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英豪

第一百八十章:空中遇险(一)

张志宏跟随着长机飞双机升限课目。

升限就是飞机所能爬升的最大高度,理论数据是由飞机的设计性能所决定的,一种机型的飞机,从制造出厂时,升限高度就已经固定了。

但是在实际飞行中,由于飞行员的技术水平的差异,气象条件的不同,发动机推力大小的不同,飞机新旧的不同,每个人和每架飞机所能到达的升限高度是不同的。

升限课目的飞行,只是一个体验性的课目,不计成绩,只是体会一下飞机在升限高度的操纵特点。

张志宏已经体会了单机升限的飞行,飞机在升限高度上,安定性和操纵都很差,飞机很容易进入螺旋。

体验了飞机的单机升限飞行,还要体验一下双机的升限飞行,主要是感觉一下升限高度的编队情况。

给张志宏担任长机的是李副团长,因为他是全团年龄最大的,又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飞行员,大家都很尊敬他,一般都称呼他为“李老头”。

两架飞机起飞后,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直线爬升高度。

要想在升限飞行中能够爬得高,就要不转弯或者少转弯,因为飞机在转弯的过程中,一部分升力要变成转弯的向心力,使提升高度的升力减小,阻力也要增加,会影响爬升的高度。

一般在升限飞行中,都是作一条小航线,先朝一个方向爬高,到达转弯点后,作一个180度的转弯,再对向机场爬高。

到达机场上空时也正好达到升限高度。

到高度后,飞行员就可以在机场上空盘旋下降。

编队升限的开始阶段,并没有什么感觉,比最简单的双机编队还简单。

长机一直是加满油门的,张志宏为了调整队形,油门前后稍作调整。

到了10000米以上,长机要打开发动机的加力爬高,僚机也要打开加力,这时候,僚机的油门杆就不能随便活动了,因为只要一收油门,就会关断加力,再要加油门,开加力,就会掉队。

一般调整队形都采用其他的办法。

如果是僚机发动机的推力比长机的大,就用放减速板的方法减速;如果是长机的发动机推力比僚机的大,只好告诉长机关闭加力,僚机就可以利用开、关加力调整队形。

高度越飞越高,已经到了14000米以上。

空气密度越来越稀薄,飞机的表速也越来越小(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速度有三种表示,速度表也有两个指针指示。

一种叫表速,就是仪表反应出来的速度,表速的大小决定飞机的空气动力,如升力和阻力的大小。

第二种速度叫真速,它表示的是飞机与空气的相对运动速度,真速的大小决定飞机在空气中前进的距离和转弯半径。

第三种速度叫地速,就是飞机与地面相对运动的速度,在空中转场飞行中,它的大小决定相对地面前进的距离。

地面的大小,在速度表上是看不出来的。

)飞机的安定性也变差了,飞机就像一个醉汉,开始摇晃起来。

看地面,景色景物都变得模糊起来,已经分不清城市中的房子,看不见地面的车辆、行人,甚至看地面也出现了弧形,似乎有些变圆的感觉。

天地线在座舱风挡上的位置已经降得很低,飞机昂着头,费力的往上爬着,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在吃力的登山。

单机升限一般在表速降到最小机动速度时,说明当时的高度就是飞机的升限高度,飞行员就不再让飞机继续往上爬。

双机升限考虑到僚机的跟队,长机的速度要比最小机动速度大20公里,所以双机升限要比单机升限低一些。

这时候,张志宏跟队就感到有些困难了,操纵飞机反应很迟钝,稍不注意,飞机还会出现抖动。

他想起了“大姑娘”的教训,在飞机接近最小机动速度时,操纵动作一定要柔和,千万不能粗猛,不然很容易进入螺旋。

要是自己进入螺旋,能不能改出来呢?他没有经历过,也没有把握。

飞机已经对向了机场方向,两架飞机的尾部出现了两条长长的烟带,像两条白色的布带在空中飞舞。

张志宏看到,长机尾部的烟带就在他飞机的侧方飘荡,好像一条白云,逐渐膨胀,向外扩散。

这时,张志宏突然感到身体有点不适,头脑发晕,四肢发麻。

飞机也出现了异常的情况,氧气口罩里出现了紧急供氧,急促的气流像决堤的洪水喷射而出,抢得他透不过气来。

身上穿的高空补偿衣也突然膨胀起来,衣服的布块把他的身体紧紧的捆住,勒得他好像全身的血液都不流动了。

张志宏的第一反应就是座舱增压设备出了故障,他迅速的看了一眼座舱压力表,果然仪表的指示比正常的范围低了很多,座舱压力表的指示只有零点零几,这是一个重大的机械故障,必须立即处理。

地面的压力是一个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的压力会逐渐下降。

为了保证飞行员在空中能生活在一个正常的大气压力下,飞机的座舱里有一套密封增压系统,随着高度的升高,增压系统会自动调节座舱压力,使座舱压力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果座舱增压系统故障,不能自动调节座舱压力,就会使座舱的压力过大或过小。

座舱压力过大,就会压坏飞行员的内脏;相反座舱压力过小,也会伤害飞行员的身体,严重时,会使飞行员的身体爆开。

他想报告长机,可是氧气口罩内自动喷出的气流,使他只有进气,没有出气,根本就讲不出话来。

如果摘掉氧气口罩,在高空缺氧的情况下,也不利于安全。

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快下降高度,尽快的到4000米高度以下去,脱离危险的境地。

张志宏迅速将油门收了回来,推杆使飞机下降。

这时候他也不管长机“李老头”能不能发现他已经脱离编队,及时处理特殊情况是第一位的。

尽管张志宏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但还是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