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争霸

第一百零三章 大破张颌

第一百零三章 大破张颌

另外,或认为,氐与古老的三苗有渊源关系。三苗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重要部落集团,与华夏族先民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尚书》的《舜典》、《大禹谟》、《臯陶谟》、《禹贡》、《吕刑》诸篇中均记有三苗之事迹。三苗最早分布地带北达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与作为华夏文化来源的仰韶文化分布区是紧密相连的,由于华夏集团向南扩张,三苗不得不向西向南迁徙。一支沿汉水向西北迁徒,即《舜典》提及的“窜三亩于三危”,迁徙到渭水上游和岷山以北的地区,亦即后来氐族的原始分布中心;而另一支向南迁徙至鄱阳、洞庭湖之间,后复向西移,逐渐分布于湘西、黔东一带,其中一部分成为今天苗族的先人。

因此,或认为三苗西徙和南迁的两支分别成为氐族和苗族的渊源之一。从氐族和苗族都有相同的创始传说,与以服色为部落区分标志的共同特征、共同的农耕方式、氐族地区留有苗的遗痕等方面均可得到证实。第一,据《魏略?西戎传》载氐人“其种非一,称槃瓠之后”,而在三苗后裔的武陵蛮中也有槃瓠为始祖的传说;第二,同书又云氐人“或号青氐,或号白氐,或号蚺氐……人即其服色而名之也”,而苗族亦以服色分为黑苗、白苗、红苗、青苗、花苗等;第三,氐人从先秦以降就是农耕民族,三苗的后裔武陵蛮也是农耕民族;第四,据《水经注?渭水》条云:“渭水又东历大利,又东南流苗谷水注之,”清孙星衍云:“泾谷、伯阳谷、苗谷三水今清水县界。”清水县所属略阳郡正是氐族比较集中的地带。苗谷之来源,可能与“三危三苗所处”有关。因此,氐与三苗似有渊源关系。

综上所述,氐族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籍中。其来源可能与三亩及街、冀、獂道之戎有关。同时,由于与羌族相邻,又杂居共处,也吸收一些羌族成分。汉魏后,氐族已形成一个较强大的人们共同体。

曹操即便有此心,不见得人家有此意,就好比曹操招降关羽一样就弄的得不偿失,不过氐人还是十分讲究信誉的,虽说诚信是汉人提出来的,不过最为看重信义却是一些少数民族,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讥讽吧!

曹操派去氐人部落的使者被杀害了,氐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既然跟张卫合作了,就不会有二心,必然与曹操周旋到底,他们可不懂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说法,既然身为你的敌人就要刀剑相对。

这真是把曹操给惹怒了,而且是大怒,他曹操南征北战鲜有败绩,就算现在风头正盛的刘备断断不敢如此轻视于他,人活着有时候也是活一口气,曹操命张颌为先锋,率军五千迎战氐人。

对于张颌的领兵能力曹操还是十分信任的,张颌可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当年在袁绍麾下的时候,所有人都赞成进攻曹操大营的时候,唯独张颌反对,要袁绍发兵救援乌巢,他对袁绍说道:“明公,乌巢乃我军粮草大营,根本之地,万不容失。”

可见张颌是一个十分有战略眼光的将军,可是袁绍当时被郭图鼓动的已经迷了心窍,非但不听反而让张颌去攻取曹操官渡大营,张颌无奈只得遵从袁绍的命令,曹操大营坚固无比,即使军队人数不及袁绍,但也不是一时三刻能攻下来的。张颌的担心的事情变成了现实,曹操大军偷袭乌巢,守将淳于琼因喝酒误事被曹操俘虏,官渡几十万大军粮草被曹操一把大火之下,烧的干干净净。

袁绍听闻气吐了血,主张攻曹营的郭图立刻推卸责任,把所有战败的责任都推脱到前方领军的张颌身上,袁绍现在已经失去理智,他狂吼着:“召回张颌,召回张颌,我要把他斩首示众。”

郭图一看自己挑拨离间成功,还美滋滋的呢!可是他也不想想,由于他错误的指挥,让袁绍几十万大军被曹操击败,元气大伤。所谓是“良禽择木而栖”,可袁绍这片林子倒了,那里还有你一个小小候鸟的容身之地呢?所以郭图的好日子也就不长了。

张颌因为不想这么无缘无故的死,于是就投降了曹操,曹操对张郃的投降感到高兴,亲自迎接并称“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此后担任著偏将军、封都亭侯。可见曹操对张颌的看着,他可是把张颌比作诸汉高祖开疆拓土,一统天下的韩信呀!

张颌本来就是河北名将,对于河北的一切了如指掌,袁绍把张颌逼走那就等于自断一臂外,又送给曹操一知锋利的矛。张颌也确实没有辜负曹操对他的厚望,他率领大军跟随曹操征伐河北立下汗马功劳。

曹操让他跟随自己攻打邺城,占领了邺城。张郃又跟随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谭,他单独率军包围了雍奴,击溃了袁军。随同曹操征讨柳城的时候,张郃和张辽担任先锋,张郃因为屡立战功升任平狄将军。张郃还领兵征讨东莱郡,讨伐管承,还和张辽等人一起讨伐陈兰、梅成等人,大获全胜。

在张颌的辅助下,青幽并冀先后落到曹操手中,随着接手袁绍的地盘、兵马、钱粮、赋税曹操也越发的强大起来。不过张颌的战绩不仅仅如此,在渭水之战中张颌还大放异彩。

张郃跟随曹操到渭南,击溃了马超、韩遂等,又包围了安定,杨秋投降。张郃、夏侯渊一起征讨盘踞在鄜城的贼寇梁兴和武都一代的氐族叛军,击败了马超的部队,平定了宋建统治的地区。

