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读清史:圈子里的前途

第20节

崇焕在西,三军排成“品”字型,兵含枚,马勒口,在隘处悄悄埋伏,严阵以待。

莽古尔泰率领的左翼四旗后金兵,在开战前,就已经侦察到袁崇焕的阵地有埋伏,尤其右路,伏有重兵。于是,他把后金兵和蒙古兵分成六路,先扑向左边的祖大寿阵地,遭到祖大寿拼死抵抗,后金兵败下阵来。

莽古尔泰重整人马,变六路为三路,他和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四人约定:冲过隘口后,一律向右冲。不冲右路而走中间者,按临阵脱逃罪处理。

其实,谁都知道,向右冲会有很大危险,几个贝勒各怀心事,上马冲锋。冲过隘口之后,只有豪格向右冲向袁崇焕的阵地,其余人都从中间冲向王承胤的阵地。

三个阵地,形成品字型,见后金兵、蒙古兵闯入阵地,便放炮射箭。一发炮弹在阿济格马下爆炸,战马当时被炸死。阿济格身上中箭,险些丧命。阿巴泰也中了埋伏,攻城受阻。

袁崇焕身先士卒,横刀跃马,冒死拼杀,身中数箭,像个刺猬。好在他有重甲保护,没有伤及**。他在乱军之中,左突右杀,杀到忘我的境地。一个后金骑兵从后面冲过来,挥刀向他砍去,他都毫不知觉。

那时,正好他的属下袁升高在一旁,迅速用刀挡住金骑兵的刀,他才幸免一死。

这次战斗,从早上9点一直打到晚上7点多,激战10个小时,战场扩展到10余里。最终,八旗兵招架不住,向通惠河败去。

袁崇焕派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人,乘胜追击,一直把后金兵追到通惠河边。

兵败如山倒。八旗兵慌不择路,仓皇拥渡。谁知人多冰薄,压破冰面,千余人被溺死、踩死。

皇太极在德胜门外,虽然没占到什么便宜,但也没吃什么亏。皇太极用抢来的大炮,指挥明朝投降的炮兵,先向明营开炮。轰完炮之后,命令代善指挥红旗兵、蒙古兵从西面猛突,他指挥正黄旗护军从一边冲杀。

满桂军和侯世禄大军,且战且退,八旗兵是且战且进,一直把明军逼到城下。

侯世禄大军被打散。满桂指挥他的军队,在城下拼死抵抗。正在这时,城上的明军开始向八旗兵开炮攻击,射箭阻截。谁知道,发炮的人,是个生手,业务不熟,不但没打到八旗兵,反把满桂的部队打得叫苦连天。

满桂也被自己人的炮火打中,多处负伤,带着百余名士兵,跑到附近的关帝庙休息。在皇太极领兵退回兵营之后,守城负责人才打开德胜的瓮城,让满桂的败兵进去休整。

第三部分第81节:腐朽茶几上的杯具5

1个半月以来,皇太极只占便宜不吃亏,没想到,在北京城下,栽了大跟头,损失惨重,这让他很恼火。

晚上,袁崇焕和皇太极都干了什么呢

袁崇焕,不顾自己身上伤痕累累,亲自到营地,慰问受伤的官兵。

皇太极把众贝勒召集在一起,开总结会。

在会上,豪格首先向阿巴泰发难。“咱们在一路,在战前说得好好的,冲过隘口之后,一起往右冲,结果呢你却走中间,把我一个人扔到右面,你是什么意思”

阿济格说:“我曾经叫阿巴泰向右冲,他就是不听。我用鞭子抽他的马脖子,都不好使。我这次,就是命大,马都被炸死了,我能活着回来,已经是万幸了。”

阿巴泰见大家把矛头指向自己,暴脾气也上来了。他发誓道:“我承认,与豪格脱离。但是,阿济格绝对没有用马鞭抽我的马,更没有催我向右。如果我说的是假话,明天战场上,我就不得好死”

皇太极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一想起在青城,莽古尔泰野蛮地逼自己撤兵,到今天广渠门外损兵折将,儿子险些丧命,就恨得牙根疼。还有那个阿巴泰,也不是什么好鸟,对他一直是口服心不服。这是收拾阿巴泰的最好机会,等着吧。

