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0”到“民生110”

访谈三 政法委书记谈“民生110”

访谈三 政法委书记谈“民生110”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平稳有序较快发展是“新常态”下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邵武市“民生110”的新探索针对新形势下维稳工作,特别是信访维稳工作的复杂情况,前台以“110”一个号码直接对接群众的反馈和诉求,后台以“民生110”服务中心一个结构协同调度,把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探索了一条从被动维稳到主动服务的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2015年6月17日,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冬批示“邵武‘民生110’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益探索,应放在‘五个一批’工作中加以推广”。“民生110”如何与社会治理相辅相成?在推进依法治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民生110”课题组带着问题采访了邵武市政法委书记叶武平同志。

问:谈谈邵武市当前社会治理的主要成效。

答:邵武百姓对邵武整个治安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个从邵武治安满意率和群众安全感率多年排名在全省县市前列就能反映出来。

2010年我市被列为全省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县(市),当时叫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全省才十个县(市)。这些年,我们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方面,还是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先后相继创新了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救治管理机制、城市综合管理“吉祥三宝”“小背心”“小红帽”三支队伍建设、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民生110”社会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农村社会治理“1+3”机制、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机制等品牌。这些都是我们邵武的特色,也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如: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救治管理“五个统一”机制,就在2012年12月中央综治委刊登,2014年5月,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苏增添书记批示向全省推广;又如我市的“民生110”服务管理机制,2014年8月中共南平市委下文在全南平十县(市、区)推广。同时,省内外兄弟县市也经常派人来学习。那么,为什么邵武市能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效?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邵武市党委、政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党政主要领导十分重视。一方面是想百姓之所想,忧百姓之所忧,另一方面是我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使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延续性。比如说,我们创新“民生110”服务机制吧。是市委主要领导在对公安“110”联动机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将警务“110”联动中心的便民服务事项分离出来,在城市社区网格化三级平台的市级平台上组建“民生110”服务中心,主要承接市民的各类意见投诉和便民服务需求,进行有效转办、督办、落实和反馈,努力实现“事事有人办理、户户有人服务”。这样公安“110”又突出了接警、处警和警情研判等警务主业。2014年至今“民生110”服务中心共受理意见投诉、困难求助、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等事项17066起,已办结16827起,办结率98.6%,回访群众满意率97%以上。又比如说,我们创新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救治管理机制,它也不是我们邵武人民凭空想出来的,当时一个家庭有那么一个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就什么都干不成了,全部精力都要围着他转。关键是病患还会时不时跑出来伤及其他百姓,造成社会现实危害,那怎么办?单凭患者所在的一个家庭一家之力肯定是没办法解决,那只能求助政府了。当时就写了一封信给我们市委武勇书记,一开始我们也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后来这个问题不断出现,政府就想能不能搞一个地方集中救治管理,探索出了统一排查、统一评估、统一救治、统一保障、统一跟踪的“五个一”运作机制,并投入1300万元新建一所重度精神病患者防治医院,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管尽管,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连同多年流浪乞讨的精神病患者的问题也解决了,可以说,现在邵武城区街道基本看不到有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多年来,也未发生一起因精神病患者引发的刑事案件。

这些例子其实就是我们邵武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化解社会矛盾上,建立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体系。在矛盾纠纷多发的领域,相继成立了“医患纠纷多元调处中心”,较好地解决了医闹的现象;成立了“林业纠纷多元调处中心”,较好地解决了林农涉林权属纠纷;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多元调处中心”,较好地解决了在交通事故中伤亡迟迟得不到赔偿的问题。我们还着手在住建、环保、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行业调委会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调处中心。在社会管控方面,我们重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加强人防、提升技防、巩固物防上虽然我们财力

有限,但还是舍得投入。也有一些较好的经验做法。在人防上,我们有三支队伍。一支是预备役治安巡逻队,139名队员全部都是优秀退伍军人,采取“四班三运转”的方式实行24小时巡逻。什么叫“四班三运转”呢?四班就是步巡班、车巡班、视频巡逻班和一个机动班,前面三个班全天候巡逻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做好事、抓坏人”,被邵武百姓亲切称为“吉祥三宝”。就拿2014年来说,这支队伍抓获各类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167名,现场制止斗殴等暴力事件36起,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220余起,帮助群众现场解困61人次,协助扑灭火灾51起,为群众挽回损失50万元。另一支是交通管理勤务队,65名队员也是清一色的优秀退伍军人,协助城市交通管理,采取“温馨提示”等柔性执法,“小背心”形象深受群众欢迎。还有一支“小红帽”队伍,他们是专职网格巡查员,戴个小红帽,哪里需要服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这三支队伍市政府每年都要投入1100万元。在技防上,2014年我们在城区原有700个高清探头的基础上,又投入了1500多万元新增了371个高清探头。完成4个重点部位卡口建设,工业园区、乡镇实现监控全覆盖。在物防上,这几年我们每年都投入500多万元进行小区规范化建设,重点对老的小区进行改造,散的住户进行集中,这个“防”做好了,犯罪率也就明显下降了,群众的安全感自然就上升了。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平安创建活动,形成“平安邵武人人共建、邵武平安人人共享”浓厚的创建氛围。2013年我市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先进县(市、区)”。前不久,由省综治办、省妇联联合组织的全省平安家庭创建推进会在邵武召开,会上,我们市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肯定。

问:谈谈邵武网格化服务工作机制对“民生110”的促进作用。

答:前面我说过,“民生110”服务机制,是在社区网格化三级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的。邵武的社区网格化服务机制,应该来说是满足群众服务需求的一种有益探索。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区集中,人口流动大,加大了社区服务管理的难度,我们很难及时掌握社区矛盾纠纷信息,更别提要调查清楚社情民意了。要用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刚开始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不断到社区、到基层去调研,去摸索。

