坚持守住540高地。告诉刘团长,3营先不要动。”

这时,董耀宗正率领部队在外线敌军25师配合下,向385高地靠拢。沈军长获知这个情况后,便立即命令刘胜带3营去增援385高地。

在385高上,面对蜂拥上来的敌军,高地上的解放军战士予以猛烈阻击,终于成功打退了敌人的三次冲锋。但是,解放军因增援部队还未赶到,力量悬殊。很快,阵地便被敌军突破了一个缺口。敌军拼命向外跑,嘴里喊着,“冲出去啊,快冲啊!”

当张灵甫在山洞里接到了385阵地被突破的消息,高兴得在电话里对旅长说:“你打得好,突出去以后,我替你向国防部请奖!”张灵甫挂上电话后,便立刻准备下山。

张灵甫高兴得太早了,他万万没想到,刚突围出去的敌军又迎面遇上刘胜率领的增援部队。刘胜立刻命令司号员吹起了冲锋号,指挥解放军战士拦截逃敌。号声、炮声、冲锋的喊声震撼着385高地。国民党军心惊胆战,一下子被打得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跑。

一部分顽固的敌兵依然在冒死猛冲,眼看就要冲上有着战略优势的制高点。就在这时,石东根和杨军率领战士赶到,顿时两侧翼枪声大作,一下子便消灭了这股顽敌。

这时,刘胜的部队也赶到了,见了陈坚就像久别重逢一般亲热。刘胜看见陈坚手上负伤,关怀地慰问他。陈坚说:“轻伤,没关系。”刘胜兴奋地告诉他:“选出的敌人被我们消灭了!”

由于张灵甫的指挥所处在有利的地形,石东根的部队进攻了好几次都未能攻破。刘胜见状,便来到前沿亲自指挥,他命令石东根率两个排从右面插过去,又命令八连从左面迂回过去,占领西北角小山头。正在刘胜布置任务的时候,忽然一颗炮弹在他的近处爆炸,刘胜被炸,一下扑倒在岩石上。通讯员邓海见团长负伤,急忙喊来卫生员将刘胜扶下火线。刘胜不顾自己的伤痛,对邓海说:“打电话通知炮兵,向西北小山头开炮。快把政委请来!”说完,就昏迷过去了。

当陈坚走进病室时,刘胜经过抢救刚苏醒过来。陈坚抑制着内心的忧急,轻声喊道:“老刘,你怎么样啊?”刘胜呼吸短促,却用坚定的语气要求陈坚:“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

最终,因抢救无效,刘胜还是不幸壮烈牺牲了。当军长从电话中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悲痛得说不出话来。战士们肃立在刘胜的遗体前宣誓,一定要实现他的遗言:“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他们决心以彻底消灭敌人的实际行动来纪念英雄的团长。

战士们带着仇恨与愤怒,集中火力向盂良崮顶的敌军指挥所发起攻击,一排排山炮向山顶猛轰。顿时,孟良崮上炮声震响,岩石纷飞。

杨军率领战士们在炮火的掩护下,通过人梯攀登上峰顶。他们向敌军愤怒地扔出手榴弹。随着阵阵爆炸声,敌兵死的死、跑的跑,孟良崮上乱作一团。

此时,张灵甫的最后一道防线已被解放军军突破了,董耀宗慌张地向张灵甫报告说:“共军离我们孟良崮顶只有两百公尺了,一个炮弹,我们就要全部完了!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了!”张灵甫还顽固地说:“镇静点!”说完,他又命令继续顽抗。

很快,石东根和杨军便率领战士们冲进了山洞,董耀宗看大势已去,便丢下了枪,垂头丧气做了俘虏。而顽固的张灵甫依然还在做垂死的挣扎,他手持冲锋枪,隐藏在阴暗的角落里,听到喊声后,便射出了一梭子弹。石东根和杨军忙俯下身去,机智地躲过了张灵甫的冷枪。

杨军见张灵甫是顽抗到底了,就向张灵甫扔去一枚手榴弹。手榴弹爆炸,一阵烟雾过去后,却半晌没有声音,石东根和杨军持枪冲了过去。走近一看,发现张灵甫这个骄横狡诈的反动将领已经倒在地上死去了。

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成功地粉碎了猖狂不可一世的蒋介石“王牌”军74师,有效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晴空明丽,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高举着红旗,欢唱着歌曲,迎着血红的霞光,在孟良崮上胜利会师。

点击点评:壮阔的革命战争画卷·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是一部大型的革命战争影片,描写了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消灭国民党“王牌”军第七十四师的故事。

影片的导演汤晓丹不仅善于场面的绘画,而且也精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以影片在真实地再现气势恢宏、规模壮大的战争场面的同时,亦浮雕式地刻画出一些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突出地塑造了双方最高指挥者的形象,沈振新的坚毅果敢与张灵甫的自大骄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影片的一大特色就是通过具有隐喻性质的道具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以帮助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正是导演汤晓丹惯用的艺术手法。在这部影片中,张灵甫的照片几乎成为其命运的一张随身符箓,或是胜利,或是灭亡,都能通过这个小道具中领悟回味出来。

导演汤晓丹巧妙采用平行蒙太奇的创作手法,通过对每次战斗中,同一时间里敌我双方对同一事件的部署、交锋及双方情绪、气势的对比渲染,令人信服地揭示了人民军队战无不胜,反动军队必然灭亡的历史真理。

电影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经过歌唱家任桂珍的演绎,很快便红遍了大江南北,早已成为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

回望精彩

影片多处采用“呼应式的组接”的创作手法,对于这样一部多线索的影片来说,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篇幅,而且还使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条理贯通、眉目清晰的效果,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创新手段。

影片中张灵甫追问张小甫的下落,到解放军审问张小甫,采用了“呼应式的组接”手法。张灵甫说:“他(张小甫)是我一手栽培,不成功便成仁,绝不会当俘虏!”下面紧接着便是张小甫被俘受审的镜头。这样的处理,不仅很自然地转移了地点,而且暗含讽刺的意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