战败,在女真人看来,绝对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对于战败之人如何惩罚,没有人同情,更没有人反对。

众贝勒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想为这次失败负责,吵成一锅粥。

最后,众贝勒达成一致意见,认为阿巴泰与豪格为一路军,阿巴泰不按计划行事,私离队伍,应该剥夺他贝勒爵位,把他的属人赏给豪格。

皇太极虽然看阿巴泰不顺眼,但是大敌当前,用人之际,下手不能太狠。于是,他卖了一个人情,说:“老七绝对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他与豪格脱离,也是为了照顾他的两个孩子。我作为大汗,总不能因为我的孩子,而惩罚哥哥吧,那样做不合适。就原谅他这一次吧。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否则严惩不贷”

混蛋,总有混蛋的逻辑

广渠门大战之后,两军都在做休整工作。

东林党圈子里的人,为了解北京之围,积极工作,四处奔走。阉党圈子里的人,也发现这是打击东林党圈子的好机会,上下串通,准备利用崇祯多疑专断的毛病,把东林党圈子里掌权的人,慢慢搞掉。

11月23日,阉党圈子里的周延儒,见崇祯因为兵临城下,心烦意乱,乘机出个馊主意,说:“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兵进犯北京,世宗皇帝只斩了兵部尚书丁汝夔一个人,将士们便不敢怠战,强大的敌人也随之撤退了。”

周延儒的意思是说,后金兵之所以不费吹灰之力,打到北京城,全是兵部尚书王洽的失职,只有杀了他,明朝的兵将才会害怕,才会努力工作。皇太极一看明朝动真格的了,也就吓跑了。

混蛋,总有混蛋的逻辑。

六神无主的崇祯,还真信了周延儒的话。他杀不了后金兵,杀个手下人的能力还是有的。于是,崇祯下令,把兵部尚书王洽撤职,逮捕入狱,等候处理。

王洽,也是一个倒霉鬼。他是从基层干上来的,当过县令,干过巡抚,任过侍郎。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到下狱,满打满算才11个月。

王洽被处死之后,崇祯皇帝也就有了杀大臣的瘾。不论什么官,先任命,后宰杀,都成工作习惯了。

处理了王洽,崇祯又派人通知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龙云,新任兵部尚书申用懋等人,到平台开碰头会,商量退敌之策。

几个人到齐之后,崇祯皇帝对几个人嘘寒问暖,说一些“同志们辛苦了,同志们不容易”之类的话。他见袁崇焕穿得少,还把自己的貂皮大衣给他穿上。

其他与会者,都拿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的后金兵没办法,只能说些不疼不痒的宽慰领导的话,类似“请皇帝放心”、“向万岁保证”等。

袁崇焕不会这个,他虽然穿上貂皮大衣,但心里还惦记着城外挨饿、受冻的弟兄。他分析了当前局势,并提出,自己的军队连日作战,已经疲惫不堪,要求像满桂部队那样,能进入瓮城休整,补充给养。

第三部分第82节:腐朽茶几上的杯具6

袁崇焕这个要求不算高,但崇祯皇帝不答应。一年之前,就在这个地方,袁崇焕向他保证过,五年之内收复辽东,并提了一大堆条件。条件都满足了,结果呢不但辽东没平了,北京差一点被平了。

崇祯皇帝现在不相信袁崇焕,总觉得这个家伙说一套做一套。

于是,崇祯皇帝说:“袁爱卿,你的条件也不算过分,你们的困难,我是了解的。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还没到休息的时候。你回去,跟弟兄们说说,当务之急,是打退东奴之兵。你作为负责人,我希望你与将士同甘苦,共患难”

这次会议,说是研究退敌之策,结果什么都没研究出来。袁崇焕听了崇祯的话,灰溜溜回去,继续挨冷受冻。

明政府官员在这里开会消磨时间,皇太极那里正在积极备战,准备再攻北京城。

11月27日,皇太极用满州八旗、蒙古两旗之兵,集中在北京城左安门外,与袁崇焕殊死一搏。

袁崇焕军,虽然补给不济,但士气高昂。特别是打八旗军,非常有心得。他们竖起栅栏,布阵守城。

袁崇焕依然亲自上阵,皇太极亲自督师,两军在左安门外,你来我往,展开肉搏战。八旗兵虽然人多势众,但和袁军作战,已经惨败过三次,心里自然有些恐惧,从将领到士兵,自信心严重不足。