后来马超依旧不死心,想夺回西凉自家的根基之地,马超率领自己麾下残存的西凉铁骑,并且联系羌人和氐族人,再次反攻安定,当时驻守张颌与马超正面交战,三次败马超联军,终于马超的联军军心溃散,马超无奈只得投奔汉中张鲁。所以说曹操这次派张颌去可为是信心十足,毕竟他先后几次击败过氐族,说不准氐族畏惧张颌如虎,曹操也打算给氐人一个狠狠教训。

氐人行军打仗全靠勇武,没有战法谋略,不过张颌还是小心翼翼,毕竟这里不必比平原,山谷众多,万一氐人人突然开窍打个伏击什么的,他岂不是亏大发了?窦茂身为氐王,他还真就不是纯正血统的氐人,他母亲是汉人,可以说他是混血。

本来身为汉人所生之子是没有资格继承氐王位的,从小他就备受排挤,因此窦茂离开氐人世代所居的场所,来到了中原汉地,所以他是可以饱受汉人文化熏陶的人,如果平平静静也就罢了,他也就这么生活下去可能也就一辈子了。可是他的母亲,竟然被那个心术不正的哥哥篡得氐王位的哥哥给强纳为妾。

虽说在氐人之中确实有这种习俗,新一代首领可以在老首领死后把他除了自己生母以外的女子收进自己房中,可是其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你纳昔日父亲的妻妾要求没有生过子嗣的,否则你面对由其所出的兄弟姐妹该如何自处?还是以兄弟相称?还是让他们管新首领叫父亲?想想好像都不合适,所以有孩子的女子,新首领定然是不可娶的。

不过在汉人看来这是不可能接受的事情,什么叫纲常伦理,这种行为简直天理不容,为了不受到侮辱,窦茂之母就自裁了。

因为新王篡位而得到王位,不得人心,因此在窦茂回来后许多氐人都暗中相助,一次夜宴中窦茂终于找到机会把酒下毒,就这么把这个间接杀害自己母亲的凶手给绳之以法了,报了仇,同时窦茂也被推举为新的氐王。

张颌固然小心翼翼,不过挡不住下面士卒懈怠,并不是曹军军纪不严,而且汉中的气候关中男儿有些受不了。汉中属于盆地,这里的气候不同于关中,一旦温度一高起来,是那种盆地样式的闷热。此时关中刚刚初春,温度刚刚复苏,而汉中这里已经热的邪性,让张颌的行军部队十分不适应。

天一热起来就容易出汗,让人变得懒散起来,虽然碍于军令,没人敢违背张颌的意思,不过私下里怨言却不少。

这日夜里,气温总算降下来点,张颌看到布置站岗的士卒都无精打采,这种万一敌人夜袭恐怕会很容易得手,张颌也知道士卒们确实不适应,于是他把自己的亲卫调来充当哨岗,来警戒军营。

这些亲卫都是跟随张颌南征北战留下来的老兄弟,对其忠诚更是没的说,而且对张颌的命令都是一丝不苟的执行着。防备夜袭是每一个善战将领要修炼的第一课,半夜十分突然营寨外鼓声大作,声势浩大,看来果真氐人趁机夜袭了。

张颌的反应也十分快,命令全军集结兵力,穿好铠甲,点起火把,全军待命。此时重要的就是稳定军心,只要自己这边不乱,恐怕氐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很多人都不理解,看一些史书的时候都经常能看见某将领引数百人夜袭成功,破敌上千乃至上万的,现在想想简直不可思议。

因为此时胡萝卜还没有普及,一般军营行军时候难得有新鲜的水果蔬菜,士卒们都缺少维生素A,致使大部分人夜里患有夜盲症,灰蒙蒙的看不见东西,而进行夜袭的都是敌军精锐,由最好的饮食标配,到了晚上这种精锐之士一人就能打十几个类似于‘瞎子’普通士卒,所以到了晚上是最可怕的,因此防备夜袭也成为这个时代将领必修的第一课。

可是氐人并没有进攻,只是鼓声大作,没见从外边黑暗处窜进来一个敌军,张颌反应也快,他第一个想到这是敌人的疲兵之计,四周并没有埋伏,不过天这么暗他也不能肯定,于是张颌让亲卫严加防范,其余士卒接着去休息。

军营再次安静下来是半个时辰之后,这么长时间不少人都进入梦乡了,大约过了子时,已经是后半夜,人都已经睡实了,巡逻防卫的亲卫士卒也都一个个无精打采,疲惫的困意一阵一阵袭来。他们没有茶叶,也没有后世提神的咖啡,现在怎么挺的住?布置在军营四周的暗哨,又不少找一个角落靠着就睡着了。

氐人的人悄悄摸近,竟然没有人发现,到了营寨门口几个氐人悄悄拿出做好的吹箭,直接就摸掉了寨门的守卫。夜色的掩护下,只能见到月光映照下刀刃的阵阵寒光,氐人士卒手起刀落下,很多曹军的士卒连一声惨叫都没有发出,就在梦乡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还好是有士兵起夜,去厕所,当回到营帐里的时候发现昔日的手足全死了,这才意识到敌袭。当张颌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氐人迎接深入大营,张颌已经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无奈之下张颌只能组织收缩部队,边打边退。可是氐人像杀不完似的,好似割过的韭菜,割完一波又长一波。

张颌陷入重重包围,看似不支的时候,在氐人的后方杀出一支部队,氐人也没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手,他们毕竟不如曹操的军队精锐,能大胜张颌无非是占据天时地利而已,当曹军在后方突然出现的时候,氐人阵角以乱,正面战场挡不住曹军。于是窦茂果断的下命令撤退,曹军也怕有埋伏不敢深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