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第五章 用好重要法宝,推进改革开放_二、勇于全面深化改革

二、勇于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动员令。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习近平号召全党,要“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

第一,改革开放的定位。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30多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面深化改革两年多来,我们看到了社会保障更加绵密,群众办事不再跑断腿,“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人民更有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带入了一个崭新境界。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6大方面330多项改革举措,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

第二,改革的方向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

定命运。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3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也经历过曲折,但由于方向正确、驾驭得当,有了问题能及时纠正,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现在,我国改革面临十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因此,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习近平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目的目标。早在改革伊始,党中央就明确指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强调的是增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无疑是对改革目的的深化和完善。这意味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做选择,而是强调两者必须齐头并进。改革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方面是搞清楚改革的动力源泉,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另一方面搞清楚改革的成效如何判断,要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第三,改革的具体条目。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六大改革主线,涵盖15个领域、包括60个具体任务。例如,在法治建设上,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具体而言,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海域海岛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等等。

第四,改革的精神勇力。改革往往都是从易到难。我们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我们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习近平强调:“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涉险滩,更需要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尤其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担当的这些论述,向全党指明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责任,向全社会表明了我们党迎接改革攻坚“大考”的坚强决心,蕴含着激励改革信心和勇气的强大能量。

第五,改革的法治保障。“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有了法治的护航,改革才能不走样、不变道、有章法,真正做到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法治既是改革的目标,也是改革的手段,还是坚持改革共识的底线。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求坚持依法办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改革。改革的过程,就是法治理念根植、法治方式确立的过程,我们既要通过改革来完善法治,也要以法治来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这是牢不可破的改革共识,是理应坚持不渝的改革方法论。

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受法制不完善的时代条件限制,推进改革往往比较粗放,那么今天,在法律体系形成、法治理念高扬的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改革,于法有据是改革的基本前提。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到哪里,法治建设就应跟进到哪里,越是重大改革,越要法治先行。任何层面、任何领域的改革,都应在法律框架下实施、在法治轨道中运行,都要经受住是否合乎法治的检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