皇太极见后金兵损失惨重,觉得再这样打下去,就得把他的家底打光了。袁崇焕打仗,只求一胜,其余的都不想。皇太极不能只求一战的输赢,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次出兵,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如果在北京城下,打光了资本,回沈阳就不好办了。

于是,皇太极带领众贝勒,视察战场,他指着战场说:“这里障碍太多,发挥不出我军的优势。如果伤了我们的士兵,即使取胜,也没多大意思。这群病残之兵,根本不值得我大军一战,算了,回去吧,好猫不跟饿狗斗”

皇太极给他的失败找了一个借口,理直气壮地退回去了。

皇太极屯兵北京城下,不能不战,可是又打不过袁崇焕,进退两难。他又找了一个借口,说先跟袁崇祯谈谈,利用这段时间让战马休息、放松一下。于是,他移师南海子牧马。

后金兵在南海子,抓住两名明朝提督大坝马房太监。经过审问,那两个太监,一个叫杨春,一个叫王成德。太监哪里见过杀人不眨眼的后金兵啊,不用动刑,什么都招了。

有人建议,把两个太监杀了。皇太极没同意,把他们关了起来。

袁崇焕探知,后金兵在南海子牧马,决定采取措施。向导任守忠,非常熟悉那里的环境,建议派火炮手到那里埋伏,偷袭后金兵。

袁崇焕觉得此计可行,派出500名火炮手,潜伏在南海子附近,形成包围圈。等后金兵进入包围圈,火炮齐发,打得毫不防备的后金兵晕头转向,鬼哭狼嚎。

皇太极没想到,袁崇焕还有这一手,南海子是住不下去了,不得不移营他处。

一想到这个袁崇焕,皇太极牙根都疼。战无不胜的大英明汗,宁远之战,成为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因而抑郁而终;他刚上台,为了搞点政绩,以为父汗报仇的名义发动锦宁大战,结果被袁崇焕打得灰头土脸;这次绕道进关,一路全胜,结果在广渠门和左安门,又是这个袁崇焕,让他损兵折将,一败再败。

要想打败明政府,这个袁崇焕,不能不除。

怎样才能除掉这个心腹大患战场上无法解决,最起码暂时解决不了。怎么办皇太极一筹莫展。

引诱鹬蚌尽情地争斗

在后金圈子里,有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这样资格老、战功多的大贝勒,也有圈主皇太极的嫡系,比如济尔哈朗、岳托、多尔衮、豪格等,还有虽不招圈主喜欢但用得着的人,比如阿巴泰、阿济格等,也有圈主刻意培养的新生力量,比如索尼、鳌拜、拜音图等。

还有一种人,没有好出身、好背景、大战功的人,皇太极对他们有知遇、赏识之恩,他们也非常想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在圈子里站稳脚跟,出人头地。这些人,如宁完我、范文程、高鸿中、鲍承先等人。

第三部分第83节:腐朽茶几上的杯具7

这些人,都是汉人,为明政府效过力。在明朝圈子里,不得势,投奔或者投降后金圈子之后,也生活在圈子里的最底层,一直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皇太极为了巩固他的小圈子,挤压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的圈子,把这些人召集在一起,组成智囊团,主要负责圈主需要的阴谋和阳谋。

宁完我、范文程、高鸿中、鲍承先这些人,读过书,文化水平高,深谙官场、职场、圈里圈外的斗争学,也非常想凭借自己的脑力劳动,为主子出点子,想主意,为自己谋个理想的位子。

袁崇焕处处为难皇太极,成了皇太极的心病。宁完我、高鸿中、鲍承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们也没办法。论冲锋陷阵,两军较力,他们远不如莽古尔泰、阿巴泰,袁崇焕依然能把这些凶神恶煞的后金兵打得找不着北。

正当他们干着急没办法时,皇太极把杨春、王成德两个太监送到他们那里,叫他们看管。熟读三国演义的三个人,见到这两个太监,便认为证明他们能量的时候到了。三人合计一会儿,就派宁完我去找皇太极。