后来,我们选取昭阳街道的华光社区做“社区综治网格化管理”的试点,我们努力做到四个全,哪四个全呢?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部门“全联动”,服务内容“全方位”。我们怎么做的呢?一是划分网格。我们将社区划分三级综治管理服务网格。一级网格1个,由社区书记负总责。二级网格6个,每个网格平均360户1000余人,6名社区工作者作为二级网格格长,每人负责1个网格,负责该网格内的综治维稳、纠纷调解、法律宣传等工作。三级网格30个。根据实际情况将每个二级网格划分为5个三级网格,每格70余户200多人,每个网格选聘一名群众信任的居民为格长,并将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干部、业主、物业、教师等群众发展为“五大员”,就是我们说的计划生育宣传员、综治维稳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治安巡逻联络员、惠民便民服务员,让“五大员”协助格长做好网格内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二是搭建平台。我们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利用社区党建联席会和平安共建理事会的平台,不断地吸纳网格志愿者队伍,并制定了工作制度和流程,按照“十位一体”的模式围绕治保、调解、综治宣传、流动人口管理、禁毒、帮教、消防安全整治、反邪教、社区矫正、社情信息收集等方面内容展开工作。三是创新载体。我们建立了信息收集载体,每个网格都配有专职或者是兼职的信息员,让他们每天至少去责任区进行一次走访检查,每个季度至少入户一次。另一个就是分析问题载体,我们每周都会开例会,对信息员收集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按照轻重缓急划分绿、黄、红“三色”民情,由专人进行跟踪反馈。还有一个载体就是解决问题载体,我们建立了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流动人口纠纷联管的“六联”机制,如李纲中路42号的屋主搬迁了,但是户口没迁走,新搬进去住的租住户是外来人口,早出晚归,一直没办暂住证,第二网格格长罗文枝下去走访,从居民口中得知这一情况,就主动帮他办理暂住证并送到他手中。我们的机制就是这样子,你信息员遇到问题了,能解决就及时解决,解决不了就上报社区,社区解决不了就上报街道,就是这样层层上报,最终是要协调解决问题的。

通过华光社区这个试点,我们就发现,我们可以把一些潜在的矛盾及时解决掉,比如辖内联昌A、B两栋楼,原开发商只安装两架总表供水,现因该物业人员拿不到原开发商的工资就不做此工作,造成水费6个月近3万元未缴纳,自来水公司催缴多次无果,请求社区协调解决。今年社区与自来水公司、居民代表三方圆满协商解决。一些纠纷问题能更早地调处,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些突出问题可以早解决,例如今年初,一格负责人按时到自己片区了解情况,走到信义巷,一群人围在那里,似乎在商讨什么,走上前了解情况,原来她们正在讨论准备去市里上访,经了解是永隆菜场业主要缩减经营面积,减少摊位,17位摊主与其交涉无果,正准备筹划如何上访,社区及时了解劝说,并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摊主与业主终于达成协议,从而避免一起群体上访事件。可以说,网格化工作试点效果比我们预期的要好,机制运作得也流畅,又便于复制,我们就总结了经验做法,在全市所有社区推广,并向农村延伸,建立村级网格化以及信息平台,全面融合村规民约、六要群众工作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1+3”农村网格化服务模式,解决了很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老百姓还是比较满意的。

应该说,今天的“民生110”社会网格化服务机制,正是有多年来邵武网格化服务工作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邵武干部群众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才有了今天的“民生110”,也正是有了这些触角,让“民生110”能在广大社区、农村推广,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办理,件件都有回音”。

问:“民生110”如何与社会治理相辅相成?

答:党中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依法治理、坚持综合治理、坚持源头治理。简而言之就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民生110”服务管理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社会治理的协同创新,所取得的功效绝对是1+1>4的。我市“民生110”整合了市长信箱、市长热线、12345政务服务热线,环保、工商、旅游、城管等投诉电话,实行“110”一个号码对外;所有群众来电意见投诉、困难求助,实行一个中心受理;整合行政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实行一个平台调度。根据市民不同需求,导入市场化服务机制,有一批队伍服务。同时跟进一套制度落实,确保用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为百姓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邵武的百姓生活得更幸福,让外来客人感觉邵武是宜居宜业之地,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经济发展。

问:“民生110”在推进依法治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我们在“民生110”服务中心,由市法学会、市司法局联合成立“民生110”法律服务区,内设法律服务及心理咨询两个功能室。组织市法学会会员、心理咨询师等43人的法律服务队伍,入驻“民生110”法律服务区。法律服务室由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过硬的市法学会会员轮班“坐阵”为群众提供释疑解惑、法治宣传、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心理咨询室为群众提供诉说心理问题、发泄负面情绪、寻求心理治疗的场所。同时,还将“民生110”法律专家库名单上墙,方便群众“病急投对医”。并将法律服务12348专线与“民生110”社会网格化服务联动对接,群众也可以通过电话热线反映情况,中心可及时进行必要的答疑解惑。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延伸至乡(镇)、街道“民生110”服务中心,在农村实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在社区实行“一居一法律诊所”,分别由乡(镇)、街道综治副职、律师、民警、法律工作者轮流值班“坐诊”,并定期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开展“志愿义诊”,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以此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单从信访情况来看,我们去2014年的信访总量成两位数下降,进京非正常信访人次批次分别下降86%和78.57%。另外,我们市委、市政府征地面积30亩,建成全省最大的户外法治文化广场,即:邵武市平安文化主题公园。公园以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法治、安全教育为主题,内设法治宣传、交通道路模拟、防震减灾、交通安全、公共安全五个宣教区域,是市民接受法治教育的理想场所,让广大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民生110”课题组 整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