宁完我来到皇太极处,皇太极正为大军两战失利、自己无计可失发愁呢。

“大汗,为什么闷闷不乐啊”宁完我明知故问。

“我倒是想高兴呢,高兴得起来吗我军自入关以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动过”

宁完我坐下之后,神秘地问道:“大汗,我们目前最难对付的敌人,也只有袁崇焕一人。祖大寿、满桂、侯世禄不足为患。”

皇太极问:“难道你有了对付袁崇焕的计策了”

宁完我分析道:“我们要想从战场上解决掉袁崇焕,一是不容易实现,二是代价太大。无法攻破的坚固堡垒,只能让它内部爆炸,才能取之我和鲍承先、高鸿中商量一下,想出一条计策,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皇太极说:“我只要袁崇焕死,不问方法。只要他死,我不惜代价”

宁完我说:“大汗,要想除掉袁崇焕,只能假他人之手。我们要想达到目的,就必须了解袁崇焕的生存环境。他对明政府做出的贡献越大,他死得就越快”

皇太极没有说话,让他继续往下说。

宁完我说:“明朝经过几代无能皇帝的经营,现已溃烂不堪。朝政日弛,臣工形同水火。在大臣中,形成两个大圈子,一个是阉党圈子,一个是东林党圈子。这两个圈子,为了各自的利益,斗得你死我活。他们之所以维护自己所在圈子的利益,那是因为,圈子里,有他们的前途、权力、地位和财富。圈子在,一切就在。

“袁崇焕,虽然不是东林党,但是东林党圈子里的人。他的座师韩广就是东林党的人。他也是由东林党人侯恂推荐,才晋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的。那时,东林党圈子里,孙承宗是圈子里的最高领导。孙承宗成为辽东督师,负责军务之后,袁崇焕的筑守宁远的建议,才得以实现。

“天启四年,阉党圈子里的顾秉谦、魏广微上台,魏忠贤掌控东厂,对东林党圈子里的人,便下了黑手。东林党圈子里的杨涟、左光斗惨死狱中,叶向高、韩火广这些曾经的实权派,也被赶下台。朝中,几乎不再有东林党圈子里的人。

“辽东督师孙承宗,因为不向阉党圈子妥协,被迫辞职。辽东的负责人,也换上了阉党圈子里的人高第。高第和袁崇焕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高第自然不会支持他。袁崇焕跟我军作战,虽然获得宁远、锦宁两次胜利,不但不被嘉奖,反而被挤回老家务农。

“崇祯上台后,一朝君子一朝臣,打击了阉党圈子,扶持了东林党圈子里的人,袁崇焕才得以重新回到宁远。毛文龙是阉党里的人,自然被东林党圈子所不容,所以,袁崇焕才会擅杀他。现在,明政府里,东林党圈子里的人,或者倾向东林党圈子的人,掌握着实权,控制着内阁和六部。阉党圈子里的人,并没有被彻底消灭,只不过是官职低、势力弱而已,但他们不甘心,绝对会找机会向东林党圈子反扑的。”

宁完我说了半天圈子,也没有说怎么样才能除掉袁崇焕,这让皇太极很着急,但是他依然耐心地等着宁完我提供的答案。

宁完我继续分析道:“我军此次进军北京,烧了南明贵族在京郊的庄园、抢了他们园子里的财富,践踏了他们的庄稼。这些贵族,自然心疼得不得了,就会对负责防御我们的袁崇焕恨之入骨。这些贵族,心里只有家,没有国,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不在乎别人的生死。阉党圈子里的人,为了圈子的利益,自己的前途,也不允许袁崇焕一再立功。袁崇焕为南明政府做的贡献越大,对他们的圈子威胁也就越大。所以,我们认为,现在是除掉袁崇焕最好的时机。”

皇太极说:“我们怎样才能除掉袁崇焕呢”

“谁能杀掉袁崇焕呢只有崇祯小儿。崇祯的弱点,是多疑专断。只要我们制造袁崇焕与我们勾结的假象,崇祯小儿就会主动帮助我们的。阉党圈子里的人,也会自愿成为我们免费的打手。现在我们不是抓住两个阉党圈子里的人了吗为什么不用呢”

皇太极听了很兴奋,“这个主意不错,能抵两旗之师”

:怜小猫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目录

